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延艷
摘要:近年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熱度持續攀升,一系列積極心理學理論成為改善自我效能、治療慢性病以及緩解負面情緒的常用知識,比方說正念水平等。本文借助橫斷面調查法圍繞孕晚期孕婦的睡眠情況進行調研,從孕婦個人資料等信息中歸納出對其睡眠質量存在影響的因素。醫護人員理應盡可能培養孕婦的應激抵御能力,引導孕婦合理控制個人情緒,敦促孕婦家屬重視孕婦的心理情況,保障其睡眠質量。
關鍵詞:孕晚期婦女;睡眠質量;心理彈性;正念;家庭關懷
【中圖分類號】 ?R338.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隨著積極心理學研究的興起,心理彈性和正念水平等積極的心理特質越來越多地用于研究對焦慮抑郁、自我效能、慢性病等的影響,有關心理彈性、正念水平對妊娠期婦女睡眠影響也開始有相關研究,但較多文獻限于研究某個因素與睡眠是否有相關關系,因此本研究意在通過了解孕晚期婦女睡眠質量現狀,探索心理彈性、正念水平等內在因素和家庭關懷等外在因素是否能影響孕晚期婦女的睡眠質量,為制定提高睡眠質量的護理措施提供新的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期間在G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產科住院部和產科門診做孕檢和待產孕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確診懷孕的婦女;③妊娠周期在32周至42周。排除標準:①孕期嚴重感染、胎兒畸形者、雙胎或多胎;②合并急危重癥及嚴重妊娠并發癥的婦女。
(二)方法
(1)向自愿參加的孕晚期婦女說明本研究的調查目的和方法,并說明本研究結果保密性;
(2)采用紙質問卷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PSQI評分、CD-RISC評分、FFMQ評分和APGAR評分。
(3)資料錄入階段:采用雙人核對及計算機輔助功能,確保數據錄入的準確度,剔除漏選20%以上問卷。
(三)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孕晚期婦女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調查125例孕晚期婦女,年齡小于35歲的占比81.6%,初產婦占比53.6%,孕32-35周的占32.80%,36-39周的占65.60%,40-42周的占1.60%,家住城鎮的占比80.8%,大專或本科學歷占比73.6%,家庭人均月收入大于1萬的占比52.8%,有不良妊娠史的占比21.6%,存在妊娠并發癥的占比20.8%,屬于核心家庭的占比76%,對胎兒有性別期許的占比28.8%,性格偏中的占比60.8%。
(二)孕晚期婦女睡眠質量及單項因子得分情況
125例孕晚期婦女PSIQ量表得分均分為(6.98±3.04)分,其中總分>7分者有52例,睡眠障礙發生率為41.60%;睡眠潛伏期均分為(82.32±80.36)分鐘,大于30分鐘的占比68%;睡眠時間平均為(7.15±1.22)小時,少于7小時的占比24%;睡眠效率平均為(84.89±13.88)低于85%的占比43.2%。
(三)孕晚期婦女心理彈性現狀、家庭功能、正念現狀
結果顯示,孕晚期孕婦心理彈性水平均值為(62.7±16.1)分,分為三個維度,其中堅韌維度得分在13-51之間,得分均值為(32.3±7.6)分;力量維度得分在8-32之間,得分均值為(21.0±5.0)分;樂觀維度得分在3-16之間,得分均值為(9.5±2.7)分。正念水平得分在30-90分之間,均值為(59±12)分。家庭關懷度得分在0-10分之間,均值為(7.18±2.9)分。
三、討論
(一)孕晚期婦女睡眠質量現狀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孕晚期婦女的睡眠質量得分水平為(6.98±3.04)分睡眠障礙發生率為41.2%。基于劉賢臣等建立的國內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常模中,正常人PSQI總平均分為(3.88±2.52),本研究的孕晚期婦女睡眠得分顯著高于正常值,說明孕晚期婦女顯著存在睡眠障礙。在PSQI量表的七個維度中,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和日間功能障礙得分均大于1分,說明孕晚期婦女睡眠障礙主要體現在睡眠潛伏期長、夜間易醒或早醒、夜間上廁所頻率增多、身體感覺不適,如怕冷或怕熱、呼吸困難,以及白天困倦等,與黃碧珊等人對孕晚期婦女睡眠質量不高的研究結果相符。
(二)孕晚期婦女家庭關懷度現狀分析
家庭關懷度是指家庭成員各自承擔家庭角色的責任,維護家庭的團結和健康發展的能力,反映了家庭功能的健康水平。本研究中60%的孕晚期婦女對家庭功能的評價是處于良好狀態的,這些婦女發生睡眠障礙的幾率是37.3%。家庭功能處于重度障礙占比28.8%,發生睡眠障礙的占比52.8%。家庭關懷度指數量表得分為(7.18±2.9),與肖美麗等人對“二孩”孕晚期婦女家庭關懷度水平基本一致。
(三)心理彈性和家庭功能對孕晚期婦女睡眠的影響
研究中,孕晚期婦女睡眠障礙與心理彈性水平、家庭關懷度無明顯相關關系。但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婦女睡眠總分與心理彈性呈負相關關系,心理彈性作為積極的心理特質,能使孕婦擁有正確的認知方式,保持樂觀的心態,減輕孕婦的妊娠壓力而改善睡眠。
四、結論
總而言之,醫護人員理應盡可能培養孕婦應激抵御能力,引導孕婦合理控制個人情緒,敦促孕婦家屬重視孕婦的心理情況,保障其睡眠質量。筆者通過研究發現,睡眠障礙大范圍出現在孕晚期孕婦身上,無論是家庭功能還是心理彈性都會對睡眠障礙產生直接影響。這就要求醫護人員既需要定期檢測孕晚期孕婦的身體情況,又需要對她們的正念水平與心理情況予以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林芳初.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21,36(05):1128-1131.
李磐志.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及分娩結局的影響.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06):936-937.
張麗勤.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改善效果探討.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11):1570-1571.
林巧美.心理護理改善妊娠晚期孕婦心身狀態、睡眠質量及分娩結局的效果觀察.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01):110-111.
孫玉健.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心身狀態、睡眠質量及分娩結局的改善作用.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04):65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