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鶴?徐興軍?張楚云?邵淑麗?宋緒昆?單詠武
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要主動地參與學習,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這與BOPPPS教學模式的設計初衷相符。BOPPPS教學模式包括導入、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總結這6個教學環節,改進后的教學模式將前測環節移至課前進行,將后測環節移至課后進行,以“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為例,將改進后的BOPPPS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為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提供可借鑒的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改進后的BOPPPS教學模式;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參與式學習
BOPPPS教學模式起源于加拿大的培訓機構,是一種以參與式為主的課程設計模式[1],包括導入、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總結這6個教學環節,改進后的教學模式將前測環節移至課前進行[2],會更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基礎,并能為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基礎預留充足的時間;將后測環節移至課后進行,會更有利于學生鞏固完善所學知識,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一、將BOPPPS教學模式改進后在“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章第1節的內容。教材從問題探討引入,探究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元素組成,闡釋化合物的存在方式,層層遞進,使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為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2、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元素和化合物的相關知識,擁有基本的實驗能力,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傳授新知識,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本節課內容,認同生命的物質性。高一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還不夠強,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討論。
(二)教學目標
1、生命觀念:
(1)認同生命的物質性及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2)認同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細胞執行各項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2、科學思維:
(1)能從不同生物中總結出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2)能歸納物質鑒定類實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科學探究:
(1)探究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關系。
(2)動手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4、社會責任:
日常能合理搭配膳食,預防疾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檢測。
2、教學難點:
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檢測。
(四)教學實踐過程
1、《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學過程
(1)前測環節
教師活動:發放導學案,引導學生提前熟悉本節課內容,學生完成后教師回收批改。
學生活動:課前預習,完成導學案。
(2)導入環節
教師活動:PPT展示圖片:珊瑚和珊瑚蟲、石頭和生石花。提問:為什么它們形態相似,但珊瑚蟲和生石花卻有生命,珊瑚和石頭卻沒有生命呢?
學生活動:觀看圖片,思考回答問題。
(3)學習目標環節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本節課學習目標。簡述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說出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分析幾種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相關化合物的實驗步驟。
學生活動:思考、記憶并書寫。
(4)參與式學習環節
教師活動:帶領學生觀察教材中地殼和細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提問:能從表中發現什么問題?將學生分組后組織學生做游戲,每人輪流說出一種元素,同組其他同學快速回答該元素屬于大量元素還是微量元素,回答快速且準確的學生獲勝。講解3個實驗原理、實驗目的以及注意事項,將學生分成9組進行實驗,每組5人,為節省時間、保證實驗成功率,每3組各自做同1個實驗。期間教師巡視引導學生完成實驗。
學生活動:觀察含量表,回答問題。學生分組做游戲。處理實驗材料,分組實驗。
(5)總結環節
教師活動:各組學生代表上黑板制作本節課概念圖,同組同學補充完善。師生共同回顧知識,了解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提醒學生鞏固完善目標知識。
學生活動:完成概念圖,明確學習目標達成情況。
(6)后測環節
教師活動:根據課堂內容設計探究性問題檢測學生課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吸收程度,學生完成后回收批改。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什么?檢測還原糖、蛋白質實驗中,為什么要留出一部分樣液?
學生活動:分析、思考并問題。。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將前測環節以填寫導學案的形式移至課前,能使教師提前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為學生掌握課上應有知識儲備預留充足的時間,增加知識量,提高課堂效率。在參與式環節以師生問答和小組討論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結語
將BOPPPS教學模式改進后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科學思維能力,活躍班級課堂氛圍,對推進生物學教學改革具有積極意義,是值得推廣的一種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瑤.基于BOPPPS模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師生交流的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 2017.
[2] 穆華.BOPPPS模型及其在研究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陜西教育,2015(10).88-89.
作者:翟鶴(1997.0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職務/職稱:學生,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齊齊哈爾大學生命科學與農林學院,研究方向:教學生物,單位所在的省市和郵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161006)
基金項目:齊齊哈爾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項目編號:YJSCX2021105);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SJGY2018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