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
自新課改以來,小學音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提高基礎音樂教育的水平。自奧爾夫原本性音
樂教育理念傳入我國后,許多小學音樂教師對其進行了探究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也促進了專業能力的提升。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體系由德國人卡爾·奧爾夫所創立,以“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為核心,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挖掘學生的創造力,具有綜合性、創造性、參與性、本土化和從兒童出發的特點,符合低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
原本性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在原本性音樂課堂中,學生有機會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兒歌、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系的形式。比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關注一個特定的聲源,去傾聽、辨別、想象,感受來自生活和大自然的不同聲音,增強對音樂的感悟能力。
本文以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探索通過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提升小學音樂教師專業能力的路徑。
奧爾夫對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的定義為:“原本的音樂絕不只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
中國最早的音樂旋律來源于生活,是勞動者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比如民歌和勞動號子,這些就是原本性音樂的雛形。可以說,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和中國傳統音樂理念之間存在著相似性和共通性。
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力圖通過人類最根本、最自然、最古老的音樂實踐形式——即興演奏,與動作、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的節奏,喚起所有人(特別是兒童)身上潛存的音樂本能,使音樂成為人們自然、自發的要求。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是“為孩子們的音樂”,是一種創造性的兒童音樂教育方式,能夠激發兒童對音樂的興趣,萌發兒童對音樂的情感,是培養兒童音樂感覺和人生情感的金鑰匙。而當代中國基礎音樂教育的理念恰恰也是以學生為本,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營造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探究的是,如何通過音樂教育使音樂回歸于人的生命本體,讓人們自發地、自然地獲得對音樂最基本的感受,而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識灌輸或單純依靠音樂技能的訓練。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在過去存在著照本宣科和脫離音樂本體的現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基礎音樂教育提出了“以審美為核心”的中心思想,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
有意識地將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等具象化的藝術形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美的熏陶。
由此可見,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與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理念是契合的,與我國“以美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有著一定的天然向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廣大小學音樂教師主動學習和借鑒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具有如下的現實意義。
1.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基礎音樂教師的能力包括:表達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書寫能力、教學組織能力、編創能力、彈唱能力、教具操作能力、教研能力等,其中教學組織能力、編創能力和音樂教研能力最為重要,在音樂課堂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傳統的基礎音樂教學模式存在著照本宣科和脫離音樂本體的現象,教師通過學習和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增強執教能力。
2.提升素質教育的效果。原本性音樂包括音樂動作、音樂歌唱、音樂舞蹈等與音樂相關聯的藝術形式,原本性教學注重
人最初的音樂感受能力,這種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情況,與素質教育的育人方針不謀而合。
3.推動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認為音樂的“三要素”是音樂的行為、音樂的形態、音樂的意識,體現了音樂課堂“以音樂為本體”的教學宗旨,它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得到大力推行后,對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從而產生了新的、更適合中國特色的基礎音樂教育模式。
奧爾夫教學法追求的是人性中自然、原本的東西,注重人對音樂的基本感受,不是依靠復雜的理論分門別類地死記硬背書面知識,而是通過學生自發參與、從自然中獲得對音樂的感受。
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汲收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的精華,利用原本性音樂的素材設計音樂課堂,有助于在教學實踐中拓展思維、提升專業素養,提升以下幾方面的教學能力。
1.音樂感知教學能力。奧爾夫原本性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教師不能采用使學生厭煩的、枯燥的純理論學習方式,要發掘學生習性(如通過音樂與語言、唱歌與舞蹈、美術與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自然地表露出對音樂的感知,依靠身體和情緒的感知領悟音樂的美好。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利用“聲勢”教學讓學生對音樂形成初步感知。“聲勢”由身體打擊樂和嗓音打擊樂兩個部分組成,是一種能夠使身心放松、靈活有趣的音樂體驗方式,有助于訓練學生發聲時的位置感覺、協調感覺、負重感覺等。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自愿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了音樂課程的美育價值。
2.音樂即興教學能力。即興表演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樂表現形式,是感情表露最直接的形式。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鼓勵教師從游戲入手,組織學生開展即興表演游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音樂的即興分為律動即興、嗓音即興等。奧爾夫原本性音樂理念強調人對于音樂的即興反應與表現,當人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嗓音即興、律動即興時,不僅可以釋放內心深處的情緒,還可以達到以美育人、以美塑人的音樂教育目的。
比如,教師可以在《拍手舞》這堂課中,給學生一個固定的節拍,讓學生跟隨音樂向小伙伴拍手問好,由兩人一組,變成三人一組、七人一組、九人一組等,學生剛開始可能不太熟練,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學生能夠掌握這種即興表演的方式并沉浸其中。即興游戲能夠促使學生在聆聽音樂時用心感受音樂的各種元素(如音樂的速度、力度、織體等),同時通過音樂語言、肢體動作等形式,即興表演出內心最自然、最初始的情緒,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力,鍛煉創造性思維。”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學注重學生對音樂元素的個體感悟,通過指導學生編改、創造音樂,讓學生創作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音樂作品,真正達到了《課程標準》的要求。
3.本土音樂教學能力。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學理念的本質是開放和包容。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本土的音樂,本土化的音樂因其獨特的情感價值更容易讓人產生共情。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選擇人文性較濃厚的音樂作品,比如民族音樂、傳統音樂、民間音樂、紅色音樂、民謠等。這種接地氣的、來源于生活的音樂更通俗,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例如,在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學優秀課例“鼓”中,教師在教學中成功引入了中國鼓,并通過即興的肢體動作和節奏,充分展現了中國鼓特有的魅力。不僅很好地詮釋了中國的鼓文化,還讓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這有利于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
4.綜合音樂教學能力。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學方法多式多樣,教師可采用綜合性的教學方法,從文化、語言、舞蹈、動作、戲劇、美術等元素出發,結合科學的教學步驟,由淺入深、先易后難,讓學生通過綜合性的音樂實踐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比如,在樂器教學中,樂器就分為打擊樂器和音條樂器兩類,教師可以結合歌唱、奏樂、表演等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課程標準》有四大領域:感受與欣賞、表演、創編、音樂與相關文化,這些都涵蓋在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理念的范疇之內。它通過綜合性的音樂教育,增強學生對世界、社會及自然的認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情緒感知、肢體協調等多方面的能力。
以人為本是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師在設計音樂課堂時,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實現音樂育人的目標。針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音樂教師需要掌握不同的執教能力。
一二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豐富,教師對這一階段學生的教學要以激發和培養音樂興趣為主,開發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比如在音階模唱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音階高低的模仿,運用動作表演加深對音階的理解,在固定音高的學習之后,再進行固定音程訓練。教師運用這種音樂教學方法,能極增強課堂組織能力和講授音樂知識的能力,進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儲備,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與審美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重音樂的整體感受,從體裁、形式、樂器演奏及音樂的創造力等方面進行延伸教學。
原本性音樂教學為音樂課堂提供了一些元素性的材料:如音樂的節奏,音樂的表演道具、相關樂器等。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這些元素,通過多元化、綜合性的音樂教學,達到啟發學生思維、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目標,并通過建立優質教案庫、公開課例庫、校本教材資源庫等,為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本文系“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21年四川中小學教師發展研究中心立項課題成果”。)
(作者單位:成都市新都區大豐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