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伶
湖北除了熱干面出名,還有個隱藏身份——全國造紙冠軍。從餐桌上的面巾紙到打印店的A4紙,我們生活中用到的每一張紙,其實都已經被湖北人承包了。
湖北造紙有多強?從密集的造紙企業就能看出來:孝感主打生活用紙,有心相印、維達、清風、潔柔四大巨頭;被稱為工業用紙之都的荊州,有國內造紙量第一的玖龍紙業;專注辦公用紙的黃岡,有年產200萬噸的復印紙巨頭晨鳴紙業。
造紙技術并不難,為什么這些造紙企業紛紛跑到湖北建廠?
其實在以前,造紙廠一般誕生在廣東、山東、江蘇、浙江這些沿海地區。比如廣東的中順潔柔、山東的晨鳴、江蘇的玖龍、浙江的五洲特紙。
因為紙廠需要大量的水源,一方面,造紙本身就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另一方面,沿海為商品運輸提供了便利條件。
但也因為傳統造紙費木料、污染水源,是典型的“三高”企業,近年來受環保政策的約束較大。
在“碳中和”目標的要求下,上世紀90年代,山東省還有1 000余家造紙廠,現在只剩300余家。剩下的造紙廠要么研發高科技,要么從國外進口原料,成本都很高。
而湖北得天獨厚,盛產蘆葦、楠竹這些可以替代木漿的優質原料,解決了造紙原料的問題。比如玖龍紙業投資的所在地咸寧,被稱為“楠竹之鄉”,全市種植楠竹約有146.9萬畝,數量高達2.2億株,而這種利用率高的實用竹就是湖北造紙的新原料。
除了紙漿原料充足,湖北的淡水資源也非常豐富,坐擁長江和漢江兩大干流和無數支流。不僅能為造紙提供豐富的水源,還有發達的水路支持運輸。
湖北地處全國交運中心,到其他絕大多數省份的地理跨度都不超過2個省。且鐵路運輸、水路運輸異常發達,物流成本也不高。為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帶來了便利的條件。
憑借原料多、淡水足、交通便利這些優勢,各大造紙公司都來到了湖北建廠,如今紙業規模達到了千萬噸,是名副其實的造紙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