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濱
本課題立足地方性應用型本科的學校定位,緊盯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努力把“混合式”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應用到《會計學原理》教育教學實踐中。“混合式教學”是現代互聯網+時代一種智能高效的課堂,它是建立在互聯網+思維模式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如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會計學原理“混合教學”的核心,是用互聯網+思維方式和最新的信息技術手段來改造和改進課堂教學,創造一個智能、高效、智能的課堂教學環境。通過智能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智力發展。解決傳統課堂教學中長期存在的難題。
《會計原理》是財務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全面、系統、科學地闡述了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主要涉及會計學科和會計科目、復式簿記、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產清單、財務會計報告、會計程序等內容。《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經濟管理類,尤其是財會類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推進《會計學原理》課程建設從大綱、教案、教材、授課方法、技術手段,乃至體制機制的基本健全等諸方面著手,實現高校會計基礎教育立德樹人、成人達己的根本目標,使整體教學成效進一步提高。
《會計學原理》課程改革將圍繞地方性應用型本科的學校定位,明確高級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理論審視和實踐總結分析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劣,轉變傳統會計教學理念,樹立學生是會計課堂學習主體的教育理念。研究通過文獻梳理和對不同教學模式的比較,分析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操作環節、步驟,為實踐應用打好理論基礎。研究還將通過對課堂構成要素的調動,包括教師與學生、預習與學習、講課與討論、線上與線下、內化與應用、小組與團體、評教與評學等,構建新型的課堂運行模式。
《會計學原理》“混合式教學”課堂模式,是對傳統會計課堂教學模式的繼承與批判,核心理念是充分利用信息化課堂技術平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學模式的定位是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基層組織,教學模式的目標是為了提升應用型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課程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結合作業、MOOC 課,小視頻,配合多媒體課件等共同完成課堂授課內容。使用釘釘、雨課、微助教、超星、QQ、微信等溝通工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教學資源庫兼顧理論與實踐,緊跟會計準則調整,風格與格式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建立會計學原理試題庫,完善相關的教學大綱、電子教案、習題、案例等元素。制作精美教學課件,教學短視頻、會計核算環節做成可以設不同數據進行舉例驗證的交互系統,課件視頻的形式、信息含量、視覺與聽覺效果緊跟會計改革變化,增加現實會計案例,完善教學資源。
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要根據學生在課前網絡學習平臺中出現的學習難點,創設教學環境,結合《會計學原理》課程的重難點,在混合式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多樣化、靈活的教學活動,通過項目驅動、任務引領、組員合作、問題導向等教學流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步驟劃分為:在線自主“翻轉課堂”學習、課堂講授、創設教學環境、解決課前難題、小組項目驅動探究合作、作品成果整理展示交流、學習評價。(見表1)

表1 在線課程視頻資源及學時安排
“網絡”語境下的課堂教學實質上是一種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和“云端”應用的新型課堂教學形式。它是一個由系統(信息平臺和工具)、人(教師和學生)及其活動(課前、課內、課外教學)組成的現代信息化課堂教學系統。硬件包括制作微課堂視頻的錄制和播放設備、工作場所和教室網絡平臺。軟件包括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課題組的人員分工、工作機制。
要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首先需要構建各種類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其次,改進現代教學設備,搭建適合其教學模式的教學平臺。同時,學校層面應建立健全教師使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制度保障和獎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混合教學的積極性,將翻轉課堂和傳統教學特點相結合,將項目驅動、任務引領等具有高校特色的教學活動融入混合教學中,將教學效果最大化。

圖1 線上線下教學過程實施流程圖
1.課前自主學習
首先,教師應制作微型課堂視頻,安排學生在課前學習課程的學習任務,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學習問題,調整課堂過程。
第二,學生使用在線開放課程完成自學。學生進行在線學習、在線測驗、課前實踐練習。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要做出課前微課學習記錄與反饋。
2.課上知識內化或技能習得
一是教師根據經驗或者觀察發現的典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研究、相互探討、答疑釋惑,包括教學引導、實時指導、歸納總結、考核評價,以期獲得問題的解決和深入的認識。課堂教學環節的進行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平臺,實現學習空間的拓展。
二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通過小組內、小組間和整個班級展示等多種形式對課前的學習狀況進行交流,通過進行課堂競答、小組討論、拓展訓練、實踐操作等讓學生積極發聲,進行學習信息的多元互動。
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點在于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適合本課內容和學情分析。以《會計學原理》課程為例,就實踐教學中教學設計以分組的學生在課前完成線上討論學習,在線下課堂實踐中以師生線上互動為基礎以教學互動、學練結合、練做統一為課堂教學實踐依據。
完善和優化了課程考評體系,為課程改革成果的實施提供了保障。實施以會計判斷能力為核心的開放式全過程評估。項目組設計和制定了詳細的、操作性強的考試考核方案,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其中,網上學習參與評價占25% ,主要是網上課程參與,包括視頻預習、練習、網上問答;調查分數占25%,主要包括在線課程課堂測試、在線課程單元作業和單元分數;線下課堂表現占50% ,主要包括出勤率、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實驗學習效果等。
1.文獻研究。通過專著閱讀、期刊文獻閱讀、互聯網搜索等方式,了解目前國內外對應用型人才的內涵特征、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研究現狀以及教學模式的相關研究成果。
2.案例分析。對典型的教學案例進行相對全面、完整的比較、分析,一方面用于修正行動方案,同時提供實際操作模型。
3.實驗研究。選擇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學原理》專業課進行實驗。與其他未作教學模式改革的班級進行比較,通過課堂狀況的觀察、學生學習動力的表現,以及學生課后的自我評價獲得實驗的效果評價。
在高校教學實踐中把“翻轉課堂”結合“混合式教學”的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多維度的學習體驗,實踐中力求做到并完善“做中學,學中做,學做一體”的師生交互的對話式學習,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以主體主動的學習態度自主學習,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為目標進行探究實踐。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中還會有更多的問題,有待我們去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