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燕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其應用也正深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在文字處理,事務管理,娛樂學習,科學計算,工程設計等方面都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微型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設計提供了各種先進的技術,微處理器及其外圍設備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由于受市場需求和競爭的影響,計算機硬件技術的走向千變萬化,從一般使用者到專業人員對這種變化都感到眼花繚亂。如何選購或組裝一臺微型計算機,如何將自己的微型計算機調整到最佳狀態,如何維護微型計算機,排除常見故障等,已成為許多計算機用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的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中,普遍開設了《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本課程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和實用性很強的課程。主要內容有計算機硬件設備的外觀,性能指標,最新技術,選購策略;組裝計算機的步驟;系統設置和操作系統的安裝;系統的優化和計算機的日常維護;計算機常見故障及診斷方法等,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注重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其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全面掌握計算機硬件的組成結構,工作原理,性能指標,安裝及維護維修方法,掌握系統軟件和工具軟件的安裝與維護方法。
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能認識和了解計算機硬件系統結構的組成,了解和熟悉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品牌計算機、各種型號和類型的組件。通過學習,可以完成計算機硬件組裝,軟件安裝,進而掌握計算機日常維護的基本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適應新形式下中等職業教育突出技能培訓,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手腦并用,加強實踐性教學,必須對原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革。
中職學校《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目前的現狀,很多學校受到實驗實訓條件的限制,一方面實踐課所占的比重太小,學生的實踐操作和理論知識嚴重脫節,別一方面,由于很多設備是利用其它機房淘汰下來的機器作為實驗設備,與目前主流的機型差別很大,根本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其次在考核方面:傳統課程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時成績加期考成績的方式,雖然已經加大了平時成績年占的比例,但是平時成績往往只是單純的通過考勤、作業、實驗報告和調查報告等進行評定,沒有實踐環節的考核,考核的形式比較單一,再加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是對口升學考試科目,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只重視理論內容的學習,實驗報告的撰寫,不重視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不能真正達到該課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目標。第三,專業教師受實際條件限制,接觸硬件,尤其是主流配件的機會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知識面的拓展,想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創新難度較大。第四,過去,由于種種原因使得教師的教學只能用“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進行。今天,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適度探究等學習方式,將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諧發展、有特色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本課題的研究,是學生主體發展的需要,是教師轉變傳統教育觀的需要,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中職學校要從實訓設施的建設、實訓方案的制定、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實踐考核、實訓教師自身提高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多元化地獲取知識,以期形成適合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模式,促進“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培養和造就具有豐富的的實踐經驗和實際動手能力的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
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現狀以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市場變化需求,調查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并加以歸納、分析。研究出一套實踐教學模式,該模式要有利于企業需求、有利于學生理解、有利于教師授課、有利于能力培養、有利于素質養成、有利于技能鑒定、有利于職業發展,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增強學生信心,培養學生能力,最終達到“學有所樂,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