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玉喜
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講話高屋建瓴,富有哲理,字里行間都閃爍著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如沐春風,耐人尋味;講話情真意切,娓娓道來,字字句句都蘊含著總書記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限摯愛,對文藝工作者的無限期望,直擊靈魂,催人奮進。曲藝作為文藝的“輕騎兵”,面對新形勢,踏上新征程,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提質提速,奮斗奮進,奮力蹚出一條新時代的曲藝品牌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
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就是要突出曲藝的時代性,緊跟中國之進,緊隨時代步伐,緊扣時代脈搏,緊貼時代主題,挖掘時代價值,高揚時代精神,全力叫響“時代曲藝”的品牌特色。
曲藝只有緊跟新的時代,才能與時代同頻共振,只有站在時代潮頭,才能切身體悟到時代的律動,只有乘時代之勢,揚時代之風,才能更現實、更貼切、更精準地為時代加油鼓勁,讓時代精神煥發光華,從而在發展的大潮中,真正肩負起時代的責任和擔當,起到有力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中國曲協聚焦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大主題,舉辦“新時代曲藝星火扶貧工程成果巡禮展演”曲藝專場,講述各族人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感人故事,演繹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的生動實踐;在慶祝改革開放40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曲協發動全員創演節目,先后舉辦“向人民報告”“向人民致敬”“向黨報告”等優秀曲藝節目展演,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歌頌奉獻之美、奮斗之美、信仰之美,展現時代巨變,頌揚時代精神,全力唱響時代強音。
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偉大的建黨精神需要弘揚,英雄的時代楷模需要宣揚,飛速發展的時代需要鼓與呼,發展奮進的力量需要凝聚激發,人民群眾的渴求需要回應滿足。作為新時代的曲藝人,一定要樹立起強烈的時代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提煉時代主題、萃取時代精華,以時代曲藝的獨特魅力,全面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全心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呈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
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就是要突出曲藝的人民性,堅守人民立場,深入人民生活,飽含人民情懷,回應人民之呼,滿足大眾需求,全力叫響“大眾曲藝”的品牌特色。
總書記的講話明確指出了文藝創作的坐標和方向,標注了藝術的交匯點,這個點就是生活和人民的交叉點;這個點就是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重心點;這個點就是打造精品的制高點。只有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文藝方向,聚焦“人民”這一中心,以民為本、為民所愿,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創作才不偏離方向,不脫離群眾。
曲藝之所以能夠廣受人民群眾喜愛,其要義就是唱的是老百姓身邊的事兒,品的是老百姓自己方言的味兒,演的是老百姓熟悉的勁兒,聽的是老百姓發自內心的趣兒。牡丹獎作品長子鼓書《臘月天兒》,亮點就在于真正讓百姓身臨其境,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夜的歡聚,蒸黃蒸、備年貨、掃灰塵、剪窗花、貼對聯、放鞭炮、掛燈籠、拜大年等各種場景描述,都是老百姓曾親歷親為的情形,說的是老百姓,唱的是老百姓,演的是老百姓,當然倍感親切。具有700年歷史的馬街書會,每年農歷正月十三,全國各地成百上千曲藝人負鼓攜琴,不計報酬,匯集于此,以天作幕,以地為臺,把為民說書亮藝作為從藝天職,把積極向上、說盡天下作為豪情壯志,“為人民抒懷、為人民放歌”正是這一田野里曲藝盛會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真諦所在。
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廣大曲藝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苦練硬功,下鄉進村,走訪上門,拜人民為師,時時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曲藝作品的最高標準,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讓曲藝的舞臺真正成為人民的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學習前人的禮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競勝之心,增強自我突破的勇氣,抵制照搬跟風、克隆山寨,邁向更加廣闊的創作天地。
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就是要突出曲藝的創新性,奮發有為,奮力進取,融入新思想,鼓起新干勁,尋求新突破,打開新局面,全力叫響“創新曲藝”的品牌特色。
創新打開新天地,創新激發新動能。近年來,中國曲協扶植曲藝作家創作,挖掘曲藝家的創作潛能,激發向上向前的內在動力,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曲藝作家張文甫先生致力于曲藝創作和研究,他把《弟子規》用通俗易懂的曲藝形式加以改編創作,將《弟子規》中晦澀難懂的詞句通俗化,同時注入新的內涵,構成完整的故事,50段唱詞,50個故事,既是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吸取其中的精華,把對人生的感悟、哲理、思辨用曲藝的手法高度凝練出來,而且朗朗上口,把中華民族所倡導的禮儀、孝敬、品德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不僅繼承了原作的思想精髓,更重要的是注入新的思想內涵,成為孩子們啟蒙教育的讀物,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影響。
創新拓開新領域,創新激發新活力。近年來,中國曲協編輯出版一系列傳統文化曲藝經典,在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2013年啟動12本曲藝本科教材的編寫工作,歷經8年時間,凝聚數百位曲藝工作者的心血,于2020年底全部出版。2015年至2021年,連續7年向教育界、文藝界、藝術界發出倡議,釋放加強新時代曲藝學科建設的積極信號;2015年至2018年,全國政協委員姜昆、董耀鵬同志連續4年向全國政協提交有關曲藝學科建設方面的提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近日曲藝終于被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真正搭上了現代高等教育的快車,讓曲藝正規化教育躍上一個新臺階,極大地推動了曲藝的科學發展、創新發展。
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廣大曲藝工作者一定要把握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既要守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深諳曲種的前世今生,多向老藝人、老前輩請教,又要敢于打破界限,融會貫通,創新開拓,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實現新的超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國人民歷來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懷,當代中國文藝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
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就是要突出曲藝的開放性,汲取曲藝精髓,探尋曲藝價值,拓寬曲藝視野,立足中國大地,放眼世界舞臺,靠精品力作走出國門,打開世界之窗,叫響“開放曲藝”品牌特色。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曲藝作為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讓優秀的中華文化讓世界人民共享,彰顯了大度情懷和大國擔當。
近年來,中國曲協在曲藝對外交流、傳播推廣方面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舉辦“中華曲藝云欣賞”線上展播、巴黎中國曲藝節、國際藝術幽默周、國際說唱藝術研討和“妙曲弦音—中日曲藝彈撥樂器的對話”等線上交流,向海外觀眾展示了最能反映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和曲藝藝術特色的作品,四川清音《蜀繡》、南音《海絲航天頌》、相聲《老外看中國》、長子鼓書《小兩口回娘家》《梁祝》、潞安大鼓《割肉還娘》等一批優秀作品登上國際舞臺,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同時,也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整體水平的提升。
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廣大曲藝工作者一定要確立新發展理念,放開眼界,開闊胸襟,以曲藝為橋,讓中華文化在世界舞臺綻放光彩,讓中國之美為世界人民共享。同時,自逼加壓,挖掘世界認同的價值理念和動人故事,創作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做到手中有資源、手中有渠道、手中有品牌、手中有素材、手中有作品,隨時隨地滿足國際傳播需要,在潤物細無聲中展現中國氣派、中國風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
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就是要注重曲藝的文明性,一方面是曲藝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文明實質,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健康向上,傳承文明;另一方面是曲藝工作者的文化素養和文明品行,必須堅守藝德,德藝雙馨。作品、做人,立業、立德,兩者相輔相成,雙輪驅動,全力叫響“文明曲藝”的品牌特色。
“說書唱戲勸人方”,曲藝崇德向善、鞭笞丑惡、辨析忠奸,很多傳統的價值觀、倫理觀和道德觀,都是通過說書唱曲等曲藝活動來傳播。曲藝作為意識形態、引導群眾思想的載體,必須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植家國情懷、道德信念、真理意識以及民族文化歷史認同感,弘揚生活之美、人格之美、信仰之美。否則,就會失真、迷向、錯位,將人們引向歪路、邪路、錯路。
立業先立德,為藝先為人,一直以來,中國曲協從維護黨的形象出發,始終引導曲藝工作者把崇德尚藝作為人生的必修課和基本功,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曲藝行業生態。 陜西盲藝人韓起祥老前輩,一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先后創作《劉巧團圓》《翻身記》《我給毛主席去說書》等570多部作品。1959年10月延河大橋落成剪彩時,他要寫一部關于大橋的作品作為獻禮節目,向革命圣地延安表達自己的敬仰。但他只能摸到橋面而看不到橋下,于是就讓兒子用繩子把他綁緊,吊在橋下,用手親自去摸大橋的構造,終于寫出膾炙人口的陜北說書《看大橋》。韓老的身體力行樹起了曲藝人的風骨和標桿,應成為新時代曲藝人學習的榜樣。
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廣大曲藝工作者必須緊緊抓住“德”這個安身立命之根和“藝”這個成就事業之本,把為人、做事、從藝統一起來,時刻牢記承擔的社會責任,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守好行規、珍重行業,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德藝雙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質兼美的作品,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
筆下流淌著良心,字句蘊含著理想。今天,面對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文藝工作者發出的號召和殷殷囑托,廣大曲藝工作者一定要認真貫徹,深刻領會,牢記于心,落實于行,樹起遠大理想,堅定文化信仰,堅守職業操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全力叫響新時代的曲藝品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征程上,蹚出曲藝新路,扛起曲藝擔當,作出曲藝貢獻!
(作者:中國曲協曲藝創作委員會秘書長、山西省曲協副主席)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