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瑜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沒有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很少帶幼兒參加運動。此外,受不良飲食習慣、電子產品等因素的影響,幼兒的運動量嚴重不足,其身體長期處于“高攝入、低消耗”的狀態。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促使幼兒積極開展自主運動。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談談教師如何創設多維的幼兒園戶外環境,引領幼兒進行自主運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運動環境,以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促使幼兒在快樂游戲的過程中進行自主運動,進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自主運動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筆者所在幼兒園以“陽光運動·自主發展”為主線,以幼兒為主體,創設了不同維度的環境,以支持幼兒開展自主運動,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一維”環境——功能分區促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應“在走、跑、跳、鉆、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靈活性”。基于此,筆者所在幼兒園開辟了可以鍛煉幼兒“跑、跳、投、爬、攀登和平衡”六項能力的活動區域,各塊區域間的距離在5米以上,并在每塊區域分派了兩名教師,負責引導幼兒開展自主運動,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運動需求,保證幼兒的安全。
(二)“二維”環境——有機組合相聯系
“二維”環境和“一維”環境的創設理念正好相反,在“二維”環境中,教師借助天橋、走廊、滑梯、吊橋、平衡木等設施,將各個功能區有機組合成一個整體,方便幼兒在完成一個區域活動后,自然地進入下一區域活動。
(三)“三維”環境——立體空間初體驗
“三維”環境是指教師借助大型游樂設施,將幾種不同的“二維”環境連接起來,形成不同層次、不同高度的空間立體結構。“三維”環境在構造上高低錯落有致、層次分明,且每個結構的游樂設施具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和保持幼兒的運動興趣,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多方面的能力。
(四)“四維”環境——設立打卡點
“四維”環境是教師在“三維”環境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與“三維”環境相比,“四維”環境要更加復雜,它是由多種“三維”環境以多種方式組合而成的,甚至可能在“三維”環境中再次出現“三維”環境。例如,教師可以先創設一種金字塔形
的三維運動環境,在這種三維運動環境內再創設一種金字塔形的“三維”環境,形成“‘三維’套‘三維’”的“四維”環境。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每塊區域設立打卡點,為完成運動的幼兒獎勵勛章,并在每天早上公布前一天獲得勛章的幼兒名單。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興趣是幼兒最大的驅動力。單純跑、跳的運動會讓幼兒失去運動興趣,甚至出現抵觸情緒。對此,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有趣的運動項目,或在運動中增添一些趣味性元素,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例如,筆者在操場的跑道上增加了適宜幼兒跨越的欄桿,還增加了一些幼兒需要跳一下才能夠到的高桿。在帶領幼兒繞圈跑的過程中,筆者為幼兒講述了相應的玩法,即跑一段跨一個欄桿,再跑一段跳起來夠一下高桿,這激發了幼兒的運動興趣,提升了戶外運動的效果。
此外,幼兒大多具有好勝心,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利用多維環境開發一些比賽類的趣味運動,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戶外運動的積極性,提升戶外運動的效果,從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一維”環境中的跑、跳區域,分別開展接力跑和花樣跳繩游戲。教師還可以利用“二維”環境中的連接通道,開展“蟲蟲向前沖”趣味爬行比賽。
人的身體狀態、精神狀態和意識是相關的,身體素質好的人,其精神狀態和抗壓能力也相對較強。體育運動除了可以鍛煉身體以外,還有多方面的作用。例如,體育運動可以增強幼兒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運動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特點,選擇適合幼兒的運動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幼兒愛好游戲、好勝心強等特點,選擇游戲式、競賽式的運動,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從而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增強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在幼兒運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細致地觀察不同維度戶外環境下幼兒的運動情況,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運動需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激發和保持幼兒的運動興趣,以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豐富幼兒的戶外運動內容,以調動幼兒的運動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運動器材方面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和運動需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選擇一些能讓幼兒體驗游戲樂趣的運動器材,以增加戶外運動對幼兒的吸引力,從而更好地鍛煉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此外,教師可以適當添置一些鍛煉力量的器材,如小型杠鈴、小型鞍馬等,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運動需要。
(二)運動類型方面
教師應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選擇適宜的戶外運動,如短跑、拔河等,讓幼兒充分體驗運動的樂趣,感受運動的魅力。
在組織幼兒開展戶外運動時,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依次開展可以鍛煉幼兒體能、力量、協調性、柔韌性的戶外運動,
(三)運動量和安全性方面
在運動量方面,教師應全面了解班級幼兒的體能情況,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運動量。在安全性方面,在組織幼兒開展一些難度較高的運動或借助一些器材開展運動時,教師應提前告知幼兒相應的注意事項,并時刻觀察幼兒的運動情況,以保證幼兒在運動過程中的安全。
綜上所述,自主運動能讓幼兒充分體驗運動的樂趣,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創設和改善幼兒的戶外運動環境,讓幼兒自由地開展自主運動,以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教師還應開發趣味運動,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以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本文系泉州市豐澤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第一批〕立項課題“不同維度戶外環境創設對幼兒自主運動情況的對比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FZjk21-143。)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五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