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潘婷
摘要:小學是教育啟蒙的階段,對于學生后期的學習和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教育不斷改革的趨勢下,素質教育成為教學發展的主要方向。素質教育背景下,“雙減”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重要課程,“雙減”背景下,如何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創新設計,成了小學語文教師探討的重要話題。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語文教學? 作業創新設計
引言:課后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的理解,在放學后為學生安排的學習任務,課后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內容。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模式下,很多教師存在一種思想上的教學誤區,認為留給學生的課后作業越多,學生就能將語文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這樣的教學理念成為了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的阻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課后作業對于學生提高語文成績的重要作用,然后對課后作業設計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使之能成為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有效工具。
一、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課后作業缺乏實踐性。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應付考試,課后作業的內容也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識,學生在做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并沒有運用到生活中的元素,這樣的課后作業設計模式沒有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另外,學生完成作業任務時將教材作為唯一的工具,使其學習的內容無法與生活相聯系。
(2)課后作業缺乏層次性。分層教育的理念已經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指導性原則,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與分層教學的理解僅僅局限于課堂的教學內容上,或者是課后作業的數量上,而真正將分層教學與課后作業有機結合的方式是對作業內容的分層。
(3)課后作業與課堂學習內容之間缺乏關聯性。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將教學的重心全部放在了課堂教學之中,忽略了科學的為學生設計課后作業的重要性。加之市面上出現了很多與教材配套的課后習題冊等,很多教師就直接選取其中的內容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并沒有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
二、“雙減”背景下創新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1)重質輕量。所謂“雙減”,實際上就是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減少作業設計的數量。所以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重質輕量的理念。
以“生字”為例,小學生的語言水平相對比較低,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水平十分有限,所以生字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語文的重點內容。對于生字的作業安排,我通常都是采取抄寫的模式。大量的抄寫,只會讓學生學會怎么寫,但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還是容易產生記憶性的遺忘。語文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看”缺一不可,生字教學也是一樣的。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看圖識字的模式。以顏色類的生字為例,“紅、黃、綠、黑、白”等都是用來表述顏色的,如果一味地讓學生抄寫,學生的記憶會產生混亂。所以設計作業的時候,我可以讓學生在生字的旁邊用彩色水筆畫出相同顏色的圖案,圖案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緩解學生的壓力。
(2)重選擇,輕統一。教學活動都是以集體為單位,所以活動比較統一化。但不同的學生,其思維方式和興趣點都不一樣,所以學生的需求也不一樣。傳統作業布置的方式都是統一的,但要創新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教師可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以“閱讀”為例,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基礎。
例如,以《草船借箭》為例,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我會要求學生了解文章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個故事節選自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作業設計的時候,我也可以讓學生簡述《三國》中其他的故事。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合理的選擇比作業本身更重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資源,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3)重合作,輕孤身。家庭作業都是獨立完成的狀態,但采用合作的模式,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符合“雙減”的發展方向。
例如,以“課文朗讀”為例,語文作業設計中,時常會出現熟讀課文的安排,針對這一作業設計,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模式。以《小英雄雨來》為例,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小組成員自行分配角色的任務,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朗讀效果,也符合“雙減”的要求,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4)重實踐,輕說教。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語文素材,并將其融合進小學生的作業之中,設計能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的課后作業模式,使學生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生活實踐能力。這樣的作業設計模式能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也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
例如,我講解到小學語文教材中《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的內容時,我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后作業,找到一塊空地,然后自己親手種植一棵樹,親身體會種樹的樂趣,然后將自己種樹的體會寫下來,這樣的課后作業既實現了減負的目標,還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作業設計是教學的重要部分,優化作業設計可以促進教學的發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新作業設計,緊密貼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和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