李衛東
當前我國各個行業都呈現出飛速發展的態勢,圖書行業亦是如此。圖書出版行業在技術進步帶來的激烈市場競爭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對于圖書出版而言,書籍的印刷質量是首要管控的內容,圖書的內容是圖書的品質保障,而印刷質量對于圖書的銷售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只有具有優質內在及外在的圖書,才能投入到后續的營銷以及傳播過程中。圖書印刷質量對于圖書企業外在形象的建立也有著直接影響,因而出版社需要建立健全的圖書出版印刷綜合管理體系,以滿足行業發展的要求。
圖書印刷質量的影響因素
車間環境、油墨、紙張因素
對圖書印刷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包括多方面。首先是印刷車間的環境狀況,一般情況下,印刷車間的溫度需要保持在適宜水平,多控制在23℃—28℃左右,并做好濕度的控制,濕度水平區間多為60%—65%[ 1 ]。如果溫度及濕度控制得不合理,則很容易會使油墨的流動性不佳,最終導致圖書印刷質量不達標。其次,在選擇圖書印刷材料時,要使用符合質量要求的紙張以及油墨。油墨的品質直接決定最終的印刷效果,對于圖片的呈現以及文字的形式有著直接的影響,而紙張的種類也是決定最終印刷效果的重要因素。紙張有多種類型,其主要成分有植物纖維、填料、膠料等,不同材料的紙張,其性能也有所差異。用秸稈制成的紙張多用于無較高印刷要求的圖書中,而如果圖書的印刷要求較高,多選擇高品質的紙張,如以韌皮、籽皮類材料制成的紙張,這類材料可以確保紙張表面擁有較好的光滑度以及光澤度。最后,做好紙張的裁剪工作,如果裁剪工作不細致就會出現毛邊,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 2 ]。另外,也要做好油墨、紙張的管理,確保紙張擁有良好的存放環境,在選擇存放空間時,避免與印刷車間的環境有較大差異,確保紙張存放時的平整度,最大程度上維持紙張的穩定性。盡量使用具有較長存放期的紙張,避免因為紙張的含水量過高而使最終的印刷效果受到影響。
設備與技術、工藝
設備狀態對于印刷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工作人員需要做好設備的維護工作,根據印刷的需要及時進行設備更新,在充分了解印刷要求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印刷技術。確定印刷生產的工藝,制定印刷前的工藝參數,包括顯影、溫度、速度、濃度以及曝光時間等,做好印刷過程中的各項參數管理以及間色(RGB)的色度目標值設定。
員工的專業水平及職業素養
員工是否具有專業的操作技能以及對技能的熟練程度對于最終的印刷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因而出版社需要嚴格控制員工的選拔并加強后續的技術培訓,讓員工對印刷標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以便在設備出現問題時能做好應急處理。員工在實際機器操作以及質檢過程中,對于印刷質量的判斷具有主觀性,因此,在安排員工崗位時,可以根據各自的技能狀況進行分配,最大程度上控制人員因素對于出版質量所造成的影響[ 3 ]。
多舉措把控出版社圖書印刷質量
明確圖書出版社的主體地位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出版社作為印刷行為主體,是印刷質量責任的主要承擔者,在出現印刷質量問題時,出版社負首要責任,因而印刷廠應當根據印刷合同內容來妥善處理各種糾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更多的國外企業進入國內市場,相較于成熟的國外企業,我國的印刷企業在技術及創新方面的能力還不成熟。而互聯網技術及各種高新技術突飛猛進式的發展,使得印刷單位能夠以更加高效的方式開展業務。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明確圖書出版社的主體地位,做好與不同印刷廠商之間的合作溝通。在與印刷廠進行交涉時,嚴格遵循“三審一讀制”及“三校制”原則,保證樣書質量過關[ 4 ]。在選擇印刷企業前,要進行多方位的綜合考量,做好印刷廠的調研工作,將質量放在首位,同時嚴格控制經濟成本,確保實現利益最大化。如果在印制過程中出現問題,出版社的監管人員應該積極協調,建立質量評價跟蹤體系,通過介入關鍵工序來進行質量把關。如果印刷裝幀過程中涉及新的工藝以及材料,在印刷時應該更加留心,采取多種補救措施進行干預,做到在充分了解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妥善運用新技術。
深化質量管理意識
出版社應該深化質量管理意識,做好各個生產環節的規范化、數據化管理。在印刷工作開展之前,做好圖書審查工作,切實提高印刷質量;在出版前,出版社要制定嚴格的工作流程,明確排版工作要求,確保印刷出具有更高質量的書籍文件;在出版時,出版社要強化監督機制,嚴密監控印刷的詳細進展,定期進行圖書質量檢查,如果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另外,出版社要根據市場要求進行設備更新,確保圖書生產向著機械化及自動化的方向邁進。在滿足經濟成本要求的前提下,選擇具有更高品質的原材料,優化工藝流程[ 5 ]。
完善印刷管理制度
為了確保出版物的印刷質量,出版社應該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強化出版社管理制度,明確印刷單位的資質要求,根據市場原則來進行關系的協調。在選擇印刷單位時,要統計人員、資質、管理能力及物流狀況等多方面信息,再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從而建立良性的內部競爭機制。其次,按照具體任務要求選擇合適的印刷企業,做好圖書質量把關。如果企業具有較高的信譽,且有印刷周期保障,則可以派發更多的印刷任務;而對于信譽不佳、印刷品質較差的企業,則要停止與其合作。再次,做好樣書的管理。在將圖書送檢后,印刷管理人員應根據質量管理保障體系中的相關要求進行檢查,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反饋處理,隨后提醒印刷廠調整印刷方式,以免造成巨大損失。最后,出版社要定期進行檢查,深入車間,以便發現問題,如果存在質量方面的紕漏則需要采取整改措施。積極妥善處理好印刷質量的投訴,并做好記錄,以形成正向改進的反饋機制[ 6 ]。
嚴控出版印制管理流程
做好印刷管理流程及各個環節的把控,在印刷前可以根據圖書的要求來進行原稿加工。確保插圖處理得當、線條清晰飽滿,顏色的設置滿足印刷的要求。顏色分辨率的設定符合出版社的要求,在進行打樣制作時,對顏色圖樣的清晰度進行檢查,常見的打樣方式包括數碼打樣和藍紙打樣,數碼打樣應該達到所要求的清晰度[ 7 ]。藍紙打樣則要對紙張的印刷內容進行檢查,將紙張展開進行裝訂,檢查是否有誤差存在。出版社應做好與印刷企業的溝通工作,選擇更加合適的紙張、油墨色序形式,確保工藝的合理性。根據圖書出版實際需要選擇印刷工藝以及設備,以達到更好的印刷效果,常見的印刷形式為平版印刷。
選用特殊印刷工藝時,需要考慮其是否可行,選擇合適的工藝技術,如UV、起凸、壓凹、壓紋、過油、模切等[ 8 ]。如果工藝處理不當,很可能會造成經濟損失,使印刷成本增加,同時還無法滿足印制要求。如部分材質的紙張如果應用覆膜技術則會產生氣泡,而有些紙張在過油后會出現磨損掉色的情況,部分材料的紙張不適合進行UV處理。因而在選擇設計工藝的時候,設計人員應該做好把控,積極學習印刷工藝知識,同時與相關單位做好溝通,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圖書的品質。印刷材料的選擇也十分重要。不同印刷內容應該用不同的材料來進行制作。如彩色畫冊、宣傳冊及期刊,應該選用銅版紙或者啞粉紙來制作,以確保最終的印刷質量[ 9 ],如果印刷要求較高,還可以選擇超感紙來進行制作。普通的圖書對于材料的選擇更加多樣,可以用更加輕便的紙張進行制作。在教材印刷時,要根據國家新聞總署要求進行綠色印刷,選擇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使用具有環保性的油墨及紙張來印刷。在選擇印刷單位及印刷形式時,應該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特點以及印刷的適應性,防止因外界因素干擾而導致的印刷效果不佳。在進行材料選擇時,要充分考慮用戶的要求,在滿足經濟性及品質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用材形式。
優化印刷的各個環節
生產環節對于圖書的品質有著直接的影響,因而出版社需要做好全過程的品質把控。出版社在發稿前,要充分把控書稿的質量,降低文本內容出錯的概率。如果文本在內容上出現差錯,之前出版的所有圖書可能要批量銷毀,從而導致重大經濟損失。此外還應該做好書稿的校對工作,堅持“三校一通讀”的原則,必要時請專業的外審專家進行審稿。
在確定質量內容完全達標的前提下,了解樣稿的印刷要求,對封面設計、條形碼及尺寸數據進行檢查[ 1 0 ],確定無誤后總編輯簽字通過。圖書成品入庫前要進行質量檢查,成品的入庫工作應該由具備專業知識的入庫人員檢查,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進行核驗,確保成品質量合格后,再辦理入庫手續。
出版社要確保圖書質量,使其能夠向各單位書店配送,對于沒有滿足質檢要求的圖書,應該退回印刷廠進行重新檢查。如果無法返修處理,則需要上報報廢之后進行重新印刷。書籍印刷的各個環節應該嚴格執行《出版管理條例》的相關標準,以及企業生產、經營、檢驗原則,了解出版物的規格、開本、版式信息,確保其滿足國家規范質量要求。一般情況下,圖書印刷質量等級分為合格及不合格兩類,這些標準具有通用性,所指示的范圍比較寬泛。出版單位應該鼓勵企業制定相關的具體標準來切實提升印刷質量。新聞出版單位也應該積極制定標準體系,為行業樹立起質量標桿[ 1 1 ]。
強化質檢、抽檢工作
圖書完成印刷之后,出版社首先要檢查圖書質量。出版社應該做好質檢強化工作,嚴格對樣書進行抽檢,防止出現不合格書籍流入市場的現象。在進行質量抽檢時,印刷廠先將幾本樣書送到出版社,由出版社進行審核,確保在圖書成批裝訂之前審核無誤。在出版社完成審核之后,再將書籍進行裝訂出廠。在進行圖書的移交時,按照比例進行印刷包裝的檢查,如果發現存在質量問題則應該將圖書退回。
庫房做好圖書質量把關工作。出版社應該制定抽檢的規范體系,定期去庫房進行圖書質量檢查,確保送審的樣書印刷質量完全過關。一旦發現有質量問題,則應該向有關部門上報,采取合理措施消除不良影響,如果在印刷前發現有質量問題,則應該進行返修,返修合格后再進行重新印刷。如果在印刷過程中發現存在質量問題,則應該告知印刷單位具體問題并采取措施,將存在問題的圖書進行集中監督處理。在圖書出版之后如果發現存在質量問題,則應該向有關部門上報,將所有的成品收回,收回的成品如果能夠進行返修的可及時返修處理,如果無法進行返修則需要監督銷毀。對于已經發售的成品在追回之后,可根據讀者要求進行調換,或對讀者進行補償。出版社接收印刷完成的書籍之后,集中進行各個單位的抽檢工作,包括出版部、總編室及發行部等。嚴格按照樣書入庫的規定做好把關,建立完善的入庫檢查制度,從而將可能出現問題的樣書壓縮到最少。
強化各單位對出版社的監督管理
為了確保出版社發行圖書的印刷質量,應該從多個維度進行監管,以形成對出版單位的科學引導,在政府職能機構、出版印刷行業的共同配合下開展監督管理工作。行業協會及政府機關應該充分行使自身的監管職能,做好出版生產流程的審查工作,對于印刷品質不達標的出版物要進行通報,落實各個環節的質量管控,為出版印刷行業的發展提供方向,切實提升整個出版行業的印刷質量。政府及相關行業協會在制定管理辦法時,要以不同出版社的性質及出版物類型為依據,充分考慮讀者的閱讀需求來制定分類印刷方案規范,從而實現單位分類監管的科學性,使不同單位職能劃分更加清晰,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分配利用。
技術創新改革促進了各個領域的發展進步,圖書印刷領域也緊隨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更新換代,圖書出版需要原材料、技術、設備以及人員的共同協作。印刷質量管理是圖書質量全流程管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需要做好印刷質量管理,切實推動印刷流程的規范化建設,在增加企業效益的同時推動印刷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文雁.出版社圖書印刷把控策略探究[J].科技傳播,2018,10(24):174-175.
[2]劉鶴.校對階段如何加強圖書成本控制意識[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29(04):18-21.
[3]汪雪君.數字出版時代傳統圖書編輯的轉型分析[J].神州,2020(22):295.
[4]楊宏波.淺析影響排版質量的主要因素[J].科學與信息化,2019(04):190,193.
[5]王云峰.對提高圖書印刷質量管理的思考[J].山西青年,2021(10):105-106.
[6]單玲.以工藝流程化管控圖書印刷質量[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8(07):738.
[7]朱景芳.編輯簽樣在圖書印刷質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新聞傳播,2018(05):69-70.
[8]劉書棟.圖書印刷質量管理的重要性[J].內蒙古教育,2019(27):120-121.
[9]楊雪梅.做好圖書印前工作提高印刷質量[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11):148-149.
[10]于洪建,楊明蕾.淺談按需印刷在高校出版社的應用[J].中國科技投資,2017(31):312.
[11]張曉紅,周豪.中小型出版社綠色印刷策略探討[J].綠色科技,2019(18):22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