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杰
在數學教學中,作業與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做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深化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延伸,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無可非議。然而面對全社會一致呼吁為學生減負的大環境,怎樣做作業,做什么樣的作業,做多少作業,才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才能“減負”不“減質”,實現“減負”與“增效”的有機統一呢?經過多年教學實踐,在作業設計應該符合兒童認識事物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的前提下,針對如何“優化作業設計,提高教學效率”這一問題進行了如下研究。
一、作業設計有針對性和選擇性
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本質就是促進人的發展,面對全班幾十個基礎各異,能力不同的學生個體,設計的數學作業既要能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思維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針對教材實際、學生實際,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讓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中等生強化基本技能,優秀生優化知識結構。精心設計數學作業,就是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從課本和練習冊中,把作業題選精,或教師有針對性地自行設計數學作業,使全體學生通過做這些作業都得到人人所期望的不同發展。
二、拓寬學習空間,體現作業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的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能用到數學。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竭的數學教育資源。因而,如果作業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經常布置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作業,就能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繼續拓展與延伸,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而積極探索并實施多樣化的數學作業形式是一個重要切入口。讓我們逐步將“作業布置”轉向“作業設計”,在作業內容與形式上改革和創新,逐步實現小學數學作業方式的多樣化,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課外作業練習中解脫出來。
三、發展學生思維,體現作業的開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調控。那么,將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提出各種問題,進行大膽創新。
四、作業設計體現操作性和實踐性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美麗,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實踐活動是最有效的方法。任何數學知識都是先從實踐中得來的,再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知識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現其實用性、價值性,智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轉化為實際的能力。因此,數學作業的設計也要重視實踐性,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取得第一手材料。但僅具有實踐性而難以操作或不可操作,這種實踐性就等于空談。
知識的學習在于吸引,而不是壓制和灌輸。在作業中更應關注的是學習的過程,因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其個性發展、情感發展以及與人相處的關系比知識的積累更重要。因此,作為老師更應關注學生在做作業時的習慣行為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是否專注、是否認真、能否保持好奇心,是否快樂地做作業。千萬不能將作業作為一種限制學生玩的懲罰性砝碼。要吸引學生在作業中主動去探索學習,把做作業當成一件有興趣的事去做,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做”。
總之,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要轉變數學作業觀念,樹立一種新型的數學作業觀,努力提高布置數學作業的有效性。讓數學作業不僅僅是課堂知識的幾個鞏固練習題,更應為適應學生數學素質發展需求服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過程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安排或設計一些數量適當、難易適度、形式多樣的數學作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數學作業不僅僅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信息的工具,而且要成為開發學生的數學潛能,促進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及數學思維品質優化的途徑;最終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