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
摘 要: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教學體系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文將針對統計學這一課程,對中職學校統計學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進行探討,并提出幾點可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校;統計教學;教學模式;策略探討
引言:
在中職教育中,統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的必修課程,該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是:測定、搜集、整理和分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相關數據,并根據這些數據提出科學方法論。統計學課程具有極強的抽象性、邏輯性,還有很高的計算要求,這對于大部分的中職學生來說是一大學習難點,但這門課程對于學生后期的專業知識學習是極其重要的。因此,筆者將針對中職統計學教學模式、教學改革展開探討。
一、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催化劑。因此,在課程教學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和調動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興趣,在中職統計學課程教學中自然也是如此。在中職統計學教學中,難免會有很多較為抽象、邏輯性強的知識,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困擾,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學生對于統計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也都在逐漸喪失。基于這樣的現實情況,教師就需要采取措施將那些抽象的、邏輯性強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繼而為學生創設出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興趣、才能促使學生更為主動、更為積極地投入課程學習中[1]。關于如何采取措施將那些抽象的、邏輯性強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筆者提出了“借助多媒體設備”的策略。例如,在教學中職教育中《統計基礎知識》這本教材中的“課程介紹、統計的含義”的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對“統計學”這門課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讓學生掌握統計的含義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掌握統計研究的對象和特點。倘若教師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只是照本宣科,用生硬的語言為學生讀取生硬的教材文字;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其實是沒有興趣聽的,就算聽了他們也無法很好的記住和理解。這個時候就需要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諸如“《統計學原理》課程介紹”“統計學學什么課程”“統計課程總覽”等短視頻。在視頻的觀看中學生能獲得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刺激,能更好地聽取、記憶和理解視頻中對“什么是統計學”“統計的含義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統計研究的對象和特點”這重點知識。總而言之,借助多媒體輔助中職統計學課程教學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他們的視野,繼而提高課程教學效率。
二、嘗試轉換師生的角色,讓學生成為“小老師”
在傳統的中職課程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采取著“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式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導致學生的學習變得非常的被動,這樣也背離了新時代素質教育中提出的“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的教學理念。在新時代教學理念的要求下,教師們要嘗試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筆者在此提出“嘗試轉換師生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程的小老師”的策略[2]。就以教學中職教育中《統計基礎知識》這本教材中的“統計數據的靜態分析”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在授課前選取幾位學生為他們布置“小老師講課”的任務,并給每個學生規定不同的知識點,要求他們結合教材和課件學習自己的部分知識點,最后在課堂上為大家講解。針對于這塊內容和課堂教學的時長,教師可以選取三名學生,并為他們依次劃分出“總量指標的意義、種類”“相對指標的概念和作用”“平均指標的概念和作用”這三塊知識點。轉換師生角色,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成為課堂的小老師進行講課,繼而教師再進行評價和補充。這樣不僅可以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能很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提高。總之,該教學策略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時效性。
三、結合生活實際案例,幫助中職學生理解知識
統計學其實是與實際生活緊密關聯的一門課程,且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的很多領域。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們可以基于所教學的統計學知識結合一些生活實際案例,以此讓學生意識到統計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應的統計學知識,以及培養學生對于統計學的應用意識[3]。例如,在教學中職教育中《統計基礎知識》這本教材中的“統計調查”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便可以舉例實際生活中的一些調查統計的實例,如針對某市的學生近視情況調查;涉及全國范圍內的人口普查;我國每隔10年進行一次的、逢“3”的年份進行的第三產業普查;我國每隔10年進行一次的、逢“5”的年份進行的工業普查等等。通過這些實例的引入和介紹,擴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深刻意識到統計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中職學生應用知識
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因此,在中職統計學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們除了注重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知識,更要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在教學中職教育中《統計基礎知識》這本教材中的“相關分析——相關圖表和相關系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深入社區,走進社會,對某個課題進行調研和數據統計,繼而根據數據編制相關圖[4]。在相關圖的編制中利用直角坐標系第一象限,將自變量置于橫軸上,因變量置于縱軸上,繼而將兩變量相對應的變量值坐標的形式描繪出來。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們相互幫助、團結協作,學生們對理論知識進行實踐,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根據自身的學習和教學經驗對中職學校統計學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進行探討,并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教學策略。希望能為不斷提高中職統計學教學質量和效果、進中職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褚麗娜. 培養中職生數據分析素養的教學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
[2]李荔. 中等職業學校統計基礎教學改革[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05):119-121.
[3]蘭自珍,楊佩霞. 項目驅動教學法在中職統計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J]. 職業教育研究,2010(06):84-85.
[4]劉寶恒. 淺析中職統計教學改革與創新[J]. 時代金融,2018(0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