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忠
(四川省攀枝花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17000)
獸醫社會化服務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獸醫服務的重要實現形式。近年來,攀枝花市獸醫社會化服務從無到有,鄉村獸醫、村級動物防疫員提供的鄉村動物疫病防治服務對有效防控攀枝花市重大動物疫病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保障市場供給、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攀枝花市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力量薄弱、形式單一。特別是村級動物防疫員老齡化、專業技術水平低等問題突出。無法滿足“十四五”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對獸醫工作的新需求,亟待健全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獸醫社會化服務方式。
目前,攀枝花市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主要由村級動物防疫員、鄉村獸醫、職業獸醫、動物診療機構、獸藥經營戶、規模場、農科院等成員構成。主要從事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宣傳、動物強制免疫注射、動物疫情報告、生豬騸割、動物診療、獸藥銷售、獸醫新技術培訓等獸醫服務。
“撤鄉并鎮”調整后,攀枝花市2 縣3 區現轄38 個農業鄉鎮,247 個行政村。共配有358 名村級防疫員,從年齡結構看,40 歲以下的73 人,占20%;41~50 歲的141 人,占39%;51歲以上的144 人,占40%。從文化層次看,高中以下的311 人,占87%;專科40 人,占11%;本科7 人,占2%。從專業知識看,獸醫專業74 人,占20.7%;其他文化的284 人,占79.3%。在勞務補助方面,因各縣、區配套支出資金數不統一,故各縣、區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勞務補助也不同,從年均0.5 萬元到年均1.5 萬元不等。其中仁和區年均0.5 萬元,米易縣年均0.6萬元,鹽邊縣年均1.05 萬元,西區年均0.72 萬元,東區年均1.5 萬元(配備2 名村級動物防疫員)。攀枝花市村動物防疫員人均補助資金為0.7656 元/年,低于各地村支部書記、村主任、村文書及護林防火巡山員勞動報酬水平(村支部書記、村主任月基本報酬為1800~2900 元,村文書月基本報酬為1650,護林防火巡山員月報酬為1000 元)。
攀枝花市村級防疫員承擔散養戶畜禽強制免疫注射等村級動物防疫服務,是政府購買的獸醫公益性服務,同時,部分人員開展生豬騸割等獸醫社會化服務。目前,攀枝花市村級防疫員隊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層次低、專業人員少等問題,參見附表。同時還存在因待遇低,臨時工身份得不到解決等原因而出現工作主動性差、隊伍不穩定。加上單兵突進,缺乏有效監管,導致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存在漏洞和死角時有發生。

附表 攀枝花市村級動物防疫員基本情況表
攀枝花市現登記在冊的鄉村獸醫有238 人,主要在鄉村自行為畜禽散養戶和家庭農場提供生豬騸割、畜禽疫病醫治及健康咨詢等獸醫社會化服務。
攀枝花市現有備案注冊的執業獸醫師50 名,執業助理獸醫師30 名。主要在寵物診療機構和畜禽規模養殖場提供診療及免疫注射等獸醫社會化服務,部分在獸藥銷售門市經營獸藥及畜禽診療服務。
攀枝花市現有動物診療醫院1 家,動物診療所15 家。主要給城鎮居民提供犬貓疫病診療和狂犬病免疫注射等獸醫服務。沒有開展其他畜禽診療服務。
攀枝花市有獸藥經營戶131 戶,主要開展獸藥銷售和用藥指導服務。部分開展上門進行動物診療服務和獸醫技術指導咨詢服務。
2020 年末,攀枝花市生豬出欄48.86 萬頭,生豬規模場(年末出欄≥500 頭)94 個,非規模養殖戶(年末出欄≤500頭)84183 戶,生豬養殖規模化率27.67%。
攀枝花市肉牛出欄3.2 萬頭,規模化養殖戶(年末出欄≥100 頭)2 個,非規模場(年末出欄≤100 頭)8756 戶。肉牛養殖規模化率1%。
攀枝花市肉羊年末出欄46.6 萬只,規模化養殖場(年末出欄≥300 只)40 個,非規模養殖戶(年末出欄≤300 只)27498戶。肉羊養殖規模化率5%。
攀枝花市奶牛年末存欄80 頭,養殖專業戶(存欄量<100頭)4 戶。無規模場。
攀枝花市肉雞年末出欄20 萬羽,規模養殖場(年末出欄≥3 萬羽)9 戶,非規模養殖戶(年末出欄≤3 萬羽)49534戶,養殖規模化率41.4%。
攀枝花市蛋雞年末存欄量78 萬羽,規模養殖場(年末存欄≥2.5 萬羽)9 個,非規模場(年末出欄≤2.5 萬羽)的690戶,養殖規模化率61%。
攀枝花市有148 個畜禽規模養殖場,配備獸醫技術人員266 人,只有少部分規模場為周邊散養戶提供獸醫及養殖技術服務。
攀枝花市農林科學院畜科所現有獸醫技術人員8 人。主要開展以項目為支撐的畜禽養殖及防疫集成技術研究與推廣。
構建獸醫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是持續深化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獸醫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打基礎、立長遠”的一件大事[3]。也是破解攀枝花市基層獸醫從業人員素質偏低、老齡化較為嚴重等矛盾和獸醫社會化服務覆蓋不全面、服務不專業、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的抓手[2]。根據攀枝花市地域差別、經濟狀況、發展水平及認知層次等因素,按照專業化、市場化、多元化的原則,推動各類獸醫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壯大,創建供給充足、靈活多樣的獸醫社會化服務方式[2]。建議重點引導、培育以下模式。
攀枝花市裂谷地貌,山溝坡地占80%以上。山區農村經濟欠發達、地廣人稀、交通基礎差,在草食牲畜發展較好的山區、二半山區,村級畜禽防疫工作采取“整鄉推進”方式。即由鄉政府統合全鄉的鄉鎮包村干部、村干部、社長、村級動物防疫員、鄉村獸醫等力量,統一分配編組,每個組根據建制村大小、農戶規模、畜禽數量劃定工作區域,全鄉統一時間、統一疫苗、統一免疫方法、統一績效考評,逐社進行畜禽免疫注射等防疫基礎性工作[1]。
該模式中的村級動物防疫員應優先選擇鄉村獸醫、執業獸醫和中專以上院校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年齡限制在50 歲以下。其身份屬于村委會聘請的村級公務人員,待遇參照村干部(村文書)。按照村建制大小、畜禽飼養量等制定工資,村級動物防疫員工資定為每月1200~1700 元。并按照“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的方式考核管理。同時,按規定參加養老、醫療和工傷等社會保險。工資及保險所需資金由市、縣區兩級財政分擔,市級財政承擔每人每月250 元,其余部分由縣區財政承擔。差額部分可在省級和中央動物防疫補助經費中統籌解決。同時,不斷完善村級防疫員獎懲進退管理辦法,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
整合村級動物防疫員、鄉村獸醫、執業獸醫等力量,鼓勵大中專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回鄉創業,引導成立“自愿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公司[1]。除了承擔政府委托的動物防疫等公益性獸醫服務外,還可自行通過獸醫托管、簽約服務等方式為畜禽養殖、陪伴寵物等提供優質的動物診療、免疫注射等社會化獸醫服務。每年縣區政府提前將村級動物防疫員補助資金、動物疫病監測及流調經費、免疫副反應死亡補償費、強制撲殺補助經費、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重大動物疫病應急處置預備金等動物防疫工作經費足額納入縣區財政預算。年初由縣區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與相關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公司簽訂政府購買獸醫社會化服務協議,并報財政審批。再由縣財政部門按協議將購買服務經費撥付給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公司。
扶持搭建以養殖企業、獸藥經營企業、寵物醫院等為主體的縣區行業協會組織,面向簽約的家庭農場、散養戶、產品用戶提供“一條龍式”或“菜單式”獸醫服務[2]。
加快整合鄉村獸醫,執業獸醫,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獸醫技術人員,大專院校獸醫專業畢業人員等力量,成立縣區獸醫協會,鄉鎮設立分會。面向社會開展轄區動物疫病防治及技術咨詢、評估論證和業務培訓、獸醫繼續教育等獸醫服務。
各縣區要高度重視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盡快制定適合市情的獸醫社會化服務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加快構建攀枝花市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宣傳引導,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營造有利于獸醫社會化服務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綜合運用農業領域現有財政支持政策和金融杠桿等市場化手段,積極爭取創新的支持政策[2]。政府在積極引導搭建成立行業協會、獸醫協會、獸醫服務公司等的同時提供必要的業務啟動資金給予扶持。科學制定政府購買獸醫社會化服務指導性目錄,合理測算安排政府購買服務所需支出,保證購買服務經費投入。支持銀行、保險公司、金融服務機構參與獸醫社會化服務,充分發揮上述機構在信貸資金、農業保險、服務網絡、涉農征信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努力破解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過程中的融資和征信難題[2]。
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項目,將村級防疫員、鄉村獸醫、執業獸醫和行業協會、獸醫協會、獸醫技術服務公司、養殖龍頭企業、獸藥經營企業、寵物診療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納入培訓計劃,培養愛崗敬業、懂技術、善經營的獸醫社會化服務人才[2]。
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服務手段。引進或聯合研發畜禽防疫信息管理系統,建立養殖戶電子養殖檔案,運用手機APP 掌握養殖戶畜禽存欄數、免疫時間、免疫人員、出欄時間等動態信息,實行分戶精準網格化管理,提高獸醫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礎上以生豬為突破口,逐步建立育種、養殖、流通、屠宰等全產業鏈畜牧獸醫綜合信息平臺,拓展多層次多樣化獸醫社會化服務空間,拓寬獸醫社會化服務收入渠道,推動獸醫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業態升級,不斷提升獸醫服務質量和效果,為養殖業發展提供更為優質的保障。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來激發獸醫服務組織內生動力和經營服務能力。督促落實動物防疫主體責任,鼓勵規模以下養殖場購買獸醫服務,以解決“誰來打針”的問題[2,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監督管理。建立獸醫服務領域信用記錄和退出機制,對嚴重違法失信主體按照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2]。推動獸醫社會化服務組織規范起步,健康發展。
調查表明,攀枝花市獸醫社會化服務力量薄弱、形式單一,村級防疫承接主體年齡偏大、專業素養不強,待遇低,隊伍不穩定。已不能滿足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需要創新獸醫服務方式。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交通條件、養殖情況的不同,選擇“整鄉推進模式”“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公司模式”“縣區行業協會模式”“縣區獸醫協會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