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萍
現階段,“回歸自然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和家長的重視。《陶行知教育文集》啟示教師將大自然作為教育場所,讓幼兒在大自然中快樂地成長。“親近自然”是當前幼兒教育的新理念,教師應在教育實踐中貫徹“親近自然”的理念,逐步構建“親近自然”園本課程,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提出,自然環境是鮮活的學習場所,教師應在鮮活的自然環境下引導幼兒學習,運用鮮活的自然材料組織幼兒進行探索活動。同時,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提出,教師應解放幼兒的學習空間,鼓勵幼兒在廣闊的自然環境下學習。基于此,教師可將課堂搬到美麗寬廣的大自然中,讓幼兒親近自然,觀察和探索自然。教師還可組織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參加生活化的游戲,通過家園合作讓父母和幼兒一起親近自然,促進幼兒快樂成長。

例如,幼兒在陽光的照射下,會發現身邊有個黑黑的東西追隨著自己。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探討“這個黑黑的東西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個黑黑的東西?”,讓幼兒相互交流、尋找答案。幼兒通過探討可以得知“黑黑的東西是影子,當被太陽照射時,身邊就會產生影子”。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追趕影子的游戲。除此以外,教師可以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聞一聞花兒,看一看蝴蝶,撿一撿樹葉,聽一聽鳥兒的叫聲,摸一摸新長的嫩芽等,讓幼兒融入自然,探索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領略生命的成長。
自然環境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教師應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融入真實的自然環境中,探索自然這部百科全書。教師可以將自然環境作為課堂,設計一些探究性的活動,帶領幼兒觀察自然現象,探索自然奧秘。
例如,教師可以將“下雨前的征兆”作為探索自然奧秘的主題,在確保幼兒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探究活動。教師可先向幼兒提問“快下雨了,小動物會做什么呢?天氣會不會有變化?植物會不會有什么變化?”,讓幼兒進行觀察和記錄。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下雨前會起風,風越來越大,樹葉開始沙沙沙地跳舞,小動物也急切地想要回家。然后就是烏云密布、電閃雷鳴,最后一場大雨降落”。當了解了下雨前的征兆,幼兒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為什么我們先看到閃電?”“雨是怎樣形成的?”“下雨天我們如何保護自己?”等。教師可引導幼兒融入自然環境,并組織幼兒開展自然科學探秘活動,這樣有助于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在幼兒教育新視角下,教師應多為幼兒創造一些自主觀察自然現象、探索自然與生活的機會,以啟迪幼兒的科學思維,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意識。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融入自然環境,尋找生命、發現生命、了解生命成長的過程,探索生命成長的奧秘。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融入自然,讓幼兒觀察各種生物的成長過程,探索生命的成長規律。
例如,春天教師可以在一個較大的透明玻璃缸中裝一些小蝌蚪,并加入一些水草、泥土等,營造一個小型生態環境,讓小蝌蚪自由生長。在幼兒的細心呵護下,小蝌蚪逐漸長大。幼兒需用繪畫的形式做好觀察記錄,同時教師要檢查幼兒的跟蹤記錄,指導與激勵幼兒,在幼兒的記錄本上做好標記。教師還可每周組織一次討論,讓幼兒分享彼此觀察到的成果,如小蝌蚪先長出尾巴,再長出后腿和前腿,當尾巴消失后,小蝌蚪就慢慢變成了小青蛙等。教師引導幼兒融入自然,帶領幼兒觀察生命成長的過程,能讓幼兒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與成長的力量,讓幼兒懂得敬畏生命的道理。
自然界中有很多安全、無害的材料,這些材料是非常珍貴的教育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融入自然,自主收集材料,并用這些材料參與各種游戲或學習活動,這有助于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強化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收集大自然中常見的樹葉,組織幼兒用樹葉創作“樹葉畫”。樹葉的顏色不同,形狀不同,紋路也不同,“樹葉畫”為幼兒進行藝術創作奠定了基礎。教師可先組織幼兒到戶外撿樹葉,提醒幼兒撿一些比較完整、紋路清晰、適合創作的樹葉。當幼兒收集完樹葉后,教師需幫助幼兒清洗和消毒樹葉,再讓幼兒開始創作。有的幼兒玩樹葉拼畫,他們將一片片樹葉拼搭在一起,拼搭出貓頭鷹、小金魚、大白鵝等,形成了一幅幅漂亮的“樹葉畫”;有的幼兒玩樹葉印畫,他們在樹葉上涂刷顏料,然后將樹葉印刻在紙上,并在上面添畫,形成一幅幅有趣的“樹葉印畫”,比如秋天的森林、藤上的小葫蘆等。教師帶領幼兒收集自然材料,進行藝術創作,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意思維。
為了拓寬幼兒的視野,落實“活的教育”,讓幼兒回歸本真,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與種植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內設置種植園,組織幼兒參與種植活動,讓幼兒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帶領幼兒探索自然的奧秘。在種植園里,幼兒饒有興趣地投入其中,他們一會兒澆澆水,一會兒施施肥,到處都是他們忙碌的身影。“哎呀,你怎么把種子放在花盆的最底端了?”姍姍看到瑞瑞的方法出錯后,一直在旁邊指導他,但是瑞瑞還是沒有改正。筆者看到以后,立刻對姍姍豎起了大拇指,并對瑞瑞說:“瑞瑞真棒,可以自己種青菜啦,可是瑞瑞把青菜種子放在最底端,青菜就鉆不出來了。”瑞瑞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學著姍姍的樣子進行種植,從而順利地完成了種植活動。
教師創設種植園可以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為幼兒營造一個相對開放的探索空間。實踐證明,幼兒在種植園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操作,對自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進一步增強了科學探究能力。在種植園開展自然活動,幼兒獲得了更好的發展,同時也為幼兒園的自然課程指引了新的方向。

總之,教師應積極踐行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幼兒融入自然,帶領幼兒探索自然奧秘,促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陸家鎮菉溪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