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白
臨時展覽的重要意義
臨時展覽對于當下的博物館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業務工作,也是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臨時展覽作為科普展覽的重要展出形式,對科技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等的傳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臨時展覽是保持觀眾對博物館展覽展示內容的新鮮感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帶動常設展覽的參觀人流量提升,是博物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的文化欣賞水平不斷提升,臨時展覽對觀眾的吸引力日益增強。科技館的臨時展覽不僅能讓公眾獲得更多科學知識和精神享受,也更加有益于科技館在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宣傳和教育功能的同時傳播自身文化品牌[ 1 ]。
臨時展覽的概念
臨時展覽是指臨時展出的短期專題展覽。它是科技館展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常設展覽教育內容的重要補充和延伸,也是保持展館尤其是科技館對觀眾的新鮮感和持久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2 ]。臨時展覽首先是對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補充,它需要依托原有博物館的性質和宗旨來開展。在臨時展覽這一詞匯中,首先“臨時”是時間上的界定,意味著它是短期行為;其次“展覽”的主要目的是充實博物館基本陳列展覽的不足,提升展覽的新鮮度和吸引力,從而吸引觀眾對博物館的關注。
臨時展覽的特點
臨時展覽具有內容新穎、能補充說明基本陳列內容、展覽形式多元化等特點。臨時展覽是博物館與社會接軌最直接的窗口,所以更能激發觀眾的參觀熱情和興趣。博物館的基本功能是收藏、教育、研究。展覽是博物館與社會公眾溝通的主要媒介,長期的基本陳列展覽會給觀眾帶來疲憊感,而臨時展覽能在為博物館增添新的展覽內容的同時,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
1.臨時展覽的多樣性
臨時展覽是對常設展覽的補充,所以對觀眾的吸引度要求較高。這不僅意味著對臨時展覽設計內容中涉及的熱點內容以及科技類博物館的專題度要求較高,而且對展覽的展示形式的多樣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當下,隨著人們走進博物館的需求不斷上升,加之多媒體等設備的補充和完善,臨時展覽所展示的形式也有了多樣化的要求。如情景復原式臨展、多媒體體驗的展示形式,都對臨時展覽的交互性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很多博物館采用了線上觀展的形式,極大地拉近了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也推動了臨時展覽的多樣性發展。
2.臨時展覽的時效性
臨時展覽的主題需要依托于展覽特色,展覽主題的選定往往會緊扣熱點話題。越貼近人們生活的具有話題感的關鍵詞越能吸引觀眾,引起共鳴。臨時展覽能與觀眾產生共情是主題設置的關鍵所在,也是臨時展覽提升觀眾參觀流量的重點。所以臨時展覽需要定期更新,依托博物館自身特色,提升展覽推出的時效性。
3.臨時展覽的創新性
在陳列展覽形式設計中,創意并不意味著只關心新的事物,還意味著要以新的方式去評估過去。偉大的成就往往是新舊的綜合體,在歷史與創造之間延續。在陳列展覽方面,創意的理念充分體現了博物館傳承文化的特性[ 3 ]。同時,在展覽設計形式方面,對設計氛圍的應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對展覽主題的回應、強化和詮釋,展廳中的視覺環境和觀眾的心理狀態都是營造氛圍的重要考慮因素。只有對博物館臨時展覽不斷創新,才能給觀眾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才能讓臨時展覽的交互體驗不斷完善。
策展模式的制度創新
中國策展探索之初多以團隊策展為主,并不凸顯獨立策展人的個性話語。從近幾年發展來看,中國當代獨立策展人逐漸有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話語,在本土形象上也逐漸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策劃展覽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隨著中國的經濟與文化迅速發展,當代藝術經歷過早期探索階段后已形成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這得益于中國藝術家在風格、概念、思想上的重大突破。面對新時代新形式,中國獨立策展人應正確行使自己的話語權力,實現對自身的重新定位與本土化發展[ 4 ]。提升臨時展覽的創新度與話題感,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創新思路,推動臨時展覽交互體驗的發展。
交互體驗對于展覽的重要意義
隨著人們對臨時展覽的要求不斷提升,展覽由最初的展板展示形式的視覺體驗,發展到現如今的互動式的交互體驗,由于展出主題不同,所設置的場景、應用的多媒體、文物的三維立體呈現或文物背后故事的講述以及社會教育活動都要依托臨時展覽開拓,都對臨時展覽的交互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館的教育職能會因觀眾的參與度提升而觀眾只有通過多維度的參觀體驗才能更好地學習展示內容所傳遞出的知識。交互體驗的核心內容從以博物館為主的知識傳遞,到以觀眾為中心的互動手段,對于推動臨時展覽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交互體驗的展覽設計
展覽設計包含的內容很多,無論是主題的設定、形式的體現,還是展覽理念等,都對策展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讓觀眾沉浸式體驗臨時展覽,通過交互體驗的方式豐富展出形式,也是當代展覽要不斷努力的方向。
1.展覽主題的確定
展覽主題是展覽的靈魂,是展覽想要表達的思想和觀念,概括來說就是:展示什么,傳播什么,達到什么目的[ 5 ]。臨時展覽的主題應選擇熱門話題和貼近人們生活的話題,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激發觀眾的參觀興趣。
2.展覽形式設計
展覽形式的設計首先要在確定展覽主題后進行研討,依托主題及其所涉及的文物形式來進行展覽形式的設計。“吉林省冬季娛樂民俗展”中的展出形式設計就是本著“以人為本、深化內涵、突出重點、接近自然”的設計原則來進行的。其中“以人為本”指的是展覽形式設計必須從觀眾的角度出發進行創新[ 6 ]。這就意味著展覽主體發生了改變,由以博物館為主到以觀眾為中心來實現設計展覽形式的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臨時展覽的發展。博物館作為校外教育的重要場所,在展覽形式的多樣化設計上還要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設置,在為學生進入博物館學習需求的提升提供保障的同時豐富展覽多媒體、場景設置以及照相打卡、互動環節等配套形式設計,這將更有利于學生校外教育的開展,極大地提升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
3.展覽設計中的互動性
對于臨時展覽的沉浸式體驗是當下展覽形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沉浸式相關理論最先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用以描述人們全身心投入到日常活動的某一特定情境之中。其與傳統展演設計思路的不同之處在于,觀者的體驗感在現代浸入式展演空間中所占比重更大,重點采用多元化的展現方式,塑造多感官、多元素的觀展體驗[ 7 ]。以文化為載體的沉浸式展覽肩負著傳承與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任務,而文化展覽也逐步開始了新媒體藝術的嘗試,這讓文化展覽的整體呈現效果和受眾體驗質量明顯提升,這種創新性展現形式和傳播形態也受到了大眾的青睞[ 8 ]。
交互體驗的技術支持
當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對交互體驗的要求也不斷提升,這就要求技術支持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近年來,許多前沿技術手段被直接應用到展演空間的設計中,如虛擬現實、數字媒體、新型視聽等技術,使展演空間也相繼呈現出科技化、形式化、多元化的上升趨勢[ 9 ]。在燈光投影、多媒體、AR、VR、3D等技術手段的支持下,所設計出的臨時展覽更能提升觀眾的體驗感和情感共鳴,這也為臨時展覽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斷推動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優化升級。
新型陳列展覽形式
博物館文物展覽成功與否,并不取決于它是否壯觀或引人注目,而取決于參觀者對展覽形式的感受。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中,參觀者理解、閱讀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標準,其采用場景再現的方法,可以增強博物館展覽的觀賞性和趣味度[ 1 0 ]。新型陳列展覽被廣泛應用于博物館的臨時展覽中,并不斷推動博物館臨時展覽形式的創新與發展。
臨時展覽推動科普教育的發展
博物館作為校外教育的重要場所,對臨時展覽的不斷更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并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完成臨時展覽所涉及的相關內容,可以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教育職能。隨著交互式臨時展覽的不斷改善,觀眾的參與度得到提高,臨時展覽的影響力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提升。為了讓臨時展覽更加社會化,就需要其不斷努力提升觀眾的參與程度,比如可以通過讓學生、社區甚至社會征集來完成主題和內容,配合博物館專業的展出形式設計、展覽大綱編排、知識體系梳理,做出更加符合觀眾需求、學生需要的展覽,同時,這也能增強觀眾作為策展人的話語權,從而通過不斷加強觀眾的參與度,提升博物館的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繼而進一步促進科普教育的發展。
交互體驗促進了觀眾對展覽的熱愛
體驗式展覽可以快速拉近展覽與觀眾間的距離,極大地提升觀眾的認同感進而使其產生情感共鳴。體驗式展覽方式至少能在如下三個方面產生顯著效果:第一,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鳴,觀眾通過親身參與更能加深體會;第二,增加展覽的趣味度,其從傳統的由外界單向輸出的視覺體驗轉變為多維度的如聽覺、觸覺等動手操作環節,讓科學知識不再枯燥,可以更好地增加展覽的趣味度;第三,加深印象,往往自己親自參與的才更加容易被記住。體驗式展覽讓體驗性與科技相融合,極大地促進了觀眾對展覽的熱愛。
配套教育活動的開發
臨時展覽是對學校活動的一種延續。展覽可以通過最直觀的方式將所要傳達的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等進行系統化地展示和傳達,其也是對書本知識的一種擴充,但只有展覽是不夠的,配套開發相關教育活動才能極大地豐富展覽的內容。目前臨時展覽配套教育活動開發的形式多樣,大多需要策展人員和博物館社會教育人員攜手完成。針對活動的主題設計出體驗式的社教活動,可以為臨時展覽的體驗度以及互動性增色,比如教育活動的表演形式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多元化的表演形式以及豐富的互動形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對教具的開發,不斷豐富配套教育活動,使之從形式到主題更加契合臨時展覽,進而成為現在博物館臨時展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臨時展覽的宣傳和推廣
宣傳工作對于展覽的影響力和關注度有很大的影響。要確立宣傳方案,首先就要做好對展覽的特色定位,就像電視廣告一樣,能否讓觀眾快速獲取展覽的特點特色是宣傳是否達到效果的重要參考因素。同時還要做到給觀眾帶來體驗感,往往以觀眾為第一視角的宣傳,才能提升展覽的趣味度,激發觀眾的興趣。由于博物館展覽的主要任務是服務社會大眾、履行社會責任,所以只有不斷提升觀眾在展覽中的地位,將觀眾的評判體系放入宣傳方案之中,才有可能做到被觀眾所認可。加強對高新科技的運用,提升觀眾的感官體驗,突出觀眾所喜愛的主題內容以及延續意義才能快速抓住觀眾的眼球。總之,臨時展覽的宣傳對于展覽來說至關重要,只有做到有效宣傳,才能提升觀眾的認可度,這也是一個展覽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綜上所述,交互體驗的重點在于展覽設計之初的第一視角即為觀眾,所以更能有效提升觀眾的認可度。同時,交互體驗也離不開高新技術的支持以及博物館策展人的專業技術水平。由此,對博物館臨時展覽的創新性發展一直在不斷前進,視角的轉移、設備的變遷甚至云觀展的形式不斷推出,讓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讓觀眾實現了足不出戶就能看展覽。當然,機遇與挑戰并存,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讓臨時展覽更具話題度、創新性和互動性,都是博物館發展需要考慮的問題。總而言之,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才能凸顯博物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旭東.臨時科普展覽設計[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2]孫秀美.充分發揮科技館文化設施作用實施科技館免費開放[J].科技視界,2015(05):360-361.
[3]齊玫.博物館陳列展覽內容策劃與實施(修訂版)[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4]張茗舒.論獨立策展人在本土藝術中的話語權[J].文化產業,2020(26):109-110.
[5]方玢.試論博物館臨時展覽內容設計的要素[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5.
[6]馬俊.博物館展覽形式設計中觀眾互動探究——以“玩兒·趣兒——吉林省冬季娛樂民俗展”為例[J].參花(上),2021(12):39-40.
[7]王紅,劉素仁.沉浸與敘事:新媒體影像技術下的博物館文化沉浸式體驗設計研究[J].藝術百家,2018,34(04):161-169.
[8]祁琳清.沉浸式交互體驗在展陳設計中的應用[J].西部皮革,2021,43(23):148-149.
[9]劉旭.數字媒體語境下交互式虛擬視覺藝術創新模式的構建及實現[J].電視技術,2018,42(09):122-125.
[10]王倩.展覽空間主題性與藝術性的營造——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秦漢文明”展形式設計為例[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07):14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