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兄弟作為父母生命的延續,在“五倫”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兄弟關系跟父子關系一樣,都是難以改變的血緣關系,也稱為“天倫”。孟子主張“義之實,從兄是也”。做兄長的應當講求仁義,而做弟弟的則要順從、服侍兄長。
《顏氏家訓·兄弟》里記載:南朝王玄紹兄弟三人互敬互愛,得到新鮮好吃的食物,誰也不會先嘗一口,總要一起分享。在一次戰爭中,王玄紹被敵人圍困,兩個兄弟爭相解救,終因寡不敵眾而殉難。當生命危急之時,兄弟之間能夠舍身相救,這是骨肉之情的真實體現。
唐朝的李勣,字懋功,本姓徐,叫徐世勣,因追隨李淵父子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打天下,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唐高祖李淵賜他姓李,改名為李世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并封他為英國公。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改名為李勣。唐太宗時,李勣做了宰相,公務纏身,很少有機會還鄉省親,與親人相聚也不太容易。直到晚年,他告老還鄉,才有機會順道去探望他年老的姐姐。他的姐姐這個時候碰巧生病,吃不下飯,李勣就留下來照顧姐姐,每天侍候,還親自下廚給姐姐淘米煮粥喝。李勣蹲在灶旁,將燒著的柴禾往爐子里送,一陣風吹來,竟把他的長胡須燒著了。姐姐看見了,就說:“家里有傭人,像這樣的活還是讓他們去做吧,何必勞駕你這個國公辛苦到這般地步呢?”李勣回答:“我不是因為沒有人的緣故,現在姐姐你老了,我也老了,我們姐弟在一起的時日無多,我為姐姐煮粥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趁著我還有機會侍候你,我便親自為你煮粥,今后這樣的時間恐怕越來越少了。”李勣的一番話讓姐弟深情躍然紙上,十分令人感動!
關于兄弟交往的佳話,歷史上還流傳著很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比如《詩經·小雅·何人斯》里有“何氏吹塤,仲氏吹篪”,引申為成語“塤篪相和”,比喻兄弟雙方互敬互愛。成語“兄友弟恭”出自《史記·五帝本紀》:“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本褪钦f,兄長要對弟弟盡顯友愛之情,弟弟要對兄長抱有恭敬之意。
在夫妻關系方面,先秦儒家認為夫妻雙方在身份上是尊卑一體的,應相互敬愛、相互尊重?!抖Y記·昏義》開篇就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就是說,男女的結合符合乾坤陰陽之數,正如日與月、天與地一樣,陰陽和合才能化生萬物。從宗族的發展來說,婚禮關乎生息繁衍和宗廟祭祀。孔子也認為丈夫對妻子應當敬之愛之。《禮記·哀公問》記載說,哀公問孔子舉行婚禮時丈夫為何要盛裝親迎妻子,孔子回答:“合二姓之好,以繼先圣之后,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認為這是表示對配偶的尊重?;橐鍪莾尚障嘤H交好,借助婚姻才能延續祖先的后嗣。
孟子也主張夫妻之間應當坦誠相待,要有仁德,有責任心。孟子舉了齊人乞墦的例子:齊國有一個人,家里有一妻一妾。丈夫每次出門,必定會吃得飽飽的、喝得醉醺醺的才回家。他的妻子問他一道吃喝的都是些什么人,他說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人。他的妻子跟他的妾說:“丈夫出門,總是酒足飯飽后才回來;問他和什么人一道吃喝,他說全都是有錢有勢的人,但我們卻從來沒見到什么有錢有勢的人物到家里來,我打算悄悄地跟著,看看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钡诙煸缟?,妻子便尾隨在丈夫后面。走遍全城,也沒有見到一個人停下來和丈夫說話。最后,丈夫走到東郊的墓地,向祭掃墳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祭品不夠,他又東張西望地到別處去乞討。原來這就是他吃飽喝醉的辦法。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訴妾說:“丈夫是我們仰望并且終身依靠的人,現在他竟然是這樣做的!”于是二人在庭院中咒罵著,哭泣著,而丈夫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敗露,仍然得意揚揚地從外面回來,在他的兩個女人面前耍威風。試想,這種不顧廉恥、不負責任、沒有仁德之心的人,怎能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呢?
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全國各地的木版年畫都有和合二仙的形象。兩位活潑可愛的仙童,扎著丫角髻,或者披頭散發:一個穿紅緞衣物,高舉一朵綻開的荷花;一個著綠緞衣物,手捧一個圓盒—他們就是很受老百姓喜歡的和合二仙。而在西南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則有“和合二圣”圖,形象類似。
“和合”一詞最早出自《國語·鄭語》:“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币馑际巧唐蹩梢园盐孱惣彝惱淼赖录右匀诤?,這五教能使社會安定和諧。《周禮·地官》中說:“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边@充分體現了和合二仙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和合二仙圖”常被懸掛于洞房之中,以示夫妻相親相愛、百年好合。古時,和合二仙的畫上還經常配有一首詩:“和氣乃眾合,合心則事和。世人能和合,快活樂如何!”民間傳說二人是象征團圓、和諧、吉慶的仙人,別稱“歡天喜地”。
關于和合二仙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流傳較為廣泛,即歷史人物寒山、拾得的故事。寒山又名寒山子,傳說是唐朝貞觀年間“應舉不利,不群于俗,蓋楚狂、沮溺之流”的一位詩僧,后來隱居于天臺寒巖山。拾得是同時期的僧人,本來是個孤兒。天臺國清寺老僧豐干在路過天臺山時,發現路旁草叢中有一個被遺棄的嬰兒,于是加以收養,取名拾得,意為“撿來的”孩子,后來,這條小嶺也叫“拾得嶺”。寒山、拾得都很會作詩,彼此敬慕,于是成了好朋友。相傳兩人同時愛上了一位叫芙蓉的女子。一天,寒山無意間聽到拾得和芙蓉的對話。原來芙蓉在傷心地哭,拾得正在一旁勸說。只聽拾得對芙蓉說:“芙蓉,不要哭了,我們暗暗相好,寒山并不知道。他如果知道了,一定會成全我們的。我和你雖然不能結為夫妻,但你永遠是我的好妹妹?!焙竭@才得知拾得與芙蓉早已相愛,當即打定主意,離寺遠走,以成全他們。寒山拿起一塊石頭,在墻上畫了一個光頭和尚,旁邊留了一首五言詩:“相喚采芙蓉,可憐清江里?!藭r居舟楫,浩蕩情無已?!睂懲旰?,便悄悄地出走了。拾得、芙蓉許久不見寒山,好生奇怪,后來二人看見墻上的詩和畫,才知道他出家做和尚去了。拾得說:“我一定要把他找回來,哪怕是天涯海角。如果找到了,我便與他一起出家;如果找不到,我也不回來了。”芙蓉聽罷,知道寒山、拾得情真義厚,只好哭著與拾得分別。拾得為了尋找寒山,不管山高路遠,但找了很多地方還是不見蹤跡。有一天,拾得到了蘇州城,聽說城外楓橋的一座寺院新來了一個和尚,相貌與寒山相似,于是立即前往。走近楓橋,拾得想,我不能空手去見寒山,于是就在荷塘里摘了一朵又紅又大的荷花,捧在手里走進寺院。寒山聽說拾得千里迢迢而來,想必腹中饑餓,急忙從房中捧出一只盛著素餅的竹編食盒。二人相見,寒山送盒,拾得獻荷。寒山用荷葉給拾得撣塵,拾得奉上一路化緣的食盒,二人解脫塵緣,結伴云游,從此傳為佳話。后人把捧荷的拾得稱為“和”(諧音),把捧盒的寒山稱為“合”,二人合稱為“和合二仙”。直到現在,蘇州寒山寺里還矗立著和合二仙的塑像。
寒山、拾得的故事后來逐漸被神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合二仙的寓意也變得豐富,既可以指男女之間的和諧,又可以指兄弟、朋友之間情誼深厚,還可以延伸至個人心胸開闊、心靈寬廣以及家庭和睦。
在君臣關系方面,也可以說是上下級關系,無論為君還是為臣,都應盡到自己的本分,這樣國家才會安定、和諧。為君者要廣聽諫言,關心百姓疾苦,施以仁政;為人臣者則應“懷仁義以侍其君”。君臣如果都能把為百姓謀利益作為自己的目標,也就具備了實現和諧的基礎。
朋友關系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身處世必須面對的一種關系,也是一個人必須處理好的一種關系。《禮記·緇衣》里說:“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鄉,其惡有方;是故邇者不惑,而遠者不疑也?!本幽軌蚺c那些指正其錯誤的人交朋友,小人則會懷恨在心。因此君子交朋友都有自己的原則?!抖Y記·儒行》具體闡述了儒家的交友原則:“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并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意思是,儒者與志向相合、道藝相同的人做朋友;相處時彼此都感到快樂,相互禮讓而不覺得厭煩;即使長時間不見面,也不會輕信謠言而懷疑對方。儒者行事以方正為本、立于道義,志趣相投時就共同進取,意見相左時就分開退避。《孔子家語·致思》里也有關于朋友交往時的建議:“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如果想與人保持長久的關系,那么在相交往時就要多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盡量回避別人的缺點和短處。
孟子認為對待朋友應當講求信義。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之間不應過分講求利益和利用,而應該是非常單純、簡單的交往。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交友不能良莠不分。隋朝思想家王通說:“君子先擇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擇。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币馑际牵行摒B的人先看準人然后再結交朋友,沒有修養的人先交朋友再從中選擇;前者很少有煩惱,而后者由于交友不慎重,便多了很多怨恨。唐代詩人孟郊的《審交》中說:“種樹須擇地,惡土變木根。結交若失人,中道生謗言。君子芳桂性,春榮冬更繁。小人槿花放,朝在夕不存。莫躡冬冰堅,中有潛浪翻。唯當金石交,可與賢達論。”意思是,若在交友的過程中選錯了人,就會生出許多是非之事。君子之間的交往就如那桂花的品性,春天生長,冬天也不凋謝,十分長久;與小人結交,就像那槿花一樣,早晨剛開放,晚上就凋落了。只有與那些像金子一樣珍貴、像磐石一樣穩固的人結交,才可與賢能通達之士一起論道啊。
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交友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正如曾國藩所言:“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