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穎 梁志堅 姚維玲
會計信息是一種“精神”產品,它由會計加工并傳送,向人民傳達企業的經營活動和業績變化。(葛家澍,2012)會計信息能夠幫助企業的管理人、投資者做出經濟決策,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增加了整體透明度,并為訂立合同的提供了方便(Watts & Zimmerman, 1986),受到信息使用者的贊揚。同時,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與運行良好的資本市場關系密切,可以產生更低的權益和債務資本成本,更好的企業績效,以及更高的競爭力。(Francis, La Fond,2004)
從會計的產生開始,人們就要求會計必須真實反映、公允標書和完全披露,因此會計信息的創造和傳遞可以向市場參與者輸送誠實的道德品質。美國原證監會主席Arthur Levitt 主張企業財務報表編制人員應當保持誠信,非常反對使用“利潤平滑,拒絕弄虛作假的惡劣手段。為了讓信息使用者獲得可靠真實的財務信息,需要編制一系列的標準和準則,用以規范企業信息的披露,保障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我國2006 年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做了補充和完善,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主要關注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強調信息的有用性。
通過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制定合理的經營策略來控制影響因素。本文將從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和會計準則變更三方面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進行文獻梳理和回顧,并闡述其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影響。本文的思路如圖1 所示。

圖1 本文研究思路
合理且運轉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優化會計治理結構,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柏子敏,2008)。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以接受更加嚴格的監督,使管理者更負有責任感,從而減少信息不對稱,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在對可靠性的影響方面,以往文獻主要從董事會特征和股權結構兩方面進行分析。董事會不僅要選擇聘用的經理人員并確定其薪資結構,還要監督公司經理的日常行為和決策,確保公司提供真實有效的財務報告。
在董事會結構方面,灰色董事占審計委員會的比例越大,內部董事占比較高以及公司沒有設立審計委員會的情況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越差,更可能受到SEC 的處罰。(Wright,1996;Dechow 等,1996)部分學者認為董事會特征對公司財務舞弊有一定的影響。控制股東的性質、監事會規模、董事會持股比例則與會計舞弊呈正相關關系,審計委員會的設置、獨立董事比例、董事會穩定性和公司領導權結構體系與會計舞弊呈負相關關系。因此完善董事會制度將有利于減少財務造假事件的發生。(向陽和王文平,2009;楊清香等,2009)股權結構也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影響。股權分置改革不會影響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以及持股的機構投資者數量與會計信息質量呈正相關這一相關關系。(胡國柳和韓蔥慧,2009)同時,較非關聯方應計相比,公司關聯方應計的可靠性要差,而股權制衡能夠明顯改善這一問題。(洪劍峭和薛皓,2009)
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可以讓信息使用者了解不同公司的財務狀況的差異,減少獲取信息的成本、提升審計效率,增強資金分配效率,有利于投資者理性投資和做出正確的貸款決策。
公司治理對會計信息可比性影響的文獻綜述從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兩方面進行梳理。在公司內部治理方面,由于高管聯結可以使公司采用較為相近的會計政策,從而導致出現相似的盈余結構,因此高管聯結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正向的影響。(周曉蘇等,2017)其次,CEO 變更會改變其原本的背景特征和報告動機,從而降低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對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可比性的作用,周曉蘇等(2017)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有利于投資者獲得行業內其他公司的有關信息。
公司外部治理方面,學者們認為審計師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產生重大影響。在會計師專業水平方面,現有文獻大多認為會計師事務所行業專長水平越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越好。首先,專業知識可以通過豐富的審計經驗、專業人員培訓和信息技術的大量投資來提高。其次,專業知識使專業審計師能夠通過熟練的專業能力發現重大異常現象來減少信息不對稱,從而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增加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振超(2013)認為當客戶會計信息可比性水平較低時,審計師會察覺到其存在的潛在風險,因此提高審計費用或給出非標準意見來進行應對。曹強等(2016)從審計師流動的角度出發,發現財務報告的可比性受審計師審計風格的影響。在合并前,相同審計師群比不同審計師群的應計利潤更好。但在合并后,相同審計師群審計的客戶財務報告可比性明顯下降。謝盛紋等(2017)從審計師的職業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會計師與客戶之間存在經濟依賴程度和簽字注冊會計師的客戶重要性高低均與該客戶的會計信息可比性顯示出負相關關系。經合格審計人員審計的公司在傳達未來預測現金流的信息時,比非專業審計人員審計的公司更可信。De Boskey and Jiang(2012)討論了審計師專業化在減少管理者的自由裁量權和約束其投資決策方面的作用。Gul 等人(2003)認為可操控性應計項目有助于增加審計風險,因為它們本質上更難以審計。
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是指會計信息能夠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或使用者要求的時間限度內到達使用者。會計信息及時披露有利于減少普通投資者和公司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內幕交易的可能性。
從會計信息披露的時間來看,我國存在“好消息早披露,壞消息晚披露”的現象。(陳漢文和鄧順永,2004)對于發生變更審計師、利潤分配方案不理想以及審計意見嚴重的公司更傾向于延遲披露。(柴瑞麗和韋沛文,2006)對于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影響因素方面,齊偉山和歐陽令南(2005)認為影響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及時性的因素主要有董事會特征、盈利變量等。薛勇、徐賀(2009)也發現董事會規模越大,獨立董事比例越低,會計信息披露越及時。但也有學者持相反意見,如牟濤(2012)認為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債務治理會影響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及時性,而獨立董事比例和管理層持股比例產生的影響并不顯著。
從理論上講,內部控制是解決公司內部不同層級之間代理問題的一種制度安排。完善的內部制度可以減少公司經營風險,營造積極向上的管理環境,因而有利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
我國學者普遍認為內部控制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在實施內部控制后,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會更加相信其信息,并會基于報表上的信息進行財務決策。但不同的內部控制構成要素對會計信息可靠性的作用也不同。其中,內部環境對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影響最大,控制活動對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影響最小。(孫光國和莫冬燕,2012)此外,不同公司的內部控制水平也不同,出現了“馬太效應”,即當前內部控制水平較低的公司其內部控制成本較大,盈余質量降低,而內部控制水平較好的公司則相反。(趙興楣和王華,2014)
會計準則的變更主要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比性產生影響。我國在2006 年實施了新會計準則,該準則不僅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而且內容也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呼應,推動了我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
新會計準則變更后會計信息質量有所提升嗎?學者們觀點不一。部分學者認為,實施變更后的會計準則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Kargin(2013)發現土耳其在實施IFRS 后其會計信息相關性有所提高。同時,我國2006 年新會計準則實施在恰當的政策推進下平穩有序完成,抑制了上市公司突擊轉回長期資產減值準備。(于李勝,2007)。新會計準則計量下其股東權益和公允價值的可比性有顯著提升。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新會計準則會導致成本增加,會計信息相關性沒有大幅提高甚至有所下降。Callao et al.(2010)研究認為英國和西班牙在實施IFRS 后會計信息可比性均有所下降。漆江娜和羅佳(2009)認為,雖然我國會計準則的質量不斷提高,但相關性并沒有增加,市場表現出“短視”的現象。同時審計介入一方面會使信息使用者增加對會計報表的信賴度,另一方面會使自愿性審計的作用下降,對投資者造成不利影響。張先治和季侃(2012)通過實證分析,認為我國在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后并沒有產生預期的應用效果。反而由于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需要采用估值方法,加大了財務操縱和盈余管理的空間,導致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降低,從而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也因此下降。
本文通過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文獻進行回顧,發現在公司治理方面,完善的董事會制度,合理的董事會結構以及股權制衡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同時在內部控制質量方面,公司內部高管聯結,同一審計師進行審計以及事務所的合并也有利于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但新會計準則的變更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尚不明確。
雖然我國會計準則較為完善并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接軌,但由于準則本身的缺陷,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依舊任重而道遠。首先,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資產評估更合理,但也給予了一定的利潤操縱空間。其次,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除上文所提及的三種因素之外,還有產權性質、宏觀政策、媒體監督等也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影響,因此企業應綜合多方面的影響因素來制定及完善會計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