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雯
(山東省五蓮縣畜牧獸醫管理服務中心 262300)
近年來,五蓮縣養蜂業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大力引導與扶持下蓬勃發展。養蜂業集社會、經濟、生態于一身,既大力促進種植業發展,又不會沖擊傳統養殖業,更不會污染環境,為全面建設美麗鄉村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針對五蓮縣養蜂業現狀和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五蓮縣共有養蜂合作社8 個,分別是豐盛、宜森、蜂騰、蜜蜂堂、健源、蓮山、初心和蓮寶為志養蜂專業合作社。蜜蜂養殖品種主要是意大利蜂和中華蜜蜂,近兩年還有喀爾巴阡蜂。全縣40 群以上的養蜂戶有120 個,養蜂數量12000 多箱。參見附圖。

附圖 某養蜂場布局
蜂產品加工企業有2 個,為華翰蜂業有限公司和九仙山蜂產品有限公司,主要蜂產品有蜂蜜、蜂王漿、花粉、蜂蠟、蜂膠、蜂蛹等。
五蓮縣森林覆蓋率高達46.4%,有豐富的蜜源植物,如草莓、櫻桃、蘋果、梨、桃、杏子、獼猴桃、板栗、油菜花、洋槐、荊軻等。每年4~9 月份這些植物次第開放,為蜜蜂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蜜源。10 月份到次年3 月,野外蜜源較少,縣內眾多的大棚果蔬起到補充作用。
五蓮縣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不僅能滿足蜂農整年養殖蜜蜂,而且蜂蜜質量高,口感好,蜂農養殖愿望較高。
全縣從事養蜂業的蜂農共有600 多人。從年齡看,50 歲以上占七成以上,呈老齡化現象。從學歷看,八成以上是初中、小學或文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各級政府的扶持下,每年養蜂專業合作社都組織培訓班,投入大量技術指導,但養蜂個體戶無論在養殖技術方面,還是產銷方面都參差不齊,沒有發揮出應有的群體優勢,沒有形成穩定有效的產銷一條龍產業鏈。
全縣現有大小蜂農219 個,達到40 群以上的養蜂戶有120個,在這40 群以上的養蜂戶中,省級示范養殖場僅有1 個。
近幾年,養蜂機械化程度有所改進,但機械化利用程度較低。如九仙山蜂業有限公司發明了養蜂專用汽車、養蜂專用集裝箱、自動裝卸養蜂車、自動搖蜜機、自動蜂蛹收割機等多項專利。機械化設備效率高,很實用,蜂農也說好,但真正利用起來的并不多。從整體看,大多數蜂農還是傳統養殖模式,機械化利用程度不高。
成熟蜜和未成熟蜜有本質的區別。成熟蜜釀制周期長,營養價值高,相應價格也高。未成熟蜜釀制周期短,營養價值不如成熟蜂蜜,相應價格偏低。成熟蜜和未成熟蜜的差價每千克60 元左右。蜂蜜真假肉眼難辨別,有些蜂農為了提高蜂蜜產量,生產未成熟蜜,還有些小販以次充好,影響了優質蜂蜜正常銷售。
筆者通過大量走訪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的形式了解蜂農的養殖需要和未來期望,調研蜂業發展愿景,結合五蓮縣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建議或改進策略。
打鐵還需自身硬,質量最具說服力。要想生產出優質蜂蜜產品,首先從提升蜜蜂養殖技術和蜂蜜加工技術抓起。
2.1.1 提升技術
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到蜂場指導蜂農生產、蜂農之間相互交流等形式為蜂農解決實際問題,實地指導蜂農如何培養蜂王,如何建立強群,如何增強蜂群抗病能力,如何對蜂王人工授精,怎么生產蜂蛹,怎么科學搖蜜、割蜜等具體問題。
2.1.2 充分發揮養蜂合作社的作用
在合作社內公開評選,將誠實守信、生產優質蜂蜜的蜂農評為科技示范戶,通過蜂農之間的相互督促、相互制約提高蜂蜜質量,保證全縣蜂蜜質量的優質穩定。在合作社乃至全縣范圍內,所有蜂農能資源共享,培養典型,樹立養蜂形象。
產出來,賣出去,蜂農才能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因此,必須大力拓展銷售市場。拓展銷售市場可以從“兩個平臺一個提升”做起。
2.2.1 蜂蜜檢驗監測平臺
與所有養蜂戶商討簽訂協議,強化自我約束和相互制約,保證生產成熟蜜,不定期對養蜂戶生產的蜂蜜隨機抽檢,監測蜂蜜質量。對多次抽檢合格的蜂蜜給予表揚或適當獎勵,對篩選出不合格的蜂蜜予以處理,對抽檢不合格的養蜂戶幫助其改進。通過蜂蜜檢驗監測平臺,保證全縣蜂蜜的優質穩定,從而樹立起五蓮養蜂品牌。
2.2.2 蜂蜜銷售宣傳平臺
通過多種渠道大力宣傳五蓮養蜂品牌,如在高速路口或省道重要交通路口懸掛廣告牌;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定期舉辦蜂蜜質量比賽,選出優秀選手,評選冠亞軍,邀請業內知名人士和媒體擴大影響面。
2.2.3 提升五蓮蜂業形象
很多人認為,養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釀造蜂蜜、蜂王漿等產品,獲取經濟效益。事實上,養蜂最大的受益者是農業,蜜蜂為農作物授粉,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因此,養蜂業是農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每年果蔬盛花期有很多大棚種植者聘請蜂農為果蔬授粉,提高農產品產量。我們可以借此契機,在蜜蜂授粉的同時,像采摘園自行采摘一樣現場為消費者割蜜,讓消費者自己搖蜜,以此提升五蓮蜂業形象,擴大影響。
養蜂業是一份甜蜜的事業,希望筆者的調研報告能提高人們對五蓮縣養蜂業的認知水平,開啟美好的前景愿望,促進五蓮縣養蜂業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