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順娟
摘要:職業學校作為培養直接參與生產、技術、服務、管理一線工作人員的學校,因此,提高學生技術水平,增強學生素質是職校的奮斗目標。那么,如何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更有用的人,以適應社會的選擇,是每一位職校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教學觀念;教材;教法;課堂語言
中職語文教學的根本是能力教學,包括兩個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礎語文能力的提高,二是專業能力的提高。中職語文教學十分強調實用性、實踐性特點,強調為專業服務的意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一定要轉變
為使中職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語文教師首先就要在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摒棄對中職生的不良和不恰當看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新理念,引導學生去追求進步。具體做法如下:
(1)摒棄舊觀念,樹立新理念
為了能夠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并樹立全新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首先必須做到提升自己的素質。古人有云:“嚴師方能出高徒”。但是按照現在的新形勢,“只有素質高的教師方能培養出素養高的學生”這樣的表述才更為準確可靠。每一名語文教師的學識水平、人格魅力、育人意識和觀念、對教材的駕馭能力、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等對于其學生的語文素養甚至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深刻的影響。
(2)培養人文教學意識
教學中,課堂的氛圍應該是民主的、寬松的,教師不應該隨意的左右學生的思維,不能草率的肯定或者否定學生的觀點。課堂上是能夠產生多元的信息交流互動的場所,學生的自我意識也會從中覺醒。作為一種對基本人權的尊重,教師也應該給予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還要多與學生進行共同探究和學習,使教師和全體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上有充足的多向信息交流的機會。作為一種人文關懷,教師也不能因為中職生的基礎差,就輕易的抹殺了他們可能的進步機會。其實差生往往更希望獲得贊揚和肯定。
二、把握新教材體系,用活新教材
從縱向看,新教材以“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編排,滿足了各個層級的學生需求;從橫向來看,新教材則以“閱讀與欣賞”、“交際與交流”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編排,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實際選擇教學內容。這種以排除了學科本位的知識序列的線性編排,富有職業教育特色,但是我們必須切記,教材畢竟是基本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做到全面熟悉,針對學生實際、學校實際、專業實際適時選取教學內容,同時也不必做教材的奴隸,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做到依據學生應該達成的應用能力,恰當選取,靈活取舍,并增添合理的教學資源。譬如我在上《群英會蔣干中計》一文時,就提前布置學生利用班級的網絡媒體觀看了《赤壁》,并附加了要求:“在看時,要注意電影里的人物語言與我們書上語言有哪些異同?”這樣自然整合課內課外資源,讓學生有目的去看,在上這篇古典小說時,學生感到饒有興趣,不但關注了人語言的表達效果,而且順利理解了幾個人物形象,效果非常好。總之一句,教師應合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教學方法應講練結合,以練為主
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當務之急是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切實抓好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尊重職業教育規律的體現,也是我們對過去的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選擇。過去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獨角戲”,語文課甚至成了“滿堂灌”的代名詞,語文教學走進了“高消耗、重負擔、低質量”的死胡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應講練結合,以練為主。
(一)學生的手動起來。在課堂上,我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方法,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讓學生的口動起來。針對中職學生不愿主動發言的狀況,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在班內交流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并讓學生在每一次討論交流中得到鍛煉。誦讀也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種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我們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站起來得到鍛煉。在教學中我采用自讀、提讀、齊讀、小組分工誦讀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的口動起來,這樣既營造了一種好的學習氛圍,又能讓每一個同學都有自我鍛煉的機會。根據語文教學和專業的需要,還可以在老師指導下,加強學生的朗讀、背誦、對話、表演等語言訓練,形成較強的口語能力。
四、注重課堂語言運用
對于借用語言傳遞信息的課堂教學來說,教師個人的語言運用不僅可以表現其文化修養的深度,也可以表現個人素質的高低。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可以引入輕松的話題,運用笑話或表達技巧,營造幽默寬松的課堂氛圍。
首先,老師的普通話要標準,不讀錯音、不念錯字。語音面貌體現的是語文老師的專業素養,一旦出錯,需要及時更正,如果學生在當面提出,可以巧妙的夸一句“我故意讀錯的你能找出來,真不錯!”不僅能緩解尷尬,也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其次,教師不能可以過度自夸。過于驕傲、愛夸夸其談的老師在學生們眼里得到的往往不是尊敬而是鄙夷,這就要求老師要以謙遜的態度對待學生。例如老師如果自恃普通話講得十分標準,自比播音員,因此一味在課堂自己朗讀課文,而忽略學生的存在,那么一個人的課堂勢必是無趣的。
最后,課堂提問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在學習《長江三峽》這篇文章的時候,先讓學生聽《三峽的孩子愛三峽》這首歌,然后根據這首歌提問:“三峽有哪些特征”、“誰知道關于三峽的更多信息?分享給大家聽聽”,問題不拘泥于課文內容,將視野拓寬,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三峽的興趣。例如在《沁園春·雪》這首詞的教學中,老師提問“誰能說說怎么將漫天飛雪的景象畫在紙上?”這一提問會引發學生熱烈的探討。因為雪是白色的,直接將這一景物畫在白紙上是不可能的,需要通過其他物體的反襯。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職語文教學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應該根據職專學生的現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職業特點,增強實用性,在形成綜合職業能力上下大功夫,才能為學生接受,讓家長放心。
參考文獻:
[1]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張睿鵬.課程教育研究.2020(52)
[2]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與建議[J].王娜嘉.現代職業教育.2021(08)
[3]中職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J].丁永江.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