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虹
摘要:伴隨工業化進程加快的大環境下,社會對各類測繪人才需求不斷增加。面對新工科發展形勢,如何轉變測繪工程教學形式、創新專業教學方法,提升測繪人才的工程實驗和實踐能力,成為高校面臨的重要挑戰。通過實現虛擬仿真技術與測繪工程教學的融合,能夠將一線工程場景、項目實例引入教學中,降低學生認知、理解難度。基于此,本文結合測繪工程專業教學實際,重點分析虛擬仿真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新工科;高校測繪工程;虛擬仿真技術
在數字化時代下,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技術成為助力工程教育改革的利器,為培養擁有卓越工程實踐能力人才提供了技術支持。在當前測繪工程專業教學中,存在大量原理性、實踐性強的知識,只有重視實物演示、實驗教學活動,讓學生結合工程參觀情況、生產實習所見,才能順利理解相關工程原理、工程應用實例和技術。但是,上述實驗教學活動容易受儀器設備、實踐場地的影響,學生很難真正了解具體工程技術。而基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支持,教師可將測繪工程專業教學與虛擬仿真技術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全面呈現相關實景,幫助學生理解原理,還能有效降低教學成本,保證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結合測繪工程專業實際,探索虛擬仿真教學策略。
一、開發虛擬實驗教學資源
測繪地理信息能夠為教師提供大量開放性的軟件,憑借這些開源軟件,教師可結合專業課程修改軟件,為教學演示提供豐富的資源。以全站儀模擬器為例,專業教師可結合課程教學需求,選取不同型號的模擬器,組織學生操作儀器積累操作經驗,提升其操作熟練度。同時,憑借高校測繪工程專業的發展特色,教師可積極轉化現有科研成果,如工程項目類、軟件類成果。通過修改和轉化,形成適用于專業教學的虛擬仿真教學資源、軟件系統。在當前諸多大型工程監測項目中,多需要遠程監測系統的支持,形成了一系列監測數據。對此,教師可通過校企融合、產學融合途徑,獲取一批真實的項目數據,為虛擬實驗教學提供保障。
二、運用虛擬技術仿真實驗場景
在運用虛擬技術開展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運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為學生提供模擬真實項目的場景,使其能夠結合理論去展開操作,為專業課程教學提供豐富實踐、實驗資源。在虛擬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可獲取與理論知識對應的實踐項目,根據虛擬軟件呈現的動畫內容、教師的原理解析,自主學習、了解動畫中的概念,加深對項目知識的印象。同時,教師也可發揮Web技術的優勢,引入開放式虛擬實驗平臺,組織學生建立虛擬測量小組,以虛擬的方式完成相關測量任務。比如,教師可綜合運用3dsMax、VRML編程語言,以建模的方式構建真實場景。這樣,在虛擬技術提供的實驗場景中,學生可直觀感知虛擬工程環境,明確專業學習的實驗環節,在教師的幫助下實施實驗步驟,提升自身學習效果。
三、實施理實虛擬一體化教學
在測繪工程專業課程中,諸多基礎知識和原理與空間信息相關,若直接分析和闡述原理性內容,學生很難從多角度想象和聯想。通過引入虛擬軟件,教師可專門構建虛擬空間環境,一邊呈現虛擬交互動畫,一邊呈現基本原理、空間關系,幫助學生降低學習困難。同時,對于存在一定危險性的項目,如變形監測現場,若仍按照工程參觀的方式,不僅很難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數據,還會影響項目施工。為了打破實踐教學的限制,教師可引入工程監測系統,實現現場監測數據與實驗室服務器的對接,在校內分析現場監測數據,為學生學習提供仿真教學實例。例如,教師可結合區域內施工項目,通過校企合作渠道獲取相關項目資源,利用軟件系統獲取監測數據,以虛擬的方式獲得施工平面,讓學生能夠接觸和了解項目變形監測的實際數據,提升理實虛一體化教學成效。
四、運用虛擬技術延伸工程資源
在測繪工程專業教學中,高校科研人員、教師應加強聯系與合作,共同引入先進的虛擬技術,再將測繪工程前沿的技術融入虛擬仿真教學中,轉化為課程教學資源。這樣,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行業人員、科研人員和教師可共同融合行業知識、教學內容,形成一批拓展類的線上虛擬課程,為工程測量教學提供條件。同時,教師可聯系行業人員,結合航空測繪、雷達仿真實驗、洞穴激光測量等課程,開發微課程,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資源。其中,在拓展相關課程時,教師應抓住重點、難點,運用網絡平臺、虛擬技術呈現,為設計工程教學資源、培養卓越工程人才提供條件。
五、結語
綜上所述,虛擬仿真技術與高校測繪工程專業教學的融合,影響著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學生理論認知能力、工程實戰能力。因此,教師應認識到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價值,通過開發虛擬實驗教學資源、引入虛擬實驗場景、實施理實虛一體化教學、延伸虛擬教學資源等方式,優化傳統教學的現狀,以直觀、形象的方式開展理論和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促使其成為符合新工科測繪工程要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齊慶會.虛擬仿真技術在測繪工程學科教學中應用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0,43(6):40-43.
[2]徐卓揆,賀躍光,丁美青.多途徑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開展測繪工程實踐教學[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0(3):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