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麗
(山東省高密市畜牧業發展中心 261599)
秋季是羊群成長發育關鍵時期,也是各種細菌、寄生蟲和病原微生物滋生的高發季節。因此,該時期做好羊驅蟲、管理、接種工作至關重要,有利于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有效提高羊的抗病能力。尤其是規模化羊場,由于羊的數量較多,一旦發生疾病會在短時間內廣泛傳播,不僅增加防治難度和防治成本,還會對羊的成活率和產出率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可見,對秋季規模化羊場中的常見羊病進行防治,在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方面有一定現實意義。
羊快疫屬于急性傳染病,是指羊在腐敗梭桿菌感染情況下引發的疾病,該疾病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很多患病羊甚至在沒有表現出典型臨床癥狀時就已死亡或接近死亡。結合以往工作經驗,該疾病臨床癥狀為磨牙、臥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伴有疼痛,如果不及時治理會全身痙攣并迅速死亡,死后尸體腐敗率也較快[1]。對尸體進行剖檢可以發現內部存在敗血癥變化,且胃底及幽門附近有大量血斑。由于該疾病發病具有突發性特點,所以治療時間緊迫,因此,臨床以預防為主,將病原切斷在根源處。
將這3 種疾病放在一起分析是因為從臨床癥狀看,3 種疾病具有高度相似的特點,且都是由梭菌感染引發,需要通過尸檢進行區分。具體來說:(1)羊黑疫疾病致死率較高,病羊會突然死亡。通常患病1~2d 病羊臨床變現為高熱、呼吸困難,溫度最高達到41.5℃,如果不及時治理,會導致病羊昏睡,直至死亡。(2)羊猝狙病程較短,發生時幾乎見不到癥狀,一些羊在放牧過程中會突然發病,尖叫猛跳后倒地死亡。很多養殖戶表示,一些羊早上觀察時狀態正常,但晚上發現時已經死亡。(3)羊腸毒血癥的癥狀與羊猝狙一致,即突然發病、病程較短,羊在尖叫、跳躍后倒地,且全身痙攣,迅速死亡。部分病程稍長的病羊臨床癥狀為腹瀉、抽出、惶恐不安、四肢劃動,一般發病4h 左右會死亡。與羊快疫疾病相同,由于發病突然,死亡速度較快,建議養殖戶提前預防。
這種疾病多發于山羊群,由霉形體引起,一般3 歲以下的山羊易感。臨床癥狀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體溫升高,通常體溫在41~42℃之間。如果不及時會發展為肺炎,此時臨床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流黏性或漿液性鼻液,并附著在鼻孔附近,進而演變為胸膜炎。用手輕輕按壓羊的胸部會出現疼痛癥狀,通過聽診可以聽到摩擦音和支氣管呼吸音[2]。一般羊在患病后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會在7~10d 內死亡。部分羊耐過后會轉為慢性疾病,癥狀逐漸消失,但仍然伴有咳嗽、腹瀉等癥狀,如果飼養不當或管理粗放會導致病羊機體免疫力下降,使得病情再次惡化并死亡。
秋季殺羊經常發現羊腸中存在帶狀蟲體,即絳蟲。這種疾病屬于寄生蟲病,引發原因是養殖戶飼養不當,沒有進行及時驅蟲工作。并且羊患羊絳蟲病后并無明顯臨床癥狀,所以容易被養殖戶或獸醫忽略。
羊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致病因素和治病風險也隨之提高。如果沒有及時做好羊病防控工作,會導致疾病發生后迅速傳播,并危害整個羊群,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各種病原交叉感染,并引發更大流行病,為養殖戶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失。由上文分析可知,秋季是羊病多發季節,且很多疾病發生時癥狀并不明顯,容易被養殖戶忽略,導致疾病迅速蔓延,嚴重影響羊的成活率。
養殖方法不規范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羊標準化育種。其中包括飼料配制不合理、飼養空間有限等。尤其秋季是羊群成長關鍵時期,如果羊群密度過大、通風不當,會導致圈內濕度增加[3]。這也使得羊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產生營養不良、抵抗力低下等現象。同時會滋生大量細菌和病原微生物。尤其當前很多養殖戶并未認識到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性,導致采用的防治手段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羊群患病率。
羊在飼養過程中會滋生大量細菌,這些細菌長期積累,勢必會為疾病滋生創造條件。對此,需要養殖戶提高防治意識,對養殖用具及羊場空氣進行定期消毒,盡量減少有害病菌和寄生蟲,為羊健康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通常情況下,秋季羊場需要每7d 常規消毒1 次,即對與飲食相關的器具進行消毒。每30d 徹底消毒1 次。為了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同時避免消毒產品對羊本身造成不良影響,需要優先選擇低毒、低殘留藥品,如苛性鈉、石灰石等。同時要控制好消毒藥品使用率和使用次數。消毒順序一般是先將羊驅趕到羊圈外,并將羊圈清理干凈,而后噴灑消毒藥品,待藥品稀釋完畢后,將羊群驅趕回羊圈,從而將羊病控制在源頭。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羊場需要設置相應的消毒室,配備專業化消毒設施,除了對羊場內部進行消毒外,還要對外部車輛、工作人員等進行消毒。如果羊場中已出現患病羊,需要適當增加消毒頻率,及時切斷疾病傳播來源。
秋季寄生蟲大量滋生,這些寄生蟲會對羊群造成直接或間接感染,從而引發各種類型的寄生蟲疾病。對此,需要養殖戶在秋季做好羊場驅蟲工作。當前規模化羊場在驅蟲環節大多采用藥物手段。在選擇藥品時,不僅要考慮驅蟲效果,還要分析藥品是否會對羊群造成不良影響。另外,在用藥階段需要合理控制用量和用藥次數,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確保達到良好的用藥效果,有效防范寄生蟲疾病[4]。
秋季是羊病高發季節,并且羊病的引發原因多種多樣、無處不在。很多流行病傳染性較高、傳播途徑較廣,會在短時間內危害整個羊群。甚至一些疾病發病突然,死亡迅速,所以在羊病防治階段,需要貫徹“預防為主”基本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新引入種羊時,對供應商資質進行審查,判斷是否具有專業檢疫證明,而后對種羊進行全面檢查,并隔離飼養,一段時間后如果一切正常,即可以與其他羊群同時飼養。另外,養殖戶需要采用標準化、精細化飼養手段,嚴格按照防疫需求對羊群進行管理,從而為羊群健康成長提供保障。當前,很多養殖戶在養羊過程中存在錯誤認知,認為只要增加飼喂量,就能增加羊的體重,提高產奶量,從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實則不然,這種方式不僅會浪費飼料,還會引發各種疾病。對此,需要養殖戶遵循科學飼養規律,結合羊群生長需求,做好羊病防控工作。同時對羊場進行定時通風,確保羊場200m 范圍內沒有有毒有害物質。
3.4.1 疫苗接種
為避免秋季發生各種疾病,提高羊群機體免疫力。需要在飼養階段對羊群進行疫苗接種。相關部門需要在了解秋季疾病爆發規律、疾病種類、臨床癥狀等要素基礎上對疫苗進行鑒定,并制定科學、可行的疫苗接種計劃,同時通知廣大養殖戶,確保養殖戶能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完成疫苗接種工作[5]。在接種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標準流程進行。如果待接種的羊身體狀況不佳,需要延緩接種時間,避免盲目接種。另外,在羊母體抗體不斷下降的情況下,需要做好其母體抗體監測工作。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在疫苗接種過程中要做好接種管理工作,避免重復注射或遺漏注射。
3.4.2 做好檢疫工作
秋季規模化羊場需要嚴格按照地區檢疫制度,定期向有關部門報告羊群生長狀況。如此有利于及時發現羊病,第一時間采取措施處理。如果需要引入國外種羊,需要經過當地免疫機構檢疫,確保無任何疾病后運往國內。新引進的種羊至少要單獨觀察30d,在此過程中要定期消毒、驅蟲及注射疫苗,確保種羊身體健康。另外,在飼養過程中,如果出現疑似患有羊病的羊,無論確診與否都要及時隔離,并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診斷,同時對其他羊進行檢疫,觀察是否存在疾病傳播、交叉感染等現象。與此同時,現階段,在國家衛生服務引導下,全國各地正有效落實羊群全面、徹底檢疫工作,對于檢查中出現的病羊要分類隔離,對還未發病的羊群要及時接種預防疫苗,并實時監督疫情發展狀態[6]。受到污染的羊場要徹底消毒,并將沒有治療價值和已死亡的羊進行無害化處理。

附圖 病羊圖
綜上所述,秋季是規模化羊場疾病爆發的高峰期,為確保羊群健康生長,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切斷疾病傳播源和感染源。為滿足這一需求,需要對羊場進行定期消毒,包括飲食器具、羊圈等。另外,在引進種羊時要做好檢疫工作,并對種羊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確保其身體健康。與此同時,養殖戶要強化現代化管理意識,嚴格按照地區疫病防控需求飼養羊群,并配合相關部門完成疫苗注射工作,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