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 杰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院胸外科,遼寧朝陽 122000
非小細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一種特殊類型,在整體肺癌群體中的發病率約為80%,對于NSCLC 的治療,通過外科手術進行醫治的5年生存率最高可達45%,對患者的生存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既往臨床常選擇傳統的手術方案進行治療,雖然也具有較好的術后療效,但由于此種術式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 術中的出血量也較多,加之術后機體內的炎癥反應情況也較嚴重,可能會導致其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2]。近年來,隨著微創術式在臨床的廣泛應用,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pulmonary lobectomy with thoracoscope,PLT)因其創傷小和恢復快等優勢也在臨床獲得了較多關注[3]。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PLT 術式對NSCLC 患者的應用價值,以期為臨床術式的選用提供思路支持。
選取2020年2月至11月朝陽市中心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NSCLC 患者138 例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9 例。觀察組中,男37 例,女32 例;年齡50~68 歲,平均(59.54±1.33)歲;TNM 分期:Ⅰ期28 例,Ⅱ期24 例,Ⅲ期17例;癌灶大小2~5 cm,平均(3.37±0.47)cm;發病位置:左側35 例,右側34 例。對照組中,男39 例,女30 例;年齡51~69 歲,平均(59.60±1.41)歲;TNM 分期:Ⅰ期29例,Ⅱ期26 例,Ⅲ期14 例;癌灶大小2~5 cm,平均(3.35±0.39)cm;發病位置:左側37 例,右側32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50 歲;②經術后病理組織學確診是NSCLC;③有手術指征,且接受手術療法;④術前半年內無外科手術史,且1年內未接受過胸部手術;⑤均為單側病變;⑥患者或其家屬已充分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且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存在肝腎功能障礙;③合并血液疾病;④嚴重的全身感染型疾病;⑤資料缺失;⑥研究期間轉院者。
觀察組采用PLT 術式治療,全麻后常規制作長度為1 cm 的切口計3 個,另制作一個長度為2~3 cm 的切口,術中不必撐開患者的肋骨,通過胸腔鏡輔助解剖其肺門及葉裂中的有關血管及支氣管,而后實施結扎切斷,待切除病灶后至少對其縱膈淋巴結實施4 站清掃。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開胸術式治療,全麻后在患者的第5 肋間制作1 個長度為10~20 cm 的側切口,并將1 根肋骨進行切斷, 而后撐開其肋間寬大約為6~12 cm,直視條件下以相同方式將肺葉病灶切除,而后實施4 站淋巴結的清掃。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手術時間、引流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和引流量),術前及術后5 d 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 及超敏C 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以及應激指標(生長激素、皮質醇、P 物質)水平。分別在術前及術后5 d,采集患者的晨間空腹靜脈血約6 ml,離心后將血清分離,選擇一半血清通過酶聯免疫法檢測IL-6、IL-10 及hs-CRP 和生長激素水平,另一半血清通過化學發光法檢測皮質醇水平,而P 物質則選擇人P 物質測定試劑盒實施檢測。上述的試劑盒均購自深圳的晶美公司,操作時需嚴格遵循說明書進行。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的引流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引流量(ml) 引流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69 69 174.11±29.60 192.43±31.28 3.534 0.001 106.51±24.17 122.68±26.34 3.757<0.001 532.73±59.26 564.39±61.38 3.082 0.003 3.13±0.28 3.21±0.46 1.234 0.219 8.19±0.54 8.72±0.61 5.404<0.001
術前兩組的IL-6、IL-10 及hs-CR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術后5 d 兩組的IL-6、IL-10 及hs-CRP 均高于治療前, 但觀察組的IL-6、IL-10 及hs-CRP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IL-6、IL-10 及hs-CRP 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IL-6、IL-10 及hs-CRP 的比較(±s)
注 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hs-CRP:超敏C 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 IL-6(pg/L)術前 術后5 d IL-10(μg/L)術前 術后5 d hs-CRP(mg/L)術前 術后5 d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69 69 8.13±2.57 8.15±2.49 0.046 0.963 16.52±6.41a 20.67±7.06a 3.615<0.001 26.54±2.37 26.61±3.18 0.147 0.884 54.38±8.49a 71.26±5.63a 13.764<0.001 7.58±3.02 7.59±2.85 0.020 0.984 47.61±10.43a 60.84±12.29a 6.818<0.001
術前兩組的應激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5 d 兩組的P 物質、生長激素、皮質醇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但觀察組P 物質、生長激素、皮質醇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應激指標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應激指標的比較(±s)
注 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P 物質(μg/ml)術前 術后5 d生長激素(ng/ml)術前 術后5 d皮質醇(ng/ml)術前 術后5 d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69 69 5.29±2.32 5.27±2.41 0.050 0.961 13.18±3.46a 15.77±3.29a 4.506<0.001 1.42±0.35 1.45±0.26 0.572 0.569 1.72±0.54a 1.93±0.43a 2.527 0.013 72.66±18.43 72.59±17.51 0.023 0.982 92.49±23.38a 113.43±25.60a 5.017<0.001
臨床上, 肺癌發病率以及死亡率長期位居各類惡性腫瘤的前列位置, 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危害[4]。 目前,關于肺癌的發病機制仍未完全明晰, 但相關報道主要傾向于認為此病與患者的長期大量吸煙,或大氣污染,亦或是吸入煙塵當中存在致癌物質等相關因素有關。 NSCLC是肺癌當中的一種發病率相對較高的腫瘤類型,因其的生長分裂過程相對較慢, 且擴散轉移也相對較晚,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存在手術條件,給予其科學的手術療法有助于更好地促進患者的預后康復[5]。 PLT術式即為一種近年來興起的治療NSCLC 的重要手術方案, 分析其對患者的綜合治療作用對于臨床術式的選擇意義重大。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長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了觀察組所應用的PLT術式對患者機體具有更小的損傷,同時能夠更好地促進其預后康復。 分析原因,主要與PLT 術式所具有的獨特微創作用效果有關。 具體而言,PLT 術式主要是憑借內鏡等器械實施手術,此過程可全程于監視器的顯示條件下進行,能使放大后的胸腔圖像完整地呈現在顯示屏上, 便于對組織器官的辨別及手術操作,降低誤操作的概率[6-7]。 同時,因PLT 術式僅需制作小型切口即能進行復雜性手術,對肋骨的完整性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同時此操作對于患者胸部肌肉的損傷也較小,不必切開并加壓擴撐其局部組織,對其預后康復也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IL-6、IL-10 及hs-CRP 均為臨床比較常用的炎癥因子監測指標, 其中IL-6 可在機體的急性炎癥反應過程中產生重要作用,對于手術的創傷亦存在良好的反饋作用。IL-10 可抑制機體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形成多類炎癥因子, 幫助保持炎癥狀態的平衡, 可間接地呈現炎癥反應的有關程度。 CRP 屬于急性的時相蛋白,亦是IL-6 等有關細胞因子對肝臟細胞, 亦或是活化的巨噬細胞產生刺激后形成的一類細胞因子,hs-CRP 則是比CRP 相對更加靈敏的臨床監測指標[8-9]。 本研究顯示,術后5 d兩組的IL-6、IL-10 及hs-CRP 均高于治療前, 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證實了觀察組引用PLT 術式治療后患者機體的炎癥反應狀態相對更加輕微,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原因主要是因為PLT 術式能夠使組織圖像更加清晰, 術者在進行分離和切割過程中亦能做到快速和精準,此舉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預保留組織及血管, 對機體的損傷較小,有效降低了炎癥反應的程度,最終加速了機體愈合[10-12]。
P 物質和生長激素,以及皮質醇能夠有效地反映出機體的應激狀態。 其中皮質醇是一類糖皮質型激素,對于炎性介質存在抑制效果。 生長激素則可加速促炎因子的分泌, 對機體的應激反應具有較好的指示性意義。本研究顯示,術后5 d 兩組的P 物質、生長激素、皮質醇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術后的應激水平相對更低。 原因考慮是由于傳統術式在實施開胸術后,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創傷過大,較易導致其機體出現強烈應激, 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全身反應性綜合征等自身損傷。 而PLT 術式借助胸腔鏡進行手術,對患者的胸腔干擾相對較小,使其術后的疼痛感覺較輕,且并發癥的產生概率也較低,最終有效地降低了機體的應激反應[13],這也與Mun 等[14-15]的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應用PLT 術式治療NSCLC 患者的效果較好, 還可改善其術后機體的炎癥反應及應激狀態,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