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人民主體觀的當代中國形態研究”(15BKS04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曹潔婷(1997-),女,漢族,浙江嘉興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人學。
摘 要: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中人類扮演著勞動者的角色并對自然界進行改造。人對自然的改造作用力確證了人的能動性的發揮,但也無法否認人的能動性發揮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也就是人對自然的受動性。這種受動性主要表現在人必須尊重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而自然規律是建立在人類社會諸多“偶然性”基礎上的客觀必然性。一旦人與自然對立沖突,人類將受到大自然嚴厲的報復。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啟示我們,要珍愛自然、敬畏自然,將自然的發展納入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揚帆起航的新起點,深入研究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對于解決國家治理中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啟示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和諧;國家治理;當代啟示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54
“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6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留下的警示時至今日仍然具有重大的現實啟示意義。新冠疫情傳播速度之快,影響范圍之廣,構成了一次空前的社會公共危機,對人類進行了嚴厲的報復,足以讓它成為人和自然關系發展史上尤為突出的案例。生態環境不僅關系民生,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每個人不能僅僅將希望寄托于他人,將責任推脫給國家,而應當著眼于自身的行動,發揮自身的主體力量,做到愛自然如同愛自身,匯聚成共同維護美麗家園的強大動力。如何緩和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建設安全、美麗的幸福家園,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給了我們方向。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是我們開啟全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理論支撐。
1 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思想的三重解讀
在馬克思恩格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中,超越了資本擴張的邏輯即無節制消耗自然本身蘊藏的價值以獲取人的利益,而追求一種和諧的共生共存。這種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思想具體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人與自然之間索取與回饋的交互關系的把握,社會與自然之間發展與保護的微妙平衡的把握以及人、自然、社會之間和諧與共生的存在規律的把握。
1.1 人與自然:索取與回饋的交互關系
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有各種各樣的物質資料以支持其日常活動的展開。為此,人類必須一刻不停地從事物質生產活動,自然界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人類得以維持生命活動的自然產品,而且提供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人在肉體上只有靠這些自然產品才能生活?!比说拇嬖谑且揽孔匀唤绲拇嬖冢@種聯系是客觀存在的,而且不只是人的肉體生活與自然不可分離,人的精神生活也離不開自然。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決定了人與自然關系的這種密切性。160多年前,馬克思將實踐引入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將自然界提高到了“人的無機的身體”這一重要地位。人的交往不只是在社會上與他人的交往,首先是人與自身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的交往。人同其他動植物一樣,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命體,自然環境是人類得以存在的首要的前提?!叭撕妥匀恢g的交換,即以人的勞動換取自然的產品。”人要生存就無法避免和自然互動與交往,這種交互關系不是人類單方面的索取,也包括人類對自然的回饋,接受自然的饋贈就應當回報自然以更好地可持續性。
1.2 社會與自然:發展與保護的微妙平衡
人腦賦予了人類區別與動物的與生俱來的才能。人對自然的能動力量的顯現是有一個過程的,是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進程不斷推進而不斷發展的?!白匀唤缙鸪跏亲鳛橐环N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边M入文明社會以前,人類對大自然來說是非常弱小無助的,外部自然界處于絕對優勢。人類也進行著一些活動,比如簡單的采集和狩獵活動。人類這時候還處于被動適應大自然的階段,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與自然界中其他的動物一樣完全順從于自然界。工業革命時期,生產力發展速度有了質的進步。有意識有目的的生產實踐活動使得人類從自然界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活資料和產品,從而表現和確證了人類自身強大的本質力量,使人類與自然界中其他生命區別開來,成為特殊的存在,使人成為圈子的中心。近代以來人類改造自然的廣度、深度和速度都是任何動物無法達到的,也是人類自身沒有預想到的?!皠游镏皇前凑账鶎俚哪莻€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泵糠N動物有每種動物單一的固定活動模式,而人類卻能夠使用一切手段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生活。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基于唯物史觀提出了“人化自然”這一概念。人化自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然有了人類活動的印記,人能動的類生活,使得“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薄皠游镏簧a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p>
但人的欲望并不是被無限放大,馬克思將辯證法運用到關于人對自然能動作用的發揮的問題上。欲望之下的人類從自然界中源源不斷地獲取資源,沒有了自然界,人類就無法生產、生活。反之,沒有了人類,整個自然生態系統依然能夠維持自己正常的運轉而生生不息?,F代科學也證明,早在人類出現以前,自然界就已經存在并且按照客觀規律不斷推進演化,上演著物種的消亡和新物種的出現,而人類只是生活于其中的一個物種。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曾指出“在工業中向來就有那個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統一’”的問題。這種統一就表現為人改造自然的能動性和受動性的統一,表現為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的問題。馬克思指出這種統一和平衡是動態變化的,指出在歷史上維持這種統一的艱巨性、復雜性、長期性。人類社會如何尋求新的發展方式以化解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維持好人與自然之間微妙的平衡關系任重而道遠。
1.3 人、自然、社會:和諧與共生的存在規律
自然規律是建立在人類社會諸多“偶然性”基礎上的客觀必然性。這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叭绻f我們需要經過幾千年的勞動才多少學會估計我們的生產行為在自然方面的較遠的影響,那么我們想學會預見這些行為在社會方面的較遠的影響就更加困難得多了?!倍鞲袼沽信e了許多人類歷史進程中出現的偶然性事件以及它們帶來的難以預料的看似偶然的必然性后果并尖銳地指出,“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比伺c自然之間的辯證關系是人與自然之間存在的一種動態的平衡關系。這種關系是脆弱的,如果人類稍稍忽視了生產力發展的無限性和自然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矛盾雙方此消彼長,便會打破人與自然之間脆弱的動態平衡。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問題還沒有成為突出矛盾,但他們已經看到了矛盾的存在并給后人指明了化解矛盾的路徑即“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比祟悘淖匀唤缰胁粩嗉橙∩a、生活資料而得以繁衍生息,但是也內在地要求人類一切活動都要在自然承受范圍之內,否則就要自食其果。
2 人與自然思想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關照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而實現人的現代化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密鑰。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思想對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在現實實踐中,需要我們厘清人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與社會主義現代化之間的關系。
2.1 人的現代化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自然界的生物圈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人類應該與其他生物平等相處,而不是濫殺動物破壞生態體系。疫情下為了阻斷病毒的傳染,人類不得不停止許多社會化生產活動。人類活動大幅減少,生態系統卻得到了意外修復。國家明令禁止野生動物的非法交易,但是捕食野生動物的現象層出不窮。表現在今天,通過疫情反映出來的我們在看待和對待人與自然關系上的突出問題主要在于一些人文明素質不夠高,仍然存在捕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并且意識不到野生動物本身攜帶大量病毒,潛在巨大危害。維系人與自然關系的平衡,必須形成全國上下從個人層面再到社會層面最后到國家層面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統一戰線。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和利益不能讓自然付出代價。馬克思關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觀點時刻告誡我們,不要忘記人類對于自然界的從屬地位。經濟生活發展迅速,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而不能忘卻我們自身從自然界發展而來,保護自然,我們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只有我們自己承擔起責任去守護。
利益驅使,欲望驅使,人類總是在逃過災難后又逐漸忘記大自然對人提出的抗議,偏離自然規律,直到致使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激化,人類的行為又在這時出現收斂。我們不能在生態環境問題爆發時再去調節自己的行為,應當具有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覺意識,這是更好地發揮自身主動性和堅持自身生態主體地位的關鍵點。將自然視為與自身對立存在的客體世界,是導致我們今天生態危機的認知偏差。人類對自然界的一次次勝利是否讓我們過分放大了人的主體力量?在歷史發展的長時間進程中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長,似乎只有人類不敢想之事而沒有人類辦不到之事,也正是在一次次看似突發的偶然性事件后讓人類回過頭來反思自身,重新審視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振聾發聵的真理。人類較之于其他生物的長處不僅是我們能動地改變自然界,更在于人類也能有意識地反思、調節自身的行為為人類未來的發展考慮,這就體現在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正確地遵從自然規律而不是違背自然規律辦事。動物和人共存于自然界之中,作為對象性存在物或多或少都會對主體產生一定影響,都會引起自然界的變化,但動物只是本能地做出反應,與人有計劃地對自然施加影響有質的區別。深刻領悟到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聯系的多樣性,學會預判我們的生產活動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多方面結果。意識到人類自身行為帶來的深遠影響并為此做出相應改變去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達到脆弱的相對平衡。恩格斯用“支配”一詞描述了人類這種對自然界有意識的對象化活動,并對人類“支配”自然界的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們尊重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使自然界以最好的狀態讓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類。沒有人與自然中其他生物的和諧相處,失去了人與自然關系平衡的系統,人類就什么也做不了。提高人的素質,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現代化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密鑰。
2.2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與社會主義現代化
唯物史觀視域下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辯證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在新的發展歷史方位下,人民對于安全、清潔、舒適、美麗的居住環境的需求和向往日益強烈和迫切。人民呼聲和反映最集中和突出的地方就是國家治理的重點方向?;诖?,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推進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我們要自覺地統一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發展。人類社會發展不能以破壞自然發展為代價。為了避免人類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對立,這就要求我們拋棄短淺的發展狀態,尋求變革。今天的中國就在進行這樣一場變革,變革定會帶來陣痛,但卻起到維持人與自然之間適度張力的積極作用。改變生產方式的本性,為人的效益和為生態環境的效益都要考慮全面。進行經濟技術開發時,反思人的觀念、人的意志強加給自然的合理性,評估給自然帶來影響的利弊大小,審慎行事,一些人類活動的烙印對自然帶來的傷害可能是不可逆的。此外,需要我們正視的問題就是自然生態環境本身存在價值的問題。人類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會讓人迷失,人類中心主義思想下產生的后果越發印證了自然界就是為滿足人類利益需要而服務的狂妄和荒謬。自然界本身蘊含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固有的,自然界對人有著重要的價值但不應該被視為在人的價值之下的依附于人而存在的工具性價值,反而是人的價值的實現有賴于自然。人的價值和自然的價值理應受到平等的對待。在重視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我們應該進一步發掘出生態環境本身的價值,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也是發展從而在生態優美和經濟落后的“偽矛盾”中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綠色發展之路。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定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只有首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才能持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努力走向和諧美麗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4]魯品越.資本擴張與“人與自然共同體”的形成——人與自然矛盾的當代形態[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1,(2).
[5]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N].人民日報,20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