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紅霞
作為老師我們常常為學生的厭學、叛逆、逃學等問題而頭痛,常常為學生不守課堂紀律,不愿意主動學習而大傷腦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激發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有了內驅力,教師在學生教育的問題上就會游刃有余,無比輕松。但究竟該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呢?
一、榜樣示范法引領學生樹立理想信念 ,激發學生內驅力
對于榜樣示范的作用,烏申斯基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說:“教育的力量只能來自人的個性源泉,只有個性起了作用,才能培養人的個性,榜樣就能喚醒人的個性。" 教師運用榜樣的模范行為和英勇事跡教育學生的方法,就稱作榜樣示范法。學生年齡幼小,思想品德的可塑性大,他們模仿性強,富有理想,有上進心,學生愿意模仿那些在他們看來很有意義,能增強他們自尊心的模范行為。因此,榜樣示范符合少年的心理特征。我們大家熟知的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時候他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但學習始終是枯燥乏味又辛苦的,久而久之,唐伯虎就不怎么刻苦了,認為自己已經很不錯了。沈周看在眼中。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卻怎么也打不開,原來他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一幅畫。畫非常的逼真唐伯虎竟然一點也沒有察覺,他非常慚愧,這才發現自己的繪畫技能遠不如自己的老師,從此以后他以老師為榜樣,不辭辛苦的勤學苦練,耐住孤獨和寂寞潛心學習,最后終成一代大師。所以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喜好,然后用學生喜歡的榜樣故事去引導他們、感化他們,最后幫助他們樹立人生理想,明確奮斗的目標,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品嘗成功法讓從而激起學生的內驅力
學生從樹立人生信念到實現人生目標這個過程,是一個發展的動力過程。學生心智不夠成熟、意志薄弱,遇到困難容易退卻,如果讓學生不斷品嘗失敗的苦澀,他們覺得信念就像美夢一般難以實現,在一個個希望的肥皂泡破滅以后,學生看不到成功的曙光,就會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甘于落后。相反,如果讓學生不斷品嘗成功的快樂,就能極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內驅力,強化確立信念的需求并累積到經驗,而這種經驗使他們哪怕以后遇到困難,也能憑借這種經驗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光明,最終獲得成功。為此讓學生不斷品嘗成功的快樂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做到低起點,多臺階,小步快跑。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起學生的內驅力
(1)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往。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特有的價值觀、是非觀和審美觀,有自己個體特有的情感需要和情感體驗, 教師應該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往,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來幫助學生學習,這樣,教師更容易走進學生心里,學生就會懷著感激的心情對待學習,對待生活。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是博學的長者,在和學生交往時是他們無話不談的朋友,更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對學生充滿愛心。通過關愛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優秀的教育者都在強調“關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說:教育要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推動。教師要與孩子相處融洽,才能在此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教育。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喚醒孩子的內驅力上有著極強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去理解學生,寬容地對待他們,允許他們犯錯,讓他們感到溫暖,感受到老師的濃濃愛意。在與老師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時時處處都包裹著貼心的關懷和浸潤,學生就會逐漸愛上這個世界,開始探索世界,想贏得老師的贊許與肯定,就自然會有了學習的后天動力。
(3)說理教育的方式規范學生的行為。說理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提高認識,用以影響學生思想意識的方法。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班會活動、晨會課、黑板報、廣播站、手抄報、電影系列化教育等育人陣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來規范學生的理想信念,以保證學生用正確的信念來指引人生之路。
四、帶學生走進閱讀、走進自然、愛上運動
閱讀可以促進學生的精神和身體同生同長。孩子可以從閱讀中得到歡樂,使身體放松,也可以從閱讀中獲得力量,讓自己繼續前行;也可以在閱讀中認識自己,矯正自己的言行。如讀《海倫.凱勒》后學生學到了海倫:”刻苦努力,自強不息,永不言棄“的精神品質。大量閱讀充滿正能量的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同時,也給學生注入了精神糧食。
大自然的美麗、神奇、紛繁、深邃中蘊含著無限大的能量,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大自然擁抱,讓學生用自己的視覺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就能夠從大自然中感受到莫大喜悅和力量。學生會在這種力量中,放松自己,感受自己,認識自己……大自然也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最終源頭,也是激發學生內驅力的源頭。
體育既可以強身健體,又可以培養一個人的人格。學生可以從體育活動中收獲堅毅、活力,也在體育活動中學會堅持和克服困難,并把這種品質遷移到學習中來。
五、家校配合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課堂、課間活動之中,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首先對學生持認同的態度,然后再加以多次的引導,最終讓其積極主動的調整、改變和提升,用這樣的辦法幫助學生充滿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除此以外,教師作為樹立學生人格的引領者,還要和家長取得聯系與溝通。家庭是世界上最小的組織單位,但也是最溫暖的組織單位,是社會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的作用習習相關。作為父母,在孩子理想的樹建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父母引導得當,孩子的理想會很快健康的建立起來。父母引導錯誤,甚至無所作為,孩子的成長必然受到壞的影響。因此,搞好家校共育工作是培養學生內驅力的有效策略。
實踐證明,上述培養學生內驅力的方法,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意志力、思考力、獨立力,行動力。有了內驅力后,學生由以前的家長、教師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從此班風正,學風正,教師們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