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倉 岳驍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紅色血脈的內涵結構、歷史定位、時代價值以及賡續紅色血脈的路徑選擇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論述,為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提供了遵循。中國共產黨百年革命史詩匯聚而成的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傳承紅色江山的精神源泉。運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要把傳承紅色文化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把紅色文化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學習“四史”主題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弘揚紅色家風,講好黨的故事、紅色故事。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紅色資源;紅色血脈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22)02-0017-10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教育引導青年黨員永遠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賡續黨的紅色血脈,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1]“賡續紅色血脈”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學習和總結百年黨史的重要結論,是培養紅色接班人的鑄魂之本,是牢記黨的初心使命的精神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重走革命舊址,用足跡丈量革命地圖;瞻仰革命圣地、革命地標,以真知講述紅色血脈;參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重溫崢嶸歲月。習近平總書記就重大事件發表講話,總結革命精神,闡釋革命意義,傳承紅色基因。他出版《論中國共產黨歷史》《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等論著,主持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進行集體學習,發表《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等文章,宣示賡續紅色血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堅定決心。一、黨的百年革命史詩匯聚成“黨的紅色血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中國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我們黨的紅色血脈。”[2]習近平總書記論及紅色血脈的含義十分豐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黨領導人民百年革命斗爭的理論和實踐,包含科學理論、理想信念、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紅色血脈的精髓和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說:“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3]他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永葆初心、永擔使命。”[4]革命精神是黨領導革命實踐中創造的精神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闡述偉大建黨精神,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要求“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5]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是紅色血脈的時代精華。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題為《黨的偉大精神永遠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文章,在講到抗美援朝精神時說:“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6]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7]革命傳統是黨在領導革命中積淀的優良作風,體現著黨的性質宗旨,是紅色血脈的主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8]P109
二是黨領導的革命歷史及其重大事件等。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時,希望他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8]P110。百年輝煌壯麗的革命歷史是紅色血脈的源流。重大事件包含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井岡山斗爭、紅軍長征、遵義會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三大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等。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說,山西“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是抗日戰爭主戰場之一”,講到晉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等精神財富,要求“以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為山西發展提供精神力量”[8]P40。革命文化是紅色血脈的精神營養。
三是革命歷史場域、遺存、遺物等。革命場域是紅色文化的生成空間,革命遺存是紅色文化的歷史記憶,革命遺物是紅色文化的史料見證。紅色文化場域是中國共產黨的加油站、充電站,是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課堂,是紅色血脈的發源地和涵養地。習近平總書記每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都去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目的是告誡全黨“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宣示要高舉紅色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9]他在評價香山時說:“這里是我們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志,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0]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體學習時說:“北大紅樓和豐澤園在黨的歷史上都具有標志性意義,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是怎么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怎么來的,給我們上了一堂鮮活而又生動的黨史課。”[2]這些都體現了紅色血脈的歷史傳承。革命遺物是革命精神的記錄和見證。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第13集團軍時談到“半截皮帶的故事”,強調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部隊中像這樣的紅色資源很多,要發掘好、運用好,豐富“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內涵,加強黨史軍史和光榮傳統教育,確保官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11]革命紀念館及其主題展覽也是紅色血脈的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說:“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9]
四是歷史人物、革命英烈、革命故事等。關于領袖人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主要成員的歷史貢獻。關于革命英烈,他多次提到方志敏、劉仁堪、江竹筠、夏明翰等烈士的英雄事跡。關于黨的好干部,他提到焦裕祿、楊善洲、谷文昌、甘祖昌、張富清等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是引領時代的先鋒,擔當重任的骨干、攻堅克難的模范、民族復興的脊梁,也是創造紅色血脈的主體。英雄人物是跨越歷史時空的恒星。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沿著英雄的足跡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12]紅色文化包含人民對歷史的記述、以革命為主題的文化作品,這些都蘊含著生生不息的紅色血脈。革命故事以小見大,展示黨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折射黨和國家的性質、事業和前景。習近平總書記講到“半條被子的故事”“軍需處長的故事”等。紅色文化作品,是紅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革命歷史的記憶,如《十送紅軍》《湘桂古道紅軍路》等,都是流傳紅色血脈的優秀作品。
紅色血脈有其內在結構和邏輯體系。科學理論是紅色血脈之根,理想信念是紅色血脈之魂,革命實踐是紅色血脈之基,革命歷史是紅色血脈之流,革命精神是紅色血脈之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紅色血脈之源,革命傳統是紅色血脈之形,英雄人物是紅色血脈之體。習近平總書記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中國和外國等各角度探討紅色血脈的生成邏輯。從革命史來說,紅色血脈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相結合的偉大創造。從社會基礎來說,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在思想意識領域的反映,是破壞舊世界建設新世界、打碎舊社會建立新社會的精神形態。從中華文化史來說,紅色血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革命時期的繼承和發展,是中華文明向社會主義文明轉型的升級階段。二、“堅持大歷史觀”,把握紅色血脈的方位坐標習近平總書記從大歷史觀來審視紅色血脈的坐標系。他在講到五四運動時說:“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13]這個論斷也適合定位紅色血脈傳承史。
(一)從新中國歷史看紅色血脈
紅色血脈為創建什么樣的國家、怎樣創建國家、國家的政治結構等準備了文化條件。紅色血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政治基礎,是新中國文化建設的顏色底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初心是什么?上海石庫門、南湖紅船,誕生了中國共產黨,14年抗戰、歷史性決戰,才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不建設好他們所盼望向往、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共和國,是絕對不行的。”[14]
(二)從中共百年歷史看紅色血脈
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是紅色血脈的歷史依據。在百年接續奮斗中,黨帶領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創造了偉大奇跡,鑄就了偉大精神,推動了偉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說:“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15]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也是理論創造史、接續奮斗史、社會革命史、文化創造史、生命鍛造史。他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黨成立后黨中央機關長期駐扎上海。上海要把這些豐富的紅色資源作為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進程中走在前列。[16]
(三)從近代中國探索史、抗爭史、奮斗史看紅色血脈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了解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察看水城炮臺和古代艦船入海口等。他指出:“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領導干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17]振興中華,是近代中華民族的歷史主題。中國共產黨心懷大同志向,承繼革命遺志,擔當歷史任務,接力民族復興夢想,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前進。這些都是紅色血脈的核心要素。紅色血脈是近代以來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救民出路的積淀。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五四運動時指出:“要結合五四運動以來100年的歷史,深入研究五四運動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思想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意義,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統一起來,同研究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統一起來。”[13]這就把紅色血脈納入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歷程中來看它在中國社會演變中的位置。
(四)從中華文明演變史看紅色血脈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為人類文明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近代以來,由于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壓迫,使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實現文化復興和文明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容和條件。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社會主義文明同古老中華文明交流融匯的河流,是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升級版本,是中華文化復興和中華文明復興的創新形態。紅色血脈是紅色文化的實踐凝聚和理論凝聚。中國古代“天下為一”的大一統理念、愛國主義價值觀、大同小康的理想、德禮兼施的治國方略、“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精神、知行合一的實踐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矛盾運動的辯證法、修齊治平的圣人情懷等,都為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文化相結合提供了契合點。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指導河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毛澤東同志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執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18]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愚公移山的革命志向,知信行合一的品質,都是紅色文化的歷史凝結。沒有中華文明就沒有紅色文化,沒有紅色文化也就沒有紅色血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朱熹園時說:“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偉大征程中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
(五)從社會主義發展史看紅色血脈
紅色血脈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一種生命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把學習馬克思主義同學習中國革命史、把弘揚革命文化同學習“四史”聯系起來,要求從社會主義發展史大背景下認識中國革命、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要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加強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8]P158。他談到吉林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歷史,強調“要把這些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四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11]三、“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紅色血脈承載著新中國的歷史和現在、過去和未來、目標和道路,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使命和任務、理論和實踐,昭示著中國共產黨的理念和根脈、力量和生命、靈魂和形象。中國共產黨是紅色文化的創造者、建設者、傳承者;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和血脈的載體。“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2]
黨史學習教育的四項基本要求,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紅色文化也承擔著這些功能,具有跨越時空的時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用好紅色資源,教育黨員干部賡續紅色血脈,關鍵是教育引導全黨始終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始終堅持理想信念,始終堅持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光榮革命傳統,始終堅持推進自我革命。[20]這“五個始終堅持”集中體現黨的性質、宗旨、理論、實踐。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也是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和改造中國的歷史”[20]。學習紅色文化有助于汲取真理的力量。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紅色文化是學史明理的重要載體,是黨員教育的豐厚營養,是賡續紅色血脈的直接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五四運動時說:“要從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相結合的高度,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的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等各領域開展研究,總結歷史規律,揭示歷史趨勢,講清楚為什么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講清楚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指導思想,講清楚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擔負起領導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講清楚為什么社會主義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并不斷完善發展,引導人們以史為鑒、以史為師,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3]他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要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堅定對黨的領導的自信。要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的真理性,增強自覺貫徹落實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性。要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唯一正確的道路。”[21]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始終堅持科學理論指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根本上說,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我們要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照耀我們的前行之路。”[2]
紅色血脈是黨的性質宗旨和使命的實踐化。中國共產黨能夠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浴火重生,百煉成鋼,其根本原因在于牢記初心,擔當使命,踐行宗旨。人民是真正的銅墻鐵壁,是“黨的生命之根、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0]黨面臨的最大危險,是忘記初心、脫離群眾;黨擁有的最大優勢,是植根人民、休戚與共。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說:“對我們來講,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22]他在參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時指出:“半條被子”的故事體現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和為民本質。“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就是為了讓人民翻身得解放、過上好生活。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奮斗。”[23]
踐行革命理想信念是賡續紅色血脈的中心環節。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一經點燃就會釋放巨大的能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時說,在中央蘇區和長征途中,黨和紅軍依靠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不能忘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繼續高舉革命的旗幟,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他要求“把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繼承和發揚好”,自覺做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24]習近平總書記到桂林市全州縣瞻仰湘江戰役紀念園,“目的是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緬懷革命先烈,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堅定理想信念,砥礪革命意志”[25]。
涵養革命精神是賡續紅色血脈的力量積聚。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標識和光榮傳統,是黨進行偉大斗爭、開創偉大事業的內在力量。中國共產黨人在為民族復興和遠大理想而奮斗的歷程中,鑄造了一座座精神豐碑,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24]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46種精神,彰顯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
紅色文化凝結著新中國的性質和顏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政治成果,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政權依托。紅色血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興國、富國、強國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26]2018年3月,他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當談到讓紅色基因注入血脈代代相傳話題時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后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27]。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脈。開拓中國道路、創造中國理論、構建中國制度、發展中國文化,都應該飲水思源,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四個自信”,包含對紅色文化的自信。
紅色血脈承載著人民軍隊的政治使命。人民軍隊之所以有力量,在于它有理想信念、性質宗旨、使命任務、目標導向和犧牲精神。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建設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必須弘揚傳承紅色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軍隊砥礪奮進的90年,凝結著堅定理想信念、優良革命傳統、頑強戰斗作風,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國夢而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28]紅色血脈昭示著人民軍隊政治建軍的方向。
弘揚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革命精神是涵養核心價值觀的豐厚滋養。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29]P396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時強調,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烏蘭牧騎的長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在新時代,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30]烏蘭牧騎也是傳承紅色血脈的代表。他在山西考察時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文化建設,堅持不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提升道德情操、樹立良好風尚、增強文化自信。”[31]2021年12月25日,習近平在給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藝術家回信時,贊揚他們“始終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秉承延安建院初心,賡續延安紅色血脈,積極踐行藝術為民崇高使命,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32]。
紅色文化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革命歷史的記錄,是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見證,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精神支柱,是中國人民由弱變強的內在動力,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在革命斗爭中的偉大創造。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奮斗史,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建設紅色江山,推進紅色事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黨的自我革命把社會革命進行到底。革命歷史、革命文化和紅色血脈是黨、國家和人民的根脈。沒有紅色血脈,就沒有當代中國的一切。丟掉紅色血脈,將毀滅歷史、瓦解現在、喪失未來。紅色血脈的意義就在于此。習近平總書記警告說,“四風”的后果,是浪費資源,延誤工作,疏遠群眾,敗壞黨風政風,最終會嚴重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如果沉迷在“四風”之中,還講什么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永不變色,那是多么大的諷刺啊!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就是讓一些人去揮霍敗壞的嗎?![33]P75無論革命前程是順境還是逆境,革命精神不能丟,紅色基因不能廢,紅色血脈不能斷,紅色資源不能棄。四、“運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紅色資源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保護和傳承紅色資源,是培根固本、疏浚清流的基礎工程,是弘揚紅色文化的戰略工程,是傳承紅色血脈的基因工程,是高揚旗幟、走向復興的強國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體學習時,提出明確要求:一要加強科學保護。開展紅色資源專項調查,加強紅色遺址、革命文物保護工作。二要開展系統研究。加強革命歷史研究,挖掘紅色資源的思想內涵,把握黨的歷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三要打造精品展陳。把好導向、聚焦主題,用史實說話,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四要強化教育功能。研究確定一批重要標識地,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使之成為教育人、激勵人、塑造人的大學校。[20]這些論述指明保護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路徑。
把紅色文化納入國民教育過程是賡續紅色血脈的基本路徑。把紅色文化作為黨校教育、軍隊教育、國民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植入受教育者的心底。要在青少年中埋下紅色基因的種子。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調研時強調:“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34]他在致信祝賀中國少年先鋒隊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強調:“新時代,少先隊要高舉隊旗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團結、教育、引領廣大少先隊員做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35]他在湖南大學同現場教學的師生交流時,要求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運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聯系黨和人民的奮斗歷程,領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道理,領悟為什么選擇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堅定“四個自信”。[23]
開展學習“四史”主題教育是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舉措。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四史”是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的的傳播載體。開展“四史”學習是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大舉措。通過學習“四史”,使黨員干部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斷增強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做到在復雜形勢面前不迷航、在艱巨斗爭面前不退縮。”[36]通過“四史”教育,引導人民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在推進偉大事業中建功立業。
黨和軍隊的主題學習教育是傳承紅色血脈的重要形式。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軍隊黨的建設,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37]P38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時說,“我們要傳承好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努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38]他在視察第71集團軍時強調:“要弘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扎實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要用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建連育人,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培養‘四有革命軍人,鍛造‘四鐵過硬部隊。”[39]
弘揚紅色家風家教,是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中國自古就有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齊治平的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各級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40]P283-284傳承紅色家風是賡續紅色血脈的直接路徑。通過優良黨風帶動社風民風,把家風建設作為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重要內容,弘揚真善美、抑制假惡丑,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環境,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講好黨的故事、紅色故事。講故事,通過生動真實事例,情理交融,啟發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時說:“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6]他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9]他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41]2021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老干部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希望老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講好黨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42]
把傳承紅色文化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把紅色文化建設和紅色基因傳承納入國家戰略規劃,是文化建設的政策保障。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支持贛閩粵原中央蘇區高質量發展示范,推進陜甘寧、大別山、左右江、川陜、沂蒙等革命老區綠色創新發展。”“加強文物和古籍保護研究利用,推進革命文物和紅色遺址保護,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制度。”[43]在國家規劃指導下,基本建構起從中央到地方的文化發展規劃,為發展和建設紅色文化指明方向。建立和完善紅色基因傳承發展的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核心價值觀時說,“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轉化為具有剛性約束力的法律規定,用法律來推動核心價值觀建設。”[44]P111構建紅色文化建設的法治體系,是文化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紅色血脈詮釋中國前進的旗幟、事業的前景和執政黨的使命,事關黨、國家和民族前進的方向和道路。紅色血脈興則國家興,紅色血脈強則國家強。保護和傳承紅色基因,實現紅色血脈的可持續發展,是利黨利國利民的千秋大事。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
[2]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 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N].人民日報,2021-06-27.
[3]新華社.習近平在山西考察工作時強調扎扎實實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環境[N].人民日報,2017-06-24.
[4]新華社.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N].人民日報,2020-07-25.
[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
[6]習近平.黨的偉大精神永遠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J].求是,2021(17).
[7]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報,2015-12-31.
[8]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9]新華社.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強調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N].人民日報,2019-09-19.
[10]新華社.習近平在視察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時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滿懷信心繼續把新中國鞏固好發展好[N].人民日報,2019-09-13.
[11]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J].求是,2021(10).
[12]習近平.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04.
[13]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勵廣大青年為民族復興不懈奮斗[N].人民日報,2019-04-21.
[14]杜尚澤.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文藝界社科界委員的微鏡頭 兩會現場觀察:“共和國是紅色的”[N].人民日報,2019-03-05.
[15]杜尚澤,霍小光.夢想,從這里啟航——記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赴浙江嘉興瞻仰南湖紅船[N].人民日報,2017-11-01.
[16]新華社.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N].光明日報,2019-11-04.
[17]新華社.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強調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N].人民日報,2017-11-01.
[18]新華社.習近平在調研指導河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充分調動干部和群眾積極性保證教育實踐活動善做善成[N].光明日報,2013-07-13.
[19]新華社.習近平考察朱熹園談文化自信: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我們今天的成功道路[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2021-03/23/c_1127243217.htm.
[20]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J].求是,2021(19).
[21]新華社.習近平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N].人民日報,2021-03-26.
[22]李斌.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再訪西柏坡側記[N].光明日報,2013-07-14.
[23]新華社.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南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0-09-19.
[24]新華社.習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9-05-23.
[25]新華社.習近平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擔當實干 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N].人民日報,2021-04-28.
[26]新華社.習近平在甘肅考察時強調堅定信心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團結一心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9-08-23.
[27]新華社.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分別參加全國人大會議一些代表團審議[N].人民日報,2018-03-09.
[28]新華社.習近平在參觀“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主題展覽時強調銘記光輝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為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而不懈奮斗[N].光明日報,2017-07-22.
[29]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30]新華社.習近平回信勉勵烏蘭牧騎隊員大力弘揚烏蘭牧騎優良傳統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N].人民日報,2017-11-22.
[31]新華社.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乘勢而上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0-05-13.
[32]新華社.習近平給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藝術家回信強調 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 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N].人民日報,2021-12-26.
[33]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
[34]新華社.習近平在安徽調研時強調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加強改革創新開創發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04-28.
[35]新華社.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少年先鋒隊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強調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團結教育引領廣大少先隊員做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N].人民日報,2020-07-24.
[36]新華社.習近平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N].人民日報,2021-03-08.
[37]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38]新華社.習近平在江蘇徐州市考察時強調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扣新時代要求推動改革發展[N].人民日報,2017-12-14.
[39]新華社.習近平在視察第71集團軍時強調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推進新時代練兵備戰工作[N].人民日報,2017-12-15.
[40]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41]習近平.學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擔使命[J].求是,2021(11).
[42]新華社.習近平對全國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用心用情精準服務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N].人民日報,2021-12-22.
[4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N].人民日報,2021-03-13.
[4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An Analysi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Carrying forward the Red Blood
LIU Cang1YUE Xiao2
(1.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09;
2.Department of Chinese History,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2488,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on the connotation structure,historical positioning,contemporary value and the path selection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red blood,thus providing a guideline for making good use of the red resources,inheriting the red gene,carrying forward the red blood and completing the long march of the new era.The century-old revolutionary epic of the CPC has formed the red blood of the Party,and the red blood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the CPC and the spiritual source for passing on the red regime.We should incorporate the inheritance of red culture in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integrate the red culture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national education,adhere to the norm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theme education on the “four histories”,carry forward the red family tradition,and tell well the story of the Party and the red story.
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Red resources;Red blood
[收稿日期]2022-01-18
[作者簡介]劉倉(1975—),男,河北灤州人,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史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岳驍(1999—),男,寧夏銀川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研究”(項目編號:20ZDA010)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中華思想通史”(項目編號:20@ZH02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