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博
摘要:群文舞蹈肩負著祖國群眾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它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的繁榮。在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時,將藝術與生活完美結合,通過具有一定藝術水平的群眾進行演繹,使作品更加富有內涵與正能量是所有群眾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標。
關鍵詞:發展;獨特性;文化服務
緒論:
當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群眾文藝高質量發展,是我國近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群文舞蹈是社會生活的藝術反映,用舞蹈的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生動而形象地向人們展示它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繁榮了社會主義公共文化藝術。
一、群文舞蹈現狀
群文舞蹈隸屬于群眾文化活動,由于它的前提是群眾,在創作過程中其宗旨要符合于群眾演出需求。它的創作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即群眾性。現階段的群眾舞蹈,參與性廣、活動性強、表演性多樣,在多年的不斷摸索中基本達到滿足群眾對舞蹈文化生活的需求。近年來,也涌現出了一批批優秀作品,如表現環衛工人的《掃街》,由中國名著創作的《紅高粱》等收到專業評委及大眾的好評,更在群星獎的比賽中大放異彩,群文舞蹈的大好前景無限光明。
(一)群文舞蹈特點
群文舞蹈是非專業演員利用業余時間,以文化部門組織、自發參與為主體,自愿參加社會活動的方式進行自娛、自樂、自教的文藝形式。在作品創作中自然具有濃厚的淳樸氣息,通過表演者生動的舞蹈動作傳達作品主題,反應時代脈搏,既滿足群眾對于文化藝術的表演熱情,也展現當下文化發展現狀,有力反應群眾文化在新時代下的主流正能量作用。
(二)存在問題
既然是群文舞蹈,就和專業院團、專業院校舞蹈有著些許差別。不管在編導水平上,還是表演者的肢體專業性上都有一定差距。一方面,群文舞蹈作品經常游離在專業與非專業之間,既達不到專業演員表演的動作技巧又沒有很好地利用深厚的群眾文化基礎。基層創作編導深入群眾生活不深、不實,往往創作出來的作品也都流于俗套。另一方面,參與性廣是群眾舞蹈的先決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編導在編創中需要考慮表演者的能力問題及對作品傳達渲染等問題不夠。好的作品需要編導的奇思妙想、需要主題的鮮明生動、需要演員的真情流露、也需要道具服裝的通力配合,缺一不可。
(三)潛力無限
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包含了豐富的藝術元素,作為群眾文化的“領頭羊”,群文舞蹈的優勢就是能夠通過形式各異的舞蹈語匯展現中華民族內涵。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樣看來,群眾文化也就代表著時代主題。這無不讓群文舞蹈在當下看到無限希望與發展潛力。隨著群眾文化的不斷繁榮,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熱愛表演的業余群眾不斷增多,這對舞蹈編導來說提供了大量的有利資源。同時,國家扶持、各文化館對原創作品的不斷重視,也促使編導在創作中出現的服裝、道具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渠道。
二、新時代下的群文舞蹈
如何實現群文舞蹈在新時代下的品質發展、均衡發展,讓人民群眾更有文化幸福感和文化獲得感?值得群文舞蹈工作者深思,這肩負的是任務也是使命。閉門造車已經過去,迎接我們的將是更開放的世界與更多元的時代,群眾的審美眼光不斷提高的同時對文藝作品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
(一)為時代發聲
新時代群文舞蹈作品,體現在作品的思想精深。創作者首先要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己任,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抒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有內涵、有深度的群眾文藝作品,彰顯信仰的力量,凝聚民族的精神。推動新時代群文舞蹈事業繁榮發展,是黨和人民賦予群文舞蹈的光榮職責,也是歷史和時代交給群文人的重托。
(二)為人民服務
新時代的群文舞蹈作品,體現在作品的藝術精湛。作為編導要對生活充滿熱情,在樸實無華的生活中探索生活真諦,從身邊抓起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藝術的營養,努力創作出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群文舞蹈作品。
三、發展中前進,前進中繁榮
時代的腳步從未停止,群文舞蹈的發展同樣與時俱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民提高文化素養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作品內涵
未來的群文舞蹈,應秉持自身群眾基礎特點,在創作作品時遵循自身創作規律,以表現群眾性、地方性為主要抓手,深度挖掘舞蹈主題內涵意義,讓老百姓看得懂,讓文藝作品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有共鳴有溫度的生活縮影,在百姓中挖掘生動有趣、感人至深的藝術主題。而舞蹈的主題關系到作品的最終呈現效果是否扣人心弦,在創作的過程中首先要通過編導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小事”進行藝術加工,將可用素材與藝術元素合理融合形成前期創作,然后在編排過程中通過與演員的交流與探討,進行后期二度創作,最終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有溫度有內涵的群文舞蹈。主題挖的深不深、演員表演的動不動情都關系到作品的最終呈現。
(二)創作渠道
作為“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有利抓手,創作的道路就應該劍走偏鋒。摒棄專業編導善于運用的大背景、大制作、艷麗的服飾和絢爛物美。群文舞蹈的側重點應該放在本地區、本民族、本土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感。好的群文作品更多面向的是廣大群眾,多調研多考察也應該成為群文編導的必修課。每個地區的風土民情各不相同,將原汁原味的生活元素融入創作之中才能對群眾產生共鳴。
(三)服裝道具
群文舞蹈可以選擇淳樸的原生態服飾和生活物件作為物美道具,這樣一來和專業院團的大制作形成對比。但具有濃郁的地域思想內涵、藝術感染力,通過樸實無華的生活元素表達群眾心聲,溫潤人們的心靈,傳播當代中國價值和民族精神。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創作者只有將中國精神融入自己的藝術作品才能將源源不斷的愛國血液輸入到千家萬戶。
四、加大力度宣傳
好的作品既需要專家的評審同時也更需要群眾的觀賞。不管是市級群星獎優秀作品還是國家級群星獎優秀作品,創作出來都是服務群眾的。新時期下,將創作出來的優秀作品通過巡演的方式讓來源于基層、產生于群眾中的優秀作品回歸群眾、反哺群眾,重新接受基層群眾的檢驗,實現了藝術創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否是群眾喜歡的作品,只有群眾才有發言權。只有沉下心來,虛心向人民考證、向生活學習,才能譜寫出反映人民大眾現實生活與精神世界的優秀作品,并在人民群眾中引起共鳴。
參考文獻
[1]陳冰清,淺談新時期下群文舞蹈的作用,2014.
[2]馮守仁、鮑和平,群眾文化基礎知識,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