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蘭媚
創造力是指在一定目的和條件下,有可能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這里的產品是指以某種形式存在的思維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種新概念、新設想、新理論,也可以是一項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初中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境,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薄鞍l展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薄敖處煈獙W生創造力的培養,貫穿于不同的教學領域。音樂教學的各種實踐活動,提供了開發學生創造性潛能的空間。不同的學生聆聽同一首樂曲,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演唱同一首歌曲,可能會有多種處理方式;完成同一個練習,可能會有多種途徑或不同答案。應重視音樂實踐中的創造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要用“標準答案”或“統一模式”束縛學生。”可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新課標的要求。那么,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
一、營造和諧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交流平臺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保障。音樂課堂應該是輕松的、愉快的,所以教師不應該采取“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大膽的嘗試讓學生來做主角。我在教學過程中會讓學生編寫旋律,然后他學生傾聽音樂,體會情緒、力度、速度,并且讓學生們進行討論,且不要判斷對與錯,至少要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學生有了親身的感受,我在利用機會把音樂理性化、深層次的誘導,使學生悟出內涵,只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讓他們充分發揮創造性才能,為以后成為一個創造型的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寬松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這將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寬松的學習氛圍還體現在班級文化建設上,例如,將全班同學分為幾個小組,討論問題是以小組為單位,這樣能夠將每一位同學都參議在學習之中,對于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團隊精神都有積極意義。此外,還應在班級設立“創新精神”獎項,褒獎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創新精神的追求。在這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下,相信學生的創造能力會有所提高。
二、善于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質疑本身是一種能力,是對現有問題的思考,質疑精神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跳躍性發展。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時常要提出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并得出判斷。這種判斷如果是錯誤的,學生就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再次思考,進而得出正確的答案,這個過程正是因為有了質疑才有了知識的掌握,質疑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就是內化知識的過程。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不能“一言堂”,否則,學生只是被動地聽,教師說什么,他們就信什么,對教師的話沒有半點的質疑,這時他們的思維是不活躍的,甚至是停滯的。而教師提出問題,則可以在講課時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一下子,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提出問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特點,要做到從易到難,具有啟發性。比如,在欣賞《化蝶》一曲時,教師可先對這首曲的背景進行講解,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一步步進入那美妙的愛情故事當中,然后設置疑問讓學生想一想:你們還聽到過哪些類似這樣的愛情故事?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于是學生積極地聯想自己聽過的、看過的故事。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學生對本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提升。
三、拓展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新課程強調教材只是一種材料和資源,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課后的問題和作業的設計具有開放性,答案多是非唯一的,不確定的,這樣做就是為了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思考,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個性,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在欣賞民樂《百鳥朝鳳》時,筆者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可以用畫畫、表演、講故事的方式表現自己對這部音樂作品的理解,結果有的學生畫了一幅百鳥爭鳴的熱鬧場面;有的學生走到講臺前,把黑板擦當作驚堂木,繪聲繪色地講起森林里兩只鳥兒“吵嘴”的故事……,這些都是通過學生的創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來的,自然而又富有創意。又如,在教學《游擊隊歌》時,是通過提示學生積極思考進行創編,用肢體語言把機智勇敢的游擊隊員表現出來,學生自由發揮,他們潛在的創造力就這樣被激發出來了。
四、開展創造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音樂教學中創造活動的核心在于“創造”,是利用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而音樂藝術又離不開創造,因此學生創造能力的高低將對我國未來藝術水平的高低產生直接影響。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與此相應,初中音樂教學中創造活動的形式也應當是多種多樣的,不能僅僅局限于單一的創造形式。歌曲演唱是一種音樂形式,樂器表演也是一種音樂形式,甚至鼠來寶、快板、評唱、地方戲曲等都是音樂形式的一種。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展開創造活動,不妨從多形式、多層次、多維度的角度出發,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進行不限題材、不限形式的音樂創造,培養學生音樂創造上的發散性思維。同時可以采取小組的形式展開活動。將學生劃分為3-6人的音樂小組,各小組自主選擇主題和形式,讓學生利用現有資源進行音樂創造,并進行組間的比拼,評選出單次創造活動中最具創造性和特色的小組。利用組間競爭的方式刺激學生參與音樂創造活動,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創造活動中感受藝術的魅力,體驗藝術帶來的樂趣。
總之,對于初中音樂教學,其宗旨就是在教育學生掌握好基礎的音樂樂理知識和一定的音樂基本技能之后,對學生進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把學生培養成對音樂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才是作為教師的最終目標,也才是使得音樂這門藝術永遠保持勃勃生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