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鳳
南昌大學附屬三三四醫院內科,江西南昌 330024
臨床醫學中的消化內科,比較多見的惡性腫瘤就是消化道惡性腫瘤,徐加英等[1]研究顯示,這種疾病會對患者機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等產生很大威脅,也會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患者的心態和精神狀態等。于艷[2]研究認為,所謂的臨床初期診斷,實際上是在確診之后予以手術病理的診斷后半年之內,此段時間中臨床患者會承受來自疾病以及治療產生的雙重痛苦,與此同時,不良反應也會影響到患者的實際生存質量問題。因此,相較于正常的群體,此類患者產生抑郁概率更大。林鶯[3]研究總結,多數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不會因為疾病結構自身而死亡,往往都是受并發癥以及心理問題影響而死亡。趙娜等[4]的研究在這一階段中開展護理干預工作能夠成功挽救他們的生命,并且實現生存質量的有效改善。然而,常規護理方案主要用于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的監測、指導患者用藥等,對患者心理狀態、疾病痛苦方面的關注度不夠,無法緩解患者痛苦,對患者的負面情緒亦無針對性措施,有礙于各項醫療措施的落實,此外,不健康的心理情緒對于臨床療效也有負面影響。本研究選取南昌大學附屬三三四醫院收治的62 例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針對性護理方法對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以及血糖指標的影響。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學附屬三三四醫院收治的62 例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1 例。對照組中,男16 例,女15 例;年齡32~75 歲,平均(51.33±1.97)歲;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4.8±1.3)年;疾病類型:結直腸癌4 例,胃癌12例,食管癌15 例。觀察組中,男17 例,女14 例;年齡34~76歲,平均(50.97±1.77)歲;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4.9±1.5)年;疾病類型:結直腸癌5 例,胃癌13例,食管癌13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與糖尿病、消化道惡性腫瘤相關診斷標準[5]所符合;②預期生存期在半年以上。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的并發癥;②存在精神障礙。本研究經南昌大學附屬三三四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兩組患者均采用化療治療,且各自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法,共護理3 個月。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方法,涉及對患者生命體征情況的常規監測、用藥指導、維持病房中舒適的療養環境。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方法基礎上開展針對性護理內容。①心理護理干預。要求護理工作人員自患者入院以后,就要將醫院環境以及護士站所在位置等相關信息細致地介紹給患者,并且對于室內濕度以及溫度等進行科學調整,使得患者能夠在相對更為舒適的環境中接受治療。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加強溝通,便于掌握到更多的患者信息,例如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社會背景等,結合患者自身狀況進行給予針對性的鼓勵,給予患者精神方面的支持。告訴患者不良情緒表現會影響到治療結果,應盡量維持相對比較樂觀的心理。應引導其家屬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可以在物質方面、心理方面、精神方面等給予充分的家庭支持[6]。細致講述和疾病有關的臨床專業知識,使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最終實現治療信心的高效建設。②化療護理干預。需及時告知患者治療方案的具體內容,并且執行化療之前需給予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向患者們講解進行PICC 有哪些益處,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挑選適宜穿刺部位,針對置管材料進行妥善挑選,嚴控置管過程以及穿刺過程[7],務必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在置管過程中還需多加安慰患者,盡量使其配合所有操作的順利進行。給予置管之后,要有效固定好相應的導管,然后合理包扎好接受穿刺的部位,注意定時更換使用的敷料,然后對患者進行制動。③血糖控制。需要針對患者血糖指標加強監測,注意嚴格按照醫生的醫囑落實給藥服務,實現降糖目標[8]。具體治療時,針對藥物使用方案規范化執行,尤其是劑量問題與方法等,且在其用藥之后,也應多留意其血糖變化狀況,以更為有效地控制低血糖事件的發生。④生活護理干預。需要告知患者逐漸養成優質生活習慣,注意自身的作息安排[9],與病情結合,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運動規劃,以免過度運動。還應告知患者強化PICC 相關自我管理工作,患肢不可過度活動,也不能過度彎曲或者急于提一些重物,應積極護理并清潔好給予穿刺治療的部位[10]。實際清潔的時候,應粘貼好保鮮膜,有效隔離開穿刺位置,以免穿刺部位接觸液體形成感染。如果有異常發生,應立即請負責治療的醫生處理,同時配合好各方面工作。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與血糖指標。
生存質量包含心理癥狀、睡眠癥狀、軀體癥狀、生理癥狀。評價標準:運用生活質量量表[11]評價患者生存質量情況相關分數,其量表評分涉及4 個方面,分別為心理癥狀、睡眠癥狀、軀體癥狀、生理癥狀。每項分數為100 分,0 分為最差,而100 分為最優。
血糖指標包含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 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所有患者均在保證空腹約8 h 之后的次日清晨采集到空腹靜脈血約5 ml,然后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商貿(中國)有限公司,AU680]遵循說明書規范操作。血糖異常判斷標準為:①FBG >7.0 mmol/L;②2 h PG >11.1 mmol/L;③HbAlc>6.5%[11]。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及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注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
心理癥狀睡眠癥狀軀體癥狀生理癥狀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31 31 71.30±7.50 71.42±7.44 0.063 0.950 91.20±8.02a 82.33±8.73a 4.166<0.001 82.93±8.21 80.91±8.00 0.981 0.331 95.23±3.78a 85.17±8.41a 5.749<0.001 71.30±7.51 71.05±6.90 0.136 0.892 90.83±7.12a 82.04±3.14a 6.289<0.001 69.34±7.20 68.88±7.24 0.251 0.803 90.10±8.21a 73.50±8.03a 8.048<0.001
兩組護理前的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血糖指標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的血糖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指標的比較(±s)
注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FB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 血糖;HbAlc:糖化血紅蛋白
組別例數FBG(mmol/L)護理前護理后2 h PG(mmol/L)護理前護理后HbAlc(%)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31 31 8.90±2.03 8.87±2.01 0.058 0.954 5.99±0.42a 7.74±0.97a 9.218<0.001 12.94±2.02 12.87±2.03 0.136 0.892 8.31±0.55a 10.41±0.75a 12.572<0.001 9.80±1.51 9.82±1.56 0.051 0.959 7.00±0.22a 8.75±0.23a 30.613<0.001
截止目前,惡性腫瘤在臨床疾病中已不再罕見,并且消化道惡性腫瘤已經成為人類生命安全遭受極大威脅的一大疾病。陳培巧[12]研究分析,在眾多因素下,尤其是近些年,此疾病發生率持續增高,還對患者的生存質量以及機體健康情況產生嚴重影響。糖尿病屬于比較多見的一項慢性疾病,并且帶有終身性的發展特征,糖尿病患者若想更好地控制住血糖指標水平,就要長期服用相關藥物加以改善[13-14]。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應及時接受化療治療,但是化療會出現比較多的副作用,這使患者承擔了非常大的痛苦,也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使生存質量嚴重下降。張瑞[15]研究歸納,開展化療治療的同時,也要積極給予護理干預來控制患者并發癥或不良反應等。同時,實現血糖指標的有效調整,減少患者身心痛苦,才能最終實現其生存質量的最優改善目標。李霞[16]在研究中實施了護理干預,可從不同方面給予患者護理方面的指導,如心理、化療、血糖水平控制等方面,有利于嚴格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時糾正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識,實現治療依從性與護理依從性的全面增高,進而更好地配合臨床各項工作的開展。臨床化療主要選擇PICC 這一手段,因此開展置管護理干預也能夠更好地降低靜脈受損情況,最終實現對于并發癥產生的高效控制。另外,化療進行的時候,給予患者用藥干預與心理干預等,能夠更好地控制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為理想地改變生存質量。為患者開展生活方面的護理,需指導患者養成更好的生活作息與運動行為習慣,實現改變身體免疫力的目標。本研究對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采用了針對性護理干預,其護理措施包括心理護理、化療護理、血糖控制護理、生活護理等,針對患者面臨的不同境況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可以增強患者的舒適感。心理護理措施針對患者負面情緒,該措施采用人性化環境干預措施,在溫、濕度適宜環境下展開治療與護理,使患者舒適程度提高。此外,還予以患者心理支持與鼓勵,并與患者家屬合作,令患者感受到家屬的關懷與支持,能夠消除患者不健康情緒,對于患者依從性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化療護理方案即針對化療期間的干預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由于化療產生的身體不適感,對化療方案及實施意義有正確認知,了解化療與自身疾病的關系,能夠增強患者的化療配合程度。血糖控制護理針對患者糖尿病病情,應用此護理方案,可以增加對患者血糖指標的控制,從而阻止糖尿病發展,有利于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護理能夠輔助患者形成健康、正確的生活行為及習慣,提升患者對PICC 技術的認知程度,了解PICC 實施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切實減少由于患者日常生活中操作不當而引起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3 個月后,觀察組的各項生存質量分數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3 個月后,觀察組的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兩項研究結果與吳靜等[17]研究的護理效果接近。本研究發現,針對性護理干預內容的開展更具優勢與臨床影響力,提示科學有效的護理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控制患者并發癥,使其心理狀態調整至適宜范圍,為病情康復創造理想條件,進而為生活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良好的生活行為的形成,也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運用于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中,能夠更好地改善其生存質量以及血糖指標,是值得借鑒的護理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