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靜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技能上有所提升。這是一種高效的幼兒教育模式,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本文分析了幼兒園游戲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方向進行了思索,并提出了一些在游戲化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應當將游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戲化教學不是將學習和游戲簡單相加,也不是單純增加游戲的時間。游戲化教學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類游戲之中,其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其目的是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
在游戲化教學課堂上,教師創設出輕松的教學情境,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教師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同時,游戲化教學為幼兒帶來了豐富生動的課堂體驗,幼兒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提高了各項技能水平。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游戲與教學有機融合,相互滲透,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教師要做到教育和游戲的完美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當下的游戲化教學中,還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首先是課程設計趨于程式化。教師在進行游戲化教學時,設計的課程趨于程式化。比如,有的教師設計了“一句接一句”的兒歌接力演唱游戲,要求幼兒按照座位順序接龍演唱,但是兒歌的歌詞只有短短幾句,根本不夠全班的幼兒每人唱一句。而且,幼兒在接力演唱時經常會出現銜接不連貫的情況,致使有的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漸漸忘記了整首歌的曲調。

其次是選用的游戲形式單一。教師在游戲化教學中選用的游戲內容陳舊,無法滿足當代幼兒學習的需要。比如,長期選用“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游戲。
最后是主體不明晰。教師在設計游戲化教學主題的過程中,忽略了幼兒的主體地位,選用的游戲與幼兒之間的關聯性并不大。
(一)注重游戲創意,提升互動價值
幼兒園游戲化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幼兒之間的良好互動。比如在繪畫課上,教師可邀請班內幼兒進行“你畫我猜”的游戲。教師將幼兒分成數組,讓前一組幼兒繪畫,然后讓第二組幼兒參與競猜并對畫作進行點評和修改。這個游戲緊緊圍繞“繪畫”這一主題,讓每名幼兒都參與其中,不僅互動性高,還提高了幼兒的繪畫水平,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注重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樂趣
教師在游戲化教學的探索中,可以嘗試在歌唱教學中引入唱歌軟件來提高教學效率。具體流程如下:先由教師用唱歌軟件進行演唱,演唱完后軟件會自動生成一個評分,然后幼兒對教師發起挑戰,比賽分為單人組、雙人組以及集體組,評分高的勝出,直至選出冠軍。這種游戲化教學的方式提升了教學的樂趣,讓幼兒在不斷的挑戰中感受到歌唱的魅力,還提升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的意識。
(三)注重全面發展,鍛煉幼兒意志
在幼兒園游戲化教學體系中,體育游戲化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引入游戲化模式,可以活躍教學氛圍、提高幼兒的運動技能、鍛煉幼兒的意志,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比如,教師在體育課的游戲化教學中,可以設計“多重闖關”游戲。具體來說,即為幼兒設置兩條活動的路線,兩條路線上分別有不同的關卡;左方路線上的關卡有拍皮球、跳格子、跳繩和立定跳遠,這些關卡的難度系數低,分數也低;右方路線上的關卡有丟沙包、抓骰子、跳大繩及轉圈拍鈴鐺,這些關卡的難度系數高,分數也高。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靈活地在兩條路線上選擇關卡進行闖關,總分高者勝出。幼兒在這種競技游戲中擁有完全的自主權,既鍛煉了思維判斷能力,又提高了身體素質,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四)注重道具投放,鼓勵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幼兒園游戲化教學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比如,在以醫院為場景的游戲中,大多數幼兒在游戲中會對醫生、護士的角色感興趣,卻很少有幼兒愿意扮演病人這個角色。這是因為幼兒在現實生活中對醫院存在著一些恐懼心理,所以不愿在幼兒園的游戲中扮演病人。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可以主動扮演病人,還可以在扮演病人的過程中有意給病人添加一些有趣的人設。隨著游戲的進行,幼兒漸漸轉變觀念,自愿扮演病人。另外,教師在游戲中應注重道具的投放,無論是聽診器、玩具注射器,還是白大褂、護士帽等,都要形象逼真,以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感。
(五)注重幼兒反饋,減少過多介入
在開展多次游戲化教學后,教師可以邀請幼兒參與討論,對過往的游戲化教學進行總結與回顧。教師注重幼兒對游戲的反饋,幼兒對游戲化教學的重視程度也會隨之提高。教師可以適當采用幼兒推薦的游戲形式,這有助于增強幼兒的參與感,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對游戲的介入不宜過多,應鼓勵幼兒自我發揮,讓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去。
(六)構建游戲化情境,讓游戲輔助教學
教師對游戲化教學的場景創設要生動形象,以實現教育目標與游戲化教學的完美結合。比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教學視頻構建一個游戲化情境,讓幼兒初步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全過程。然后,教師為幼兒提供橡皮泥等材料,讓幼兒發揮創造力,捏出小蝌蚪在一步步長成青蛙樣子。最后,教師組織幼兒分組扮演小蝌蚪和青蛙。這次課堂將游戲的理念融入教學中,讓游戲輔助教學,大大激發了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幼兒的核心素質。

總之,游戲化教學模式可以將幼兒園教學變成游戲的天地,也能夠將游戲理念融入教學中,讓游戲輔助教學,從而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教師要牢記課程改革的使命,以幼兒全面發展為核心,構建良好的課程游戲化教育體系,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崇信縣錦屏鎮銅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