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婷
摘 要: 聾生受自身殘疾的影響,語言、語句了解很少,特別是低年級的聾生,不會也不懂交流,更不會看手語。因此,管理低年級聾生可謂難上加難。筆者多年聾生班主任的工作實踐證明,充分了解聾生的心理、認知特點,用直觀教育、榜樣教育、幫扶教育、耐心教育,能有效地管理好低年級聾生。
關鍵詞:低年級聾生? ?管理? 良好習慣? 養成
聾生受自身殘疾的影響,語言、語句了解很少,不會也不懂交流,更不會看手語,聾生剛入學時的習慣養成,是聾生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怎樣有效的做好這項工作,為聾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呢?通過筆者多年來擔任低年級聾生班主任的工作實踐,我認為以下幾種方法,有利于低年級聾生班級管理。
一、直觀教育,有效溝通
聾生剛來學校時,年齡較小,啥都不懂,老師說的,聽不到,打的手語,也看不懂。在對聾生的教育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溝通是有效教學的最大障礙。但是他們視覺敏銳,形象思維占絕對優勢。因此,運用直觀教育,可以讓抽象的語言具體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為此,我幾乎每說一句話就要手舞足蹈的演示,用具體形象的動作來表示句子的意思。很多時候,還得請學生來參與表演。就這樣,我的課也就成了表演課。班會課上,為了讓學生明白我的意思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先把正確的做法示范一遍,伸出大拇指,點頭微笑;再示范一遍錯誤的做法,伸出小指,做出嚴肅的表情。讓學生明白對錯、分清是非。為了讓學生明白如何做好大掃除當中的整理書架工作,我把整個過程示范,從打水、洗抹布,到從里往外擦、再洗抹布,再到擦完書架放回書本。讓學生在不懂手語的情況下明白整理書架的具體過程。
二、榜樣教育,有效激勵
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不僅適用于成年人,適用于兒童,更適用于聾生。善于模仿是聾生的天性。聾生雖然聽力上損失,但視力上彌補了很大的缺陷,模仿能力特別強。榜樣教育能幫助聾生理解和感受,并易為他們所模仿。當班上某個同學在某一方面表現優秀時,我及時在全班表揚。聾生的家庭環境大多不富裕,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的物品。為了讓其他同學模仿、學習,對表現優秀的、有進步的,我及時發放代金幣。聾生拿到了代金幣,就可以去“學校商店”換取相應的物品。這使聾生學習榜樣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并逐步使聾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使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性的行動,從而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幫扶教育,有效帶動
由于聽力受損,聾生思維發展也有所制約,思考問題比較僵化、呆板,特別是低年級聾生年齡較小,手語掌握得不多,認識理解能力特別有限,完全靠老師進行教育,學生的良好習慣養成也較慢。在學生中開展“大手拉小手”幫扶活動,讓他們以大帶小、以強帶弱,不僅可以督促小的、弱的改掉壞習慣,幫助其盡快養成好習慣,同時可以培養他們團結互助、樂于助人的意識。
四、耐心教育,有效引導
有些要求,看似極其簡單,低年級聾生卻因聽力殘疾、以及特殊的心理、認知特點,很難理解,更難落實。教學中哪怕一個詞語,有時候都要花上一節課的時間來講。因此,對于聾生而言,教育不可急于求成,而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放緩心態、放慢腳步,努力發現聾生身上的閃光點,審時度勢,因勢利導。
總而言之,只有充分了解低年級聾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特點,并運用符合聾生心理發展特點的教育方法,用愛心、細心和耐心,去澆灌這些有殘缺和瑕疵的花朵,我們才能靜待花開。
參考文獻
1、許華紅.行為改變技術[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0.
2、汪飛雪,吳靜.聽覺障礙學生教學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