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莎
摘要:對參股股權管理一直是GK公司股權管理的難點,本文主要從GK在參股企業股權現狀出發,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闡述主要對策.
關鍵詞:參股企業;股權管理;管理措施
引言: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了擴大經營或者提高上下游協同,基本都會小比例投資部分公司股權,而作為參股企業股東,持股比例小、信息不對稱,造成管理缺位的現象比比皆是。GK公司從“盤活存量”出發,開展了加強參股股權管控管理,有效的提高了資產質量。
一、GK公司參股企業情況
GK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為HB省工貿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成立時部分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參股企業均是經省委省政府批準劃入的。成立至今公司一直追求“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因此多年以來對劃入的資產相關產業加大了投資管控,多年來的發展,使參股公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
據統計,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GK公司直接、間接參股企業32家,投資成本總計206530.12萬元(其中停產停業企業涉及投資成本27224.78萬元),其中23家為正常持續經營企業。累計獲得參股企業現金分紅92111.22萬元。GK公司僅向其中22家參股企業派駐了董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
二、GK公司參股企業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投后管理意識
GK公司作為HB省資本運營公司,前期發展過程中注重對現有產業的整合擴大,致力于對實業板塊進行擴張,形成了目前多板塊、多公司的經營格局。但長期以來形成的投資模式使得GK公司在投資上只注重前期投資管控,對投資完成后的股權管理,特別是對參股股權的管理缺乏足夠的管理意識。作為小股東,其本身對于公司的持有股權比例就較小,話語權較弱,自身缺乏主動管理意識,更是直接造成了GK公司對參股股權管理的缺位。
(二)缺乏明確制度規范
GK公司作為集權化管理集團公司本部,其對控股公司實行了強管理,其投資、經營、財務等均在公司有明確的制度規范,對經營的考核、人才的選用等方面也有較為完善的制度規定。但對參股股權管理一直未成體系,部分管理規定零散的分布在其他制度中,未成體系,從制度規范上直接制約了公司對參股股權的管理。
(三)缺乏專門化管理部門
GK公司對參股股權管理的職能零散的分布于多個部門,沒有專門負責的部門,如涉及委派到被投資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由資產經營部負責,涉及參股公司投資、股權轉讓等由戰略投資部負責等,這樣的職能分布直接造成看似GK公司本部多個部門都有參股股權管理的職能,但又沒有專職負責的部門,很容易形成在某一事項上部門職責不清,責任不明有情況。
(四)缺乏對派駐人員管理
GK公司32家參股企業中,向其中22家參股企業派駐了董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10家未派駐。而對其中派駐人員管理的22家企業中,派駐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GK公司本部也缺乏對其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直接造成其在履職過程中缺乏積極性,逐漸失去了維護GK公司利益的本心。
(五)缺乏投資回報統計
GK公司32家參股企業,有近期投資形成的,有在公司成立尹始即被劃入的,在投資的被投資企業中盈利的企業不多。據統計2019至2021年6月累計實現賬面投資收益8142.45萬元,32家參股企業中僅有5家在2019年至2021年6月期間有分紅。
近三年未有公紅的公司中部分盈利情況不高,基本沒有流轉增值的條件;部分生產經營處于待關閉、歇業或者是破產狀態。這些企業無疑是造成了對GK公司資金無效占用,只能給公司帶來負效益。而GK公司一直以來缺乏對股權投資收益的統計,也沒有根據參股企業情況及時提出處理意見,錯失了處置該部分股權的良機。
三、GK公司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
(一)成立部門,統籌全集團參股企業管理工作
在GK公司總部成立資本運營部,專職統籌管理公司參股股權,明確其部門職責為“統籌負責公司股權運營、價值管理、基金投資等業務,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資本運作整體方案設計與實施;負責金融、類金融股權項目投資、管理、運營和退出;負責參股類股權(含財務性投資)投資項目的投資、管理、運營和退出;各類股權資產處置與管理;負責省屬國有企業混改后國有股權的承接、管理與運營等”
(二)建章立制、規范監督
由資本運營部牽頭起草下發《參股股權企業辦法》明確對派駐人員的工作要求,一是明確派出的董監高進行在履職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必須報公司審批;二是派出的董監高要進行年度述職,報告所任職企業指標完成情況及個人履職情況;三是派駐的董監事實行輪換制,根據參股企業情況設置彈性履職周期,避免和減少舞弊。
(三)健全信息管理
資本運營部定期搜集參股公司定期的財務報表、年度報告等信息資料,并對參股公司運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定期形成參股公司運行情況報告。由對于派駐董監高的企業,董監高有義務對參股企業的重大投融資、重要人事任免、重大經營合同簽署進行了解知悉,必要時報公司資本運營部。董監高有義務對參股公司的運營情況進行監督管理,與GK公司產業進行匹配,發現合作機會。
(四)對參股企業進行清查、統計、分類管理
資本運營部牽頭,會同財務管理部、法律合規部共同對所屬32家參股企業從經營情況、分紅情況、監管情況、人員派出等方面進行清查。并根據以上特征進行分析統計后將其分為三類,一類為經營業績好,連續分紅;二類為經營業績好,未連續分紅且不足額;三類是經營業績差(含停業),無投資回報。對于一類企業,定期搜集其財務報告信息,積極行使股東知情權;對于二、三類企業,又從企業發展定位、經營狀況、資產質量等劃分為4類,A類:正在拓展業務或正在建設期;B類:有潛力、有作用,但發揮不充分;C類: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業務開展緩慢;D類:停產停業,或已關閉、已吊銷營業執照企業。對于A、B類企業,給予兩年觀察期,對于C、D類企業,擇機出售轉讓、回流資金。
四、結語
GK公司通過一系列舉措,有效的強化了對參股股權的管理,固化了參股股權管理成果,形成了常態化管控機制。同時清理整頓也一批經營異常、無效低效參股股,回流部分資金,提高了自身資產質量,為提高公司股權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宓嘉衡.國有參股企業股權管理難點和對策研究.現代經濟信息
[2]李建剛.論國有企業如何做好對參股公司的管理.管理創新,2018年第27期
[3]潘晨光.國有參股企業股權管理難點及應對策劃的探討.財經界,2020年8月上
[4]王從慶.對大型企業集團參股股權管理的探討.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年11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