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梅 都靜 仇韶榮
作者簡介:陳秀梅(1992-),女,山西太原人,法律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摘 要: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為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目前高校的網絡思政育人工作面臨一系列實踐困境,無法達到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新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高度重視、推陳出新,探尋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新路徑,推動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在新形勢下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網絡思政育人;新媒體平臺;教育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73
教育強國、人才強國是我國2035年的遠景建設目標。在“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構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推動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穩步向前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教育改革重要目標,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石,是開創教育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1 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地位與作用
當今大學生群體基本是千禧一代,是互聯網時代的“寵兒”,活躍于各大新媒體平臺,甚至有許多已經是資深網民。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加快構建高校網絡思政育人陣地是高校建立健全十大育人體系的重中之重。《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強網絡育人。提升校園新媒體網絡平臺的服務力、吸引力和粘合度,發揮新媒體平臺對高校思政工作的促進作用。網絡作為當前信息的重要載體,擁有著“短平快”的傳播特點,特別是在新媒介涌現的今天,大學生網民憑借一部手機即可盡知天下事,這為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帶來了契機和挑戰。網絡思政教育的內容形式多樣、傳播速度快、范圍覆蓋廣,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明確了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且特別強調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合理運用新媒體技術,堅持目標導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結合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推動高校網絡思政工作因時因事而新,切實提高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實效性。“教思之無窮,必知其人德性之長而利導之,尤必知其人氣質之偏而變化之。”大學是最為關鍵的人才培養時期,高校應當深刻認識到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準確把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新要求,明確我國新發展階段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向,結合大學生的培養實際,進一步搭建好高校網絡思政育人的主陣地。
2 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面臨的現狀和困境
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為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帶來新的生機,特別是全新媒介的百花齊放,促使網絡育人得到進一步多元化發展。抖音、快手、QQ、微信、微博、B站、論壇等新媒體平臺,早已成為大學生了解時事政治、開展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特別是疫情期間,騰訊會議、中國慕課、釘釘等網絡平臺,為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而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也由此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也深深牽動著我們太原理工大學師生的心。太原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立足當下實際情況,結合學院特色,積極響應號召,特別開設微信公眾號“抗疫專欄”,將專欄分為三部分內容:“抗擊疫情,眾志成城克時艱”“抗擊疫情,土木在行動”“戰疫關頭,土木學子這樣做”,并于同年2月15日發布了“防控疫情,土木與你同行”主題教育活動征集令。此后陸陸續續收到了許多師生的投稿,公眾號平臺以“土木學子愛心助力抗擊疫情”“最美筆記”“千里送祝福”“學霸有話說”“輔導員有話說”等幾個版塊的內容進行了32期主題教育系列推送活動。此外,學院還組織開展了其他豐富的線上主題教育活動,例如“實踐激揚青春志,奮斗成就中國夢”——土木學子暑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集錦活動5期、“師恩情深 感謝有你”主題教育活動3期、“疫”路上,我與你同在——土木學子抗擊疫情紀實活動20期、“朝陽吾輩 闊步征旅——手心相牽 助力成長”活動5期、“春回大地 鋒暖人間——土木人以雷鋒精神書寫志愿青春”活動5期、“心靈之旅,助力成長”——“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11期、“感恩師友憶往昔,桃李不言自成蹊”——“我和我的導師”研究生征文主題活動4期、畢業生青春紀念冊系列活動4期、“七個一” 2021 屆研究生畢業主題教育系列活動6期等。
太原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為3485人,每一篇推文的閱讀量在300+;轉載量為150+。總體而言,我院的微信公眾號內容較為豐富,形式變換多樣,基本覆蓋全院本碩博學生,共計1400余人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官方公眾號已發文超過200篇,總字數超過20萬字,總體閱讀量超過10萬,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然而,與學校以及其他學院新媒體平臺的推廣和應用還存在一定差距,經過筆者分析發現,就學院的主題教育系列活動而言,最開始推送時作品的閱讀量可以到600+,但是之后同系列的推送作品就只能保持在300-400左右的閱讀量,顯而易見,大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敏銳性比較強,但保鮮期比較短。近期一篇《想把我說給你聽》的文章,閱讀量達到了迄今最高值1147,究其原因主要是“引人眼球的題目、簡潔美觀的排版、真情實感的內容”的三方通力合作,讓人有興趣點擊閱讀。這也恰恰印證了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一個要點也是難點——如何從大學生的興趣和視角入手,探尋適合大學生的網絡思政教育途徑。
此外,基于學院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和管理,以及學校其他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開展,目前網絡思政育人工作還面臨后述三點困境:第一,校院兩級網絡思政育人機制創新改革滯后。校院兩級未形成完備的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小組,開展網絡思政育人工作思路狹隘,沒有建立健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體系。第二,從事網絡思政教育的工作者缺乏足夠的專業性。一些高校網絡思政工作者還是停留在最初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網絡思政育人模式,沒有將新發展理念融會貫通,對“十四五時期”我國構建的網絡思政新格局缺乏足夠的重視。第三,大學生主體好奇心強、辨別力弱,易受網絡信息的沖擊和影響。校院新媒體平臺的推送內容大多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網絡思政育人的實際成效大打折扣。
3 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優化對策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1年工作要點》中指出,要深化網絡思政守正創新。發揮大學生習慣使用的網絡應用平臺傳播優勢,增強正面宣傳吸引力和有效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將新媒體平臺作為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陣地,結合學校實際,守正創新,切實提升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1 建立健全校院兩級網絡思政育人體制機制
首先,高校應當建立健全網絡思政育人工作體系,根據大學生的在校培養方案,不斷完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體系,修訂相關校園網站建設、新媒體平臺管理、網絡信息安全等制度規范,筑牢網絡思政育人的基礎建設;其次,要構建校院聯動的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小組,改進和完善網絡輿情的預防和處置方案,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責任制,精準研判,及時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據其所需而調整網絡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最后,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適時利用新媒體平臺,拓寬網絡思政育人的新思路,找準網絡思政育人的新方向,創新網絡思政育人的新方法,抓牢新媒體視域下的網絡思政育人話語權。
3.2 加強高校網絡思政育人隊伍建設
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定期和不定期地通過專題學習、培訓、講座的方式,汲取深層次的網絡思政育人“養分”,提升精準開展網絡思政育人工作的必備本領,例如有針對性地開展網文寫作、視頻編輯、H5制作等學習,并利用工作之余,觀看提高審美的書籍和視頻,提升自己的專業審美標準,從整體上提高個人專業素養,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并且,要及時學習新的教育方針政策,創新教育輔導方法,與學生形成良性互動,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以期達到網絡思政育人的既定目標。
3.3 增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責任意識
信息化時代也伴隨著“碎片化時代”的到來,碎片化的信息容易引發網絡輿情,加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還處于“塑造期”,對網絡信息的辨別力相對較弱,容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和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網絡思政教育工作,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網絡思政育人模式,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強調對不良網絡信息必須提高警惕,杜絕轉載評論一些不明真假的敏感信息。進一步加強新媒體平臺對于“身邊人身邊事”、社會志愿服務等的正能量宣傳報道,讓學生感受來自榜樣的力量,勵志篤學,勇于承擔起青年一代的使命和責任。
3.4 搭建高校網絡思政育人的動態矩陣
以學生為本,兩條縱線深入,一條橫線貫穿。一條縱線是要加強校院兩級的官方媒體平臺資源輸出,整合開展網絡思政育人的輔導員工作室,利用抖音、快手、QQ、微信、微博、B站等熱門媒介平臺,聚焦青年學生群體,開展優質網絡思政教育資源的共享,打破常規模式,盡可能地豐富線上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著力打造符合千禧一代的大學生網絡思政育人新陣地。另一條縱線是根據不同層次的本碩博學生發展特點,以及學校現行的網絡思政教育情況,并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其喜聞樂見的方式制作教育內容,開展教育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浸潤學生的思想品格,塑造學生的認知觀念。此外,要重點加強對學生干部、黨員、新媒體部門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培訓,使這一學生群體成為高校網絡思政育人的可靠助手。一條橫線是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就不同專業的特點,將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發揮學生特長的同時使他們對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入腦入心。例如藝術生的思維比較發散,有一定的舞蹈繪畫功底,那么可以針對這部分學生開展他們比較感興趣的網絡思政教育活動,如“誠信有你”書畫作品征集活動等。通過“三線齊下”的方式,構建高校網絡思政育人動態矩陣,不斷擴大網絡思政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Z].教思政(2020)1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1年工作要點[EB/OL].http://www.moe.gov.cn/s78/A12/gongzuo/yaodian/202103/t20210317_520288.htm.
[3]張江藝.“十四五”時期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的時代內涵和發展邏輯[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6):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