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瀛
摘要:中專院校為社會培養了大量技術型人才,對于社會發展有著重要貢獻。中專機械專業是培養機械制造行業人才的專業,優化機械專業課程教學有助于中專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為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的人才。但是中專教育的局限性較高,學生總體素養低和辦學所受重視程度低是中專教育一直都存在的問題,作為中專專業結構中的機械專業要摒棄一切困難,切實將強化專業辦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課程優化的切入點,并實現這一目標。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專機械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的方法,希望對機械專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中專院校;機械專業;課程優化
機械專業是中專辦學特色之一,其主要培養機械制造業所需的基礎性人才,為制造業發展輸送足夠的人才。機械專業教學包含了機械運動原理和機械制造技術,旨在通過這些知識內容使得學生掌握更多有關于機械方面的知識,并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這些機械知識。機械專業課程優化要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學情進行,同時也要圍繞著行業需求進行總體性的優化。因此,這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將知識講解工作落實到位,而且要深化知識講解方法,實現高效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構建。
一、積極構架實驗課程,引導學生動手參與
機械專業設計了許多機械知識,通過理論講解的方法無法讓學生真正掌握這些知識,應該為學生設計更多實驗課程,在實驗課程中實現知識的講解。在設計課程階段,將課程分為理論和實驗兩個部分,理論課程是講解基本的機械原理,并將實驗注意事項說明,學生在了解基本的理論知識后可以進入到實驗環境,實驗課程在實驗室中完成,學生需要動手實驗,實驗內容分為理論驗證和自主設計,首先驗證理論知識,然后結合理論知識自主設計機械,最后進行調整。
例如,在學習機械儀表知識時,向學生講解儀表工作的原理和儀表的主要組成結構,測試學習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如果學生掌握知識的整體效果理想,可以進入到實驗環境,在實驗室中進行教學,準備一些儀表儀器,學生借助于儀表驗證所學的知識,然后選擇儀表零件進行組裝,組裝后運行儀表,查看組裝是否合理,儀表是否存在故障等,最終就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教師為學生解答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實現學生能力提升。
實驗課程的開設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理論研究無法發現一些現實的問題,只有通過實驗操作才能檢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情況和應用能力,而且實驗課程可以將理論課程純知識講解的枯燥性問題解決,在實際操作中增加專業課程的趣味性。因此教師要科學地設計機械專業實驗課程,經課程的內容通過實驗的方法展示,在實驗中完成重要知識講解,在實驗中發現學生的不足,并通過實驗的方法為學生展示具體的機械原理,提升專業課程質量。
二、設計研究項目課題,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機械專業教師可以每個學期設計一個課題項目,項目內容與學生學習內容有關,項目研究的方法以小組為主,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設計一個課題,在完成階段性教學后,學生需要給出研究的成果。機械專業多包含復雜的機械知識,學生需要通過合作完成機械設計課程研究,在課程研究中學習更多機械知識。這種方法的作用在于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機械專業課程的認識增強,在研究課程中體會到研究過程的樂趣,從而實現課程創新。
例如,在學習完數控知識后,小組成員可以設計一個數控程序,通過數控程序實現自動化控制,自動化控制的對象有小組成員確定。學習完焊接知識后,小組成員設計一個焊接項目,并結合采用不同的焊接法完成研究課題。小組成員在遇到問題后可以先查閱相關的資料,如果查閱資料后依然無法弄懂問題,可以向教師請教,由教師幫助其解決問題。最終整個專業的學生對各小組成員的作品進行評價,選擇出最佳的作品,并將該作品在校園中進行展示。
課題項目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因為課題項目的完成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學生需要不斷地將學習精力注入到課題中,解決了學生在學習后未能進行及時復習導致學生忘記所學知識的問題。學生在反復地應用所學知識和驗證所學知識的環境下能夠掌握更多的專業技巧,進而實現機械專業課程質量提升。此外,在真實的項目活動中小組成員也會樹立一種集體榮譽感,希望通過共同努力設計被認可的作品,得到教師和同學贊揚。
三、深化校企合作課程,構建新型合作關系
校企合作是機械專業中專辦學的一大特色,由于機械專業需要學生接觸到更多實際操作的機會,能夠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獲得更多的經驗,所以開展校企合作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路徑。機械專業要積極拓展合作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加強與機械制造業的合作,為其輸送更多人才,而制造企業則為中專提供實習機會,在合作中使得雙方所需得到滿足。這合作的方法既為學提供學習的機會,也會企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實現了雙贏目標。
例如,中專學校應該鼓勵機械專業教師與校外企業接觸,并與企業進行談判,建立長效的合作關系,企業可以定期到學校中選擇實習的學生,學生可以在企業中接受針對性的培養,在第一線接觸機械制造工作,從中學到更多技術,在畢業后可以與企業簽訂就業合同,直接參與到企業的生產中來。企業可以定期派送專業人員到校講解生產問題,并將專業的技能教學給學生,學生在實驗室進行訓練,然后由企業進行培養。
深化校企合作有助于機械專業更好地為社會輸送專業人才,這種方法既解決了學生實習問題,也解決了企業用人荒的問題,而且也緩解了中專學校人才實踐能力不足的壓力。校企合作模式的優化也進一步將教育和企業聯系在一起,使得教育更好的服務企業,企業參與到教育建設中,進而為國家發展培養更多人才。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專機械專業教育的創新與發展應該與機械行業發展聯系起來,圍繞著行業發展需求制定教育優化方法,設計更多實踐性課程,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同時也使得學生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融合為一體,學生在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到企業工作的第一線,為企業提供更多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士飛.中職實訓教學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其對策——以高郵中專機械專業實訓為例[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10):120-121.
[2]孫莉霞.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實際運用 中專機械專業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應用[J].農村青年,2019(0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