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欣
關鍵詞:護理;睡眠剝奪;重癥監護室;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重癥監護室(ICU)收治的患者包括危急重癥患者、大型手術患者、嚴重疾病、昏迷患者等,患者病情嚴重、病理生理狀態較差,入科后治療階段涉及多種復雜精密的儀器、可能需要侵入性操作、且治療與護理操作繁多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可能導致ICU患者恢復過程中出現睡眠剝奪現象[1-2]。睡眠剝奪指減少睡眠時間,后可能影響患者免疫系統、認知功能,產生負性情緒,導致患者產生意識錯亂、情感淡漠、譫妄等,相應增加死亡風險[3-4]。文章納入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間收治的43例ICU睡眠剝奪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護理干預效果,現將本次研究全部內容整理后作以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間;研究對象:43例ICU睡眠剝奪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齡平均為(57.2±16.4)歲。
納入標準:神智清晰;病人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意識障礙;視聽功能障礙;精神障礙;長期使用鎮靜催眠藥物。
1.2 方法
護理干預模式:遵醫囑為患者提供飲食、用藥指導,觀察患者生理指標,及時上報異常反應并進行處理,調節室內適宜溫濕度,定期更換床單位,每日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每日提供4次口腔護理、會陰護理、皮膚清潔護理,定期開放家屬探視,病情穩定后安全護送患者前往普通病房。護士定時調節室內燈光,盡可能集中護理操作在白天進行;科室在夜間調節儀器噪音、設備報警聲、醫療操作聲音<40dB,護士交班聲盡可能降低分貝,盡可能做到四輕原則,如說話、走路、關門、操作輕。
1.3 觀察指標
采用醫院自制住院病人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觀察項目包括13條,單項1-5分,1分表示很不滿意、2分表示不滿意、3分表示一般滿意、4分表示較滿意、5分表示滿意,總分13-65分,得分高表示滿意度評價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價
護理后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平均為(59.45±2.12)分。
2.2 記錄患者睡眠時間與住院時間
43例ICU睡眠剝奪患者睡眠時間平均為(9.42±2.09)h,總住院時間平均為(5.54±1.11)d。
3 討論
睡眠具有周期性,是知覺的一種特殊狀態,人體腦干的睡眠中樞與網狀結構上行激動系統共同作用相互轉化睡眠與覺醒,睡眠包括非快速動眼期、快速動眼期。ICU睡眠剝奪主要有延長睡眠潛伏期、減少睡眠、睡眠困難、睡眠零碎、睡眠多次覺醒、醒后無法快速入睡等。ICU患者睡眠剝奪過程較為復雜,包括個人、環境、藥物因素,個人因素包括疼痛、上呼吸機、肺部疾病、心功能不全、手術、膿血癥等;環境因素包括明亮光線、噪音、緊張狀態、繁忙的護理活動;藥物因素包括患者間斷應用鎮痛、止痛藥物等。
睡眠是一種生理行為,過程復雜,對人體的休息、機能修復、健康、生存有著重要作用,睡眠是一種行為狀態,具有可逆性、持續性、反應能力下降、無主動行為消失。ICU住院患者形成負性情緒、壓力的主要來源即為睡眠剝奪,大部分ICU患者認為睡眠剝奪是僅次于疼痛的糟糕經驗,患者進入ICU后喪失晝夜節律,極度睡眠破裂,短時間即可出現急劇降低睡眠質量的表現[7]。睡眠剝奪的癥狀包括睡眠時間減少、睡眠潛伏期延長、入睡困難、睡眠中斷、多次覺醒等;對于ICU患者而言,出現睡眠剝奪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疾病恢復速度、延長住院時間,因此臨床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8]。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平均為(59.45±2.12)分。43例ICU睡眠剝奪患者睡眠時間平均為(9.42±2.09)h,總住院時間平均為(5.54±1.11)d。分析原因發現,ICU患者睡眠剝奪已經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原因復雜、影響因素眾多,包括患者本身存在的基礎疾病、鎮痛、鎮靜藥物影響。光線與噪音刺激、活動等,護理過程中需要區分哪些睡眠干擾與患者病情相關、哪些睡眠干擾與醫護人員行為有關,根據分析結果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由此可見科學評估睡眠狀況、評估相關影響因素、采取促睡眠護理措施意義重大。ICU醫護人員評估睡眠狀態,客觀評估睡眠質量、數量,護士理解ICU患者睡眠的重要性,掌握并減少人為因素影響,充分認識到睡眠作用,治療過程中醫師謹慎考慮藥物可能對患者睡眠狀態的干擾程度,降低影響患者睡眠不必要的威脅,另外一方面護士在護理活動中重視對睡眠的影響,控制語調,集中行為,形成醫護合作模式,減少對患者的打擾,為患者營造較長的休息時間。護士在護理模式中強調關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特點,從護理技術、住院環境、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實施護理干預,具有系統化、全面性、完善性等特點。心理方面護士入睡前促進護患溝通,轉移患者對疼痛、疾病、環境的注意力,減輕精神壓力,減輕患者孤獨感[9]。護士日常工作中減輕聲音來源、強度,堅持四輕工作原則,管理好儀器設備的報警聲音,改善睡眠質量。護士重視光線管理,明顯區分白天夜間光源,提高患者時間意識;同時護士盡可能合理安排治療、護理操作時間,盡可能集中在白天進行,注意協調檢查、護理、治療操作的時間,避免不必要的操作[10]。采取護理干預措施保持患者生理、心理狀態平衡,盡可能減少外界對患者的睡眠干擾,為患者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改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對預防睡眠剝奪護理措施的認可程度,有效提高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ICU應用護理干預模式可延長睡眠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孫月明,李雙玲,王東信. 危重癥患者睡眠障礙研究進展[J].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22,43(2):191-195.
[2] 劉紅波,樂麗麗,云嘉麗,等. 早期多元化護理干預模式在ICU睡眠剝奪患者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20):3750-3753.
[3] 葉笑梅,盧慕榮,楊帥. ICU患者睡眠障礙國內外研究熱點與趨勢的可視化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21,36(22):2094-2097.
[4] YAOITA, FUKIE, NAMURA, KOUTA, SHIBATA, KAEDE, et al. Involvement of the Hippocampal Alpha2A-Adrenoceptors in Anxiety-Related Behaviors Elicited by Intermittent REM Sleep Deprivation-Induced Stress in Mice[J]. 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20,43(8):1226-1234.
[5] 陳潔,朱艷萍,周娟,等. 人工照明對ICU重癥患者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1,21(87):88-90.
[6] 董燁,閆文靖,周芳,等. 睡眠剝奪對ICU護士認知功能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6):2937-2940.
[7] 周丹,楊青敏,唐建國,等. ICU淺鎮靜患者非藥物睡眠干預方案的構建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20,55(5):645-651.
[8] BAYISA BEREKA NEGUSSIE, MAMO SOLOMON EMERIA, EBRAHIM YIMAM RETA, et al. Sleep depriva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students of the Institute of Health in Jimma University, Southwest Ethiopia[J]. 護理前沿(英文版),2021,8(3):303-311.
[9] 賈亞杰,王夏,張芳,等. ICU機械通氣患者并發譫妄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其預防措施[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4):2553-2555.
[10] 王雪. 睡眠剝奪護理干預措施在心內科重癥監護室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