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 符丹丹
作者簡介:馮亞(1996-),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國外馬克思主義;符丹丹(1996-),女,漢族,河南鞏義人,碩士研究生,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
摘 要:中越作為重要鄰邦,政治制度相同,兩國國情相似,歷史文化相通,前途命運相關,兩國發展互為重要機遇,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本文結合中國和越南兩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情和歷史,對這兩個國家的改革之路進行了簡述。然后通過縱向比較的方法,將中國與越南的社會主義改革進行比較,得出兩國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總結出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改革的經驗和教訓。
關鍵詞:中國;越南;改革開放;革新開放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09
越南與我國相鄰,自越南統一后效仿蘇聯進行改革,導致其國內出現了嚴重的社會經濟危機,使越南共產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時期,越南共產黨為了順應這一歷史趨勢,借鑒我國改革經驗,于1986年開始進行革新開放。中越共產黨人在革新開放中提出的新思路和新理念,不僅使兩國度過了生存和發展的危機,還探索出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
1 中越改革的必然性
1.1 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在經濟落后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
中國和越南兩國都是農業大國,經歷過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以小農經濟為主,本來就“家底不豐”。越南近代遭受法日殖民統治,1945年贏得獨立,但隨后持續多年的印度支那戰爭使其經濟基礎非常薄弱。1976年, 越南實施了“二五”計劃, 結果是經濟陷入嚴重危機。隨后實施了新經濟政策, 雖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徹底性。而中國自鴉片戰爭后進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土地被分割,銀兩被盤剝,清朝統治下的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后來又經歷了多年的抗日戰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戰爭后的中國滿目瘡痍。
1.2 管理體制:需要改善社會主義的活力
剛剛進入社會主義的中國和越南沒有經驗,只能以蘇為鑒、向蘇學習,建立了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但在這一過程中,盲目地學習讓兩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失去了一定的活力。
在所有制改革中,中越兩國急于求成,主張“越大越好,越公越好。”中國1953年開始社會主義改造,越南于1958年開始改造,中越兩國在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都存在要求過急、工作過粗和形式過于單一等問題。中越兩國在改造方面的不同之處是對越南的經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造成經濟的下滑、農業生產率大幅下降以及部分城市的衰落。
在發展戰略中,越南重視發展重工業,忽視了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造成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中國也拋棄了《論十大關系》中協調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三者關系的正確指導思想,1958年號召大煉鋼鐵,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在經濟管理中,越南模仿蘇聯實行“戰時共產主義經濟政策”,所有物資收歸國有,由國家統一分配,剝奪了很多人民的財產所有權;而中國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與其性質相仿,大大挫傷了人民勞動的積極性。
由此可以看出,中越兩國對馬克思主義都存在一定的教條式的理解,使得社會生產力發展與經濟體制不相匹配,導致經濟失去了活力,這成為社會主義經濟走向發展障礙的主要原因。
1.3 20世紀70年代的困境:社會危機的爆發
越南1978年攻打并占領柬埔寨,1979年又與中國打起邊境戰,這是越南出現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同時,越南繼續加速工業化投資項目,耗費大量財力,這時又遭遇自然災害,可以說是內外交困。而“文化大革命”使中國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停滯和社會混亂的狀態。兩國都面臨深重的社會危機。
1.4 社會主義國家改革潮流的影響
隨著蘇聯模式劣勢的顯現,很多國家開始反思改革。南斯拉夫第一個全面否定蘇聯模式。隨后,東歐國家也冒著被蘇聯鎮壓的風險相繼進行了改革。這些國家的改革不僅影響著中國也影響著越南,同時越南也被中國所影響,曾有人說過,中國是“摸著石頭過河”,越南是“摸著中國的石頭過河”。正是在這一系列內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中越改革開始實行了。
2 中越改革的進程
中越的改革歷程,根據改革的廣度和深度不同,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起步階段、全面展開階段和深化改革階段。
2.1 起步階段
中國的改革始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4年10月十二屆三中全會的這段時間都屬于起步階段。而越南的改革的起步階段為越共中央100號指標下達到1986年12月越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起步階段中國和越南的改革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改革兩國都是從農業入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兩國都對國有企業進行了改革,在計劃經濟的基礎上嘗試擴大企業的自主權;在價格改革方面,都以漸進的“雙規制”為方式,試圖通過“雙規制”逐步過渡到市場調節為主的制度。而中國的改革主要是以調控為主,兼及放開價格,相對來說比較謹慎,尚未遇到大的挫折。
這一階段的其他差別在于,中國還對宏觀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在改進財稅制度、銀行體制方面都有所作為,而越南只對微觀方面進行了改革,基本上沒有對宏觀經濟方面進行改革。因此,尚不能稱之為改革開放。
2.2 全面展開階段
1988年12月越南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國家工作的中心逐漸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標志著越南改革進入新階段;而中國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標志著中國改革已全面展開,改革的重點逐漸從農村轉變為城市,同時實行多層次的對外開放。
(1)農業改革方面,越共六大提出了發展糧食、日用品和出口產品的三大任務。1988年4月越共進行了深化農業體制的改革,在這項改革中基本上理順了國家、集體和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關系。中國農村改革也取得了新的進展,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突破了傳統的農業經濟格局。
(2)國企改革方面,越南在國有企業的改革中繼續擴大了企業的自主權,但是并未有大的進展;而中國在國企改革中主要采用的是農業生產的承包制。
(3)對外開放方面,越南頒布了《外國在越南投資法》,從此越南開始改革開放;而此時的中國已經形成多層次對外開放的格局。
2.3 深化發展階段
越南改革深化始于1991年越共七大,而中國改革深化始于1992年初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及同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改革的目標。
(1)農業改革方面,越南進一步完善土地制度,農戶有長期使用土地的權力,但是土地的所有權屬于國家,同時搞好其他經濟作物生產,并發展水產養殖。在中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得到發展和完善。
(2)國企改革方面,越南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淘汰掉部分企業,將部分企業進行重組合并,使得國有企業的數量大幅度降低。同時還在國有企業中推行股份化改革,由于企業自身的問題及當時思想認知的局限等因素,導致股份化改革推行非常緩慢。而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包括股份化和集團化,在改革的過程中也未取得突破性的進步。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出現了失業和社會保障等問題。
(3)其他方面,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相比于越南較快。在對外開放方面,中越兩國應加強對外資的引導和管理,避免產業地區分布不合理。
3 中越改革取得的成就與問題
中越兩國改革以來取得了諸多的成就。越南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越南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經濟增長率已連續多年保持在8%左右,是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率最快的一個國家。第二,越南對外開放的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頒布《外國在越南投資法》,該法規定了在越南投資的條件和范圍,因其極大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資。同時越南還加強了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不斷擴大對外貿易,各國也愿意與越南進行經濟交流與合作。第三,越南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貧困人口大幅度降低,就業崗位顯著增加,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保障。此時的越南已經從一個發展落后的國家變成一個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也取得了大的進展,國民經濟高度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第一,經濟高速增長。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飛速的經濟發展,堪稱改革奇跡。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也不斷縮小。第二,貿易規模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第三,經濟結構的變化。經濟的改革和增長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各種重要的結構變化。
中越兩國改革成果斐然,均實現了大發展,國內環境煥然一新,但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也留下一些問題。在中國方面變現為:一是國有企業經營狀況的惡化,引發大量失業人員等嚴重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二是在中國經濟的高速増長過程中出現的沿海與內陸、城鄉之間的差距在擴大,貧富分化嚴重。
與中國一樣,越南在繁榮的背后,也同樣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國有企業改革的不足。占越南經濟三分之一的國家機關的低效率狀態,正給整個越南經濟帶來巨大負擔。第二,外債的增加。第三,失業的增加。隨著經濟增長趨緩,城市地區的失業率呈上升趨勢,而農村地區的就業率只有約70%,農村地區的這種大量失業狀況正成為擴大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中國和越南是好鄰居、好伙伴,也是好兄弟,同屬社會主義,都面臨同樣的機遇、挑戰。中越兩國堅持和平共處平等互利的原則,進行合作與交流,推動中越睦鄰友好關系取得新進展。
參考文獻
[1]莊禮偉.越南:“摸著中國的石頭過河”[J].同舟共進,2007,(08):32-33.
[2]胡海洋,姚晨.淺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4,(020):8-8.
[3]曹云華.越南的經濟發展現狀與前景[J].珠江經濟,2008,(08):62-70.
[4]張孝田,侯志勇.越南經濟改革的現狀與前景(下)[J].東南亞研究,1997,(03):17-26.
[5]李憲京,詹德斌.中國經濟發展帶給朝鮮的啟示[J].學海,2010,(01):105-110.
[6]辛沼沿.主要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模式及對朝鮮的啟示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6.
[7]皮軍.越南的經濟改革及啟示[J].南洋問題研究,1995,(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