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儀文

摘要:新冠疫情以來,老年數字鴻溝產生的各類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文章從老年數字鴻溝現狀入手,從“使用”和“素養”兩個維度分析老年數字鴻溝產生的原因。為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從政府、互聯網企業、公共服務行業和社會四個方面探析智能技術的適老化改造,將數字鴻溝轉化為數字包容,構建老年友好型智慧社會。
關鍵詞:適老化;數字鴻溝;數字包容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逐漸加劇以及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尤其在疫情嚴防嚴控期間,缺乏智能設備技術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寸步難行”。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到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近2.54億,占比為18.1%;而《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4.5%,但6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僅為6.7%,這意味著有上億老年人沒能搭上數字化的快車。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 再次強調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的重要性,推動充分兼顧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會建設。為加快消除老年數字鴻溝,促進我國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我們必須清楚數字鴻溝對老年人生活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解決,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包容的數字生活環境并開展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也能夠享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生活質量的提升。
二、數字鴻溝與數字包容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將數字鴻溝定義為:“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個人、家庭、企業及地區在信息和通訊技術的可及性以及互聯網使用方面的差異。”數字鴻溝可能會導致老年人無法享受信息社會在商品采購、信息交流、社會交往乃至醫療保障方面的便利服務,而這通常被稱為“老年數字鴻溝”。
華為將“數字包容”解釋為“數字技術將減少全球不平等現象,縮小數字鴻溝,加速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達成。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從數字技術中受益,不讓任何一個人在數字世界中掉隊,這是我們推動數字包容的根本所在。”
三、老年數字鴻溝現狀
新冠疫情期間,我國各省市推出了“健康碼”服務以便于通過數據統計更好地實施嚴防嚴控的疫情管控政策,健康碼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老年人使用移動設備的頻率,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2020年3月和12月進行了兩次調查,發現60歲以上的中國網民比例從6.7%上升到11.2%,但老年人網民數量的迅速增長也暴露出更多的“老年數字鴻溝”問題。由于出行限制,許多日常活動都轉為在線上進行,這也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數字經濟與電子政務的發展,但同時作為“數字弱勢群體”的老年人與現代數字科技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
目前老年數字鴻溝問題主要體現在老年人在移動設備應用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少數老年人連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的操作都未能掌握,大部分老年人對于操作較為復雜的網上購物、生活費用繳納等手機功能使用方法不了解或不明確。除此之外,由于移動支付的便利化和普及,大多數公共服務行業都減少或取消了對于現金的使用,這一舉措對于未趕上互聯網快車的老年人來說無異于喪失了享受公共服務的權利,如果老年人不能正常享受醫療保障方面服務,其造成的負面結果是難以估量的;在日常活動中老年人也處處受阻,未掌握移動支付的老年人甚至連買菜等必要消費活動都難以進行。
除了對于智能設備的操作不熟悉之外,老年人還表現出對于互聯網技術使用的抗拒意識。Werner和Carlson等學者認為老年人不愿接觸信息技術的最主要因素是自身衰老、技術恐懼癥、對計算機使用的焦慮以及有關的認知能力下降;McCausland和Falk則認為互聯網訪問成本,對互聯網系統的不信任以及與隱私相關的擔憂已成為老年人使用技術的主要障礙。除去老人自身的心理因素之外,現代科技企業也促進了老年數字鴻溝的形成。現代科技企業的主要消費受眾是中青年群體,因此忽略了老年人對于數字服務的需求,沒有從老年人的特點出發去設計更加符合老年人使用的移動設備,因此如今的智能設備的產品設計對于老年人并不適用。
四、老年人自身特征導致數字鴻溝產生
(一)身體不佳導致的“使用溝”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人均壽命已達到77歲,但老年人的普遍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達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關節炎、視力聽力衰退以及認知障礙等因衰老帶來的常見健康問題嚴重影響老年人使用移動設備的效率,患有嚴重疾病的老年人則幾乎無法使用移動設備;對于老年人普遍存在的記憶力衰退現象也成為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技術上的重要障礙。
以醫療服務為例,老年人本該是使用醫療服務最頻繁的人群,但研究發現老年人在使用健康信息技術(HIT)方面存在數字鴻溝,老年人無法在線尋求健康信息和接受遠程醫療服務,導致社會排斥與老年人的健康差距進一步加深。Frydman等人也通過回歸分析印證了上述觀點,他們使用了2011~2017年國家健康和老齡化趨勢研究(NHATS)數據評估數字訪問的變化趨勢,發現無嚴重疾病的老年人的數字訪問量每年增加1.6%,而嚴重疾病患者的數字訪問量沒有增加。
(二)缺乏知識與辨別能力導致的“素養溝”
美國國家數字包容(NDIA)聯盟認為“數字素養是一種生活技能的集合,對于充分參與我們這個媒體飽和、信息豐富的社會是必要的。”在現狀中我們提到,部分老年人對于互聯網技術的使用有焦慮抵觸情緒,但Chu和Huber等人發現,使用互聯網的經驗可以減少不同收入和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對使用互聯網的焦慮,增加自信和積極的態度。說明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使用互聯網技術的根本原因是對其不了解,對互聯網缺少基本的正確認知。受收入、年齡與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老年人缺乏現代科技知識與技術即數字素養較低,與中青年相比對于網絡技術的使用明顯不夠熟練。
老年人在對互聯網的使用方面較為被動且對于網絡詐騙信息的辨別能力不強,雖然老年用戶的信息安全意識更加強烈,但由于不了解網絡騙局類型及認知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容易成為某些網絡騙局的受害者。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數據,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成為網絡詐騙受害者的可能性是年輕人的5倍。
五、多方參與適老化改造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一)政府層面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為方案)從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對老年人的服務保障、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等七個方面具體地提出了二十條解決老年人智能技術困難的完整方案,為解決老年數字鴻溝問題提供了基本且完善的解決思路。
僅做好頂層設計還不夠,政府應發揮自身監督職能,確保方案在地方的順利實施;同時做好方案實施效果評估工作,對于方案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同時政府也應做好針對方案實施的相關保障措施。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切實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過程中的各項合法權益;其次要注重保障信息安全,加強與社會合作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行為,為老年人的數字生活保駕護航;最后,要從根本性解決老年數字鴻溝,必須開展普及教育宣傳,引導老年人體驗新科技,積極融入智慧社會。
在解決老年數字鴻溝的問題上,政府必須承擔起引導和規范作用,運用政策法規的權威性提升社會對老年數字鴻溝的關注度,不僅在電子政務與公共服務提供方面加快適老化改革,同時也要引導互聯網企業在移動設備開發方面的適老化,讓老年人搭上數字化的快車,進一步加快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二)互聯網企業層面
互聯網企業必須致力于將如今市面上的各種智能設備搭載全新設計的適老化系統,通過技術革新解決現存的老年數字鴻溝中“使用溝”的相關問題。首先滿足老年人已經提出的常見技術需求,包括在現有智能設備上推出更大的字體、更響亮的提示音效,多設置常用服務的快捷鍵同時減少復雜的交互界面,并搭載支持識別各地方言的語音助手,提高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的效率。除此之外,互聯網企業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適應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包括足夠的照明,減少眩光和適當的顏色選擇;增強音量控制并推出輔助聽力設備,以應對耳鳴等聽力衰弱問題。
互聯網企業也應積極開發拓展智慧養老服務,與政府和醫院合作搭建老年人健康服務數據平臺,通過穿戴設備及時收集和整合老年人的健康醫療數據,使醫療和科技有機融合并,進一步推出線上會診、緊急呼叫等便利的醫療服務,搭配如今發達的外賣及物流配送服務將藥物配送到家,讓老年人足不出戶享受到系統且科學的醫療服務。
(三)公共服務行業層面
公共服務行業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的發展理念,要將老年人這樣的弱勢群體作為重點服務對象進行特別關照,化“數字鴻溝”為“數字包容”。保留傳統的業務辦理模式和人工窗口,構建人性化的服務提供體系,根據老年人對各類公共服務行業的需求設立一定數量的老年幫扶服務窗口,為無法獨立辦理線上業務的老年人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同時公共服務行業也應加快技術創新,形成以社會觀念適老化為前提、政策規劃適老化為核心、技術研發適老化為支撐的老年友好型智慧社會總體建設理念。小米手環的NFC移動支付功能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借鑒:只要購買手環的用戶將手環與相應的公交卡和銀行卡進行綁定之后,在出行和支付時只需要將手環與刷卡器觸碰后即可支付,免去了掃碼的操作,降低了智能手機技術使用的門檻,適合推廣至老年群眾使用。公共服務行業可以與企業合作,將健康碼和移動支付等技術簡化,積極解決老年人實用技術的實際困難,讓老年人更便利地享受“數字紅利”。
(四)社會層面
跨越數字鴻溝不能僅依靠老年人群體本身,必須要獲得社會力量的支持。社區和老年大學等教育機構應積極開展針對老年人日常生活必要的智能設備使用的教育課程,豐富老年人技術知識并提高數字素養。例如美國開展了代際導師(Intergenerational Mentor-up)的教育項目,鼓勵在校大學生幫助老年人學習和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在對于參加了IMU課程的老年人的學習數據進行調查統計之后發現老年人具體學習了互聯網技術后,對于互聯網的態度變得更加積極,技術焦慮與社會孤獨感都有大幅度的減少。
同時,家庭代際關系中的數字反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數字鴻溝。年輕子女做好“數字反哺”能增加老年人對于互聯網使用的積極性,老年人對于數字接入、技能和素養反哺的接受程度都很高。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智能設備提供了與家人進行聯絡和交流便利方式,因此學習互聯網知識成為能與家人在智能設備上頻繁互動的動力。在滿足老年人對于家庭親密關系的情感需求條件的同時提高了數字素養,也便于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數字生活。
六、結語
在中國人口加速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關注老年人的數字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當前,數字中國建設已取得顯著進展,但諸如老年數字鴻溝等發展過程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抑制了數字紅利的充分釋放。 因此,若想進一步發展數字經濟,必須聯合多方力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幫助老年人這一數字弱勢群體解決數字貧困問題。首先,政府應完善頂層設計,發揮統籌協調機制作用,推動互聯網企業與公共服務行業進行適老化改造,同時做好方案效果評估對方案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其次,互聯網企業應發揮科技創新優勢,開發更多的包容性產品與服務滿足老年人的基本和特殊需求;公共服務行業也應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為老年人的業務辦理提供幫助與便利;社會方面應構建為老年人設計的數字教養培訓框架,積極發揮數字反哺的作用。推動數字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實現包容發展,實現所有成員包括老年人在數字時代平等享有基本數字紅利的機會。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0.
[2]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2001[EB/OL]. [2006-09-16].http://www.oecd.org/dataoecd /38/57/1888451.pdf
[3]Werner Julie M,Carlson Mike,Jordan-Marsh Maryalice,Clark Florence.Predictors of computer use in community-dwelling,ethnically diverse older adults[J]. Human factors,2011,53(05).
[4]McCausland Lauren,Falk Nancy L.From dinner table to digital tablet:technology’s potential for reducing loneliness in older adults[J].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2012,50(05).
[5]Othelia Eun-Kyoung Lee,Do-Hong Kim.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for Older Adults Via Intergenerational Mentor-Up[J].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2019,29(07).
[6]Gibson Allison,Bardach Shoshana H,Pope Natalie D.COVID-19 and the Digital Divide:Will Social Workers Help Bridge the Gap?[J].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2020.
[7]Julia L.Frydman,Laura P.Gelfman,Nathan E.Goldstein,Amy S.Kelley,Claire K.Ankuda.The Digital Divide:Do Older Adults with Serious Illness Access Telemedicine?[J].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2021(prepublish).
[8]Chu Adeline,Huber Jeffrey,Mastel-Smith Beth,Cesario Sandra.“Partnering with Seniors for Better Health”:computer use and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 retrieval among older adults in a low socioeconomic community[J].Journal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JMLA,2009,97(01).
[9]黃立鶴,孫莉敏,楊晶晶.加快構建老年友好型智慧社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4-06(008).
[10]周裕瓊,丁海瓊.中國家庭三代數字反哺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國際新聞界,2020,42(03):6-31.
[11]劉志陽.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實現包容發展[N].光明日報,2021-03-23(11).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