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市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 蘋,王 瑾,陳 蓉,李悅銘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 200031)
女性作為生育主體,享有生育權利,并且直接承擔生育行為[1]。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使女性生育與職業發展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凸現出來。有研究表明,生育與撫養行為給女性的職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2],而當前針對職業女性在生育率下降中的作用研究也相對較少。因此,本文選取上海市育齡女性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生育對女性職業發展的影響并對生育不同子女數量的女性在職業發展中的機會公平性進行探討。
2019年6-8月,在上海市內,選取已有一孩、對于二孩生育決策比較明確的育齡女性為調查對象。為簡化模型及更具有政策參考意義,研究剔除了沒有生育過孩子的女性樣本和已生育3個及以上孩子的女性樣本以及關鍵變量缺失的樣本,僅保留已生育1個孩子(以下簡稱“已育一孩”)和已生育2個孩子(以下簡稱“已育二孩”)的女性樣本。并將已育一孩和已育二孩的女性分為兩個組(以下簡稱“兩組女性”)進行比較、研究。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80份,其中有效問卷877份,有效率為89.5%。
采用目的抽樣方法,按常住地劃分,覆蓋上海市10個區。調查問卷內容基于專家咨詢形成初稿,經預調查檢驗和修正后形成終稿,內容包括個人和家庭基本情況、經濟收入、單位類型、晉升情況等。
利用Epidate 3.1建立數據庫,采用雙核對數據錄入方式,運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在描述性分析基礎上,主要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把“在過去的3年內,您是否獲得過技術等級或職務上的晉升?”作為因變量,將孩子數量、崗位級別、單位類型、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等作為自變量,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子女數量對女性職業發展的影響并檢驗調節變量的作用。
調查對象年齡主要分布在30~35歲(34.78%),受教育程度以大學本科為主(60.43%);已育一孩的占77.99%,家庭年收入占比最高的是10~20萬元(38.08%);過去3年有61.8%比例的調查對象沒有晉升,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在單位負責人或高層管理人員中,已育一孩女性(4.97%)占比高于已育二孩女性(4.15%)。自評職業晉升速度方面,兩組女性的自評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同事相比,自己的職業晉升速度比較快”的回答中,持肯定回答的已育一孩女性和已育二孩女性分別占27.34%和19.69%。在他評職業晉升速度時,兩組女性的選擇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調查對象認為所在單位生育二孩女性的職業晉升更快的僅占3.65%,認為生育二孩女性職業晉升更慢的占29.19%。
在過去3年內,教育程度為研究生及以上女性,已育一孩女性晉升比重(64.71%)高于已育二孩女性(41.03%),兩者相差23.68%;大學本科女性,兩者相差14.96%。對于已育一孩女性而言,在40歲以前,隨著年齡的升高,得到晉升的可能性越高;超過40歲以后,晉升的可能性隨之下降。對于已育二孩女性,30~35歲年齡段得到晉升的比重最高,其次是40歲以后年齡段。不同崗位級別的兩組女性職業晉升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已育一孩女性和已育二孩女性相比,普通職工之間晉升情況差距較小,中層管理者差異較大,高層管理人員的差異最大。無論是已育一孩女性還是已育二孩女性,持有觀點“完全同意掙錢是男人的事”的女性獲得職業晉升的比重均低于持其他觀點的女性;而持有觀點“完全不同意掙錢是男人的事”的女性中,已育一孩女性獲得職業晉升的比重最高(48.1%)。在不同家庭類型中,兩組女性的職業晉升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隨著家庭收入提高,已育一孩女性得到晉升的比例也提高;與之不同的是,起初已育二孩女性得到晉升的比例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而在家庭年收入達到30萬左右的時候已育二孩女性得到晉升比例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在不同單位類型中,晉升模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在外資/合資企業中,已育一孩女性和已育二孩女性晉升比例差距最大(26.47%)。見表2。

表2 不同影響因素下已育一孩女性和已育二孩女性的職業發展結果比較
模型1結果顯示,只放入“子女數量”變量時,變量的系數為-0.593,代表子女數量對女性職業晉升的總效應,即以已育一孩女性為參照組,已育二孩女性得到晉升的發生比只是前者的59.3%(P<0.001)。
在模型2中,除了納入核心自變量“子女數量”以外,還納入受教育程度、年齡、崗位級別、性別觀念和單位類型等變量,用以考察在控制人力資本和結構因素后,子女數量因素對女性職業晉升的凈效應。結果顯示,子女數量的系數為-0.549,表明已育二孩女性職業晉升機會發生比是已育一孩女性的54.9%,前者晉升的可能性比后者少45.1%(P<0.001)。該模型中以普通職工為參照,目前崗位級別為中層和高層管理崗位的,職業晉升的機會更大,這與目前崗位級別可能是近3年晉升的結果有關;以“掙錢是男人的事”作為測量性別觀念的依據,持有反對意見越強烈的女性,職業晉升的機會更大。見表3。

表3 被調查女性的職業晉升影響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生育提高了女性職業準入的門檻,影響女性的職業穩定,突出表現為職業中斷以及職業向下流動[3]。本研究顯示,在過去3年內,已育一孩女性獲得職業晉升的比例(40.79%)高于已育二孩女性(29.02%)。無論是自評還是他評職業晉升的可能性和速度,已育一孩女性均優于已育二孩女性。目前,女性因生育而損失的機會成本逐漸成為孩子養育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已育二孩女性的職業機會成本明顯高于已育一孩女性,盡管部分女性偏向于自身的職業發展,但更多的女性選擇將時間用于撫養子女,導致這部分女性失去了本該獲得的更多工作機會和工作報酬。
有研究發現,生育對高教育程度、國家部門工作的女性群體負面影響更大[5]。本研究中,隨著受教育程度和崗位級別的提高,兩組女性晉升機會的差距逐漸拉大;在黨政機關工作的兩組女性晉升比例的差距較高(26.09%);而在事業單位、國有/集體企業中,差距相對較小;在私營/個體經營企業,已育二孩女性得到晉升的比重反而高于已育一孩女性,前者比后者高出17.13個百分點。究其原因在上述企業中,個體是否能得到晉升主要取決于個人能力、素質以及資歷等因素,使兩組女性晉升機會趨同甚至更高。
有研究發現,有2個孩子的城鎮青年女性比只有1個孩子的工作受到影響的概率高17%[6],每生育一個子女會造成女性工資率下降約7%,且這一負面影響隨著生育子女數量的增多而變大[5]。本研究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在控制人力資本和結構因素后,已育兩孩女性的職業發展機會顯著少于已育一孩女性,前者晉升的可能性比后者少45.1%。由于隨著子女數量的增加,已育二孩女性承擔了更多母親角色的職能,在家庭投入上明顯多于生育一孩女性,影響女性工作經歷的累積、培訓和再教育機會,阻礙人力資本積累,進一步加重女性就業的性別歧視[7]。
當前,女性在享受生育保障制度帶來權益的同時,相對男性而言,也成為高雇傭成本勞動力,因此必須正視和承認因女性生育給企業帶來的實際影響。一方面,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特別是男性職工比例較大的企業,其背后是享受其配偶的生育紅利。而對于較多女性職工的企業,鼓勵企業采取有利于平衡工作與家庭的措施,如建立育嬰室,允許女職工特殊時段彈性上班等。另一方面,政府應建立合理生育成本分擔機制[8]。可采取政府、個人、單位、社會保險多方分擔原則,提高生育保險的補助額度,或給予企業財政補貼、減免稅費等多形式補償措施,共擔生育成本。
政府或相關主管部門應正視已育一孩女性和已育二孩女性在職業晉升中的差異,加快制定《反就業歧視法》,建議可從人文關懷角度,根據女性不同年齡段特點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如對于30~40歲已育女性特別是已育二孩的女性,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用人單位可以考慮工作時間彈性管理;而對于40歲以上的女性,應盡力消除“玻璃天花板”效應,制定較為公平的職稱晉升機制,保證其公平的晉升環境。另外,對于一些研究項目的申請,可放寬女性年齡限制。此外,從法律層面也要堅持和貫徹生育性別公平和平等原則,提高整個社會對生育政策的認知和理解,為生育女性創造平等的發展環境。
2021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指出,實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減輕群眾生育養育教育方面的負擔。因此為有效提高三孩政策的實施效果,解決嬰幼兒照料難的問題,一是應加大對公共托育的投入,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區為基礎、企事業單位為補充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9],為職業女性提供安全可靠的0~3歲嬰幼兒社會照料支持;二是構建家庭支持政策[10],設立“父母假”并設定“父親配額”,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鼓勵父母雙方分享假期是刺激生育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之一[11]。可參照國際標準設定父母假的休假時間、具體的帶薪標準和實施細則等,將有助于分擔女性生育壓力,構建更加合理、和諧的家庭關系;三是積極推進家政服務業的發展和規范,為職業女性提供從子女看護和家庭事務中解放出來的途徑,降低生育對女性職業發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維持女性職業與家庭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