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影
林業發展中會受到多種病蟲害的侵害,一旦受到威脅將會嚴重影響苗木的健康生長,所以如何有效防治病蟲害是營林過程中高度關注的課題。為了實現科學防治、環保防治,改善林地的生態系統,應該大力推廣應用生物防治技術。本文以林業病蟲害防治為研究視角,針對林業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展開分析討論,從生物防治技術的優勢出發,探討生物防治的實施與管理。期待為進一步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效率貢獻綿薄之力。
1生物防治技術優勢分析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林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如何推進林業的穩健發展已經成為黨和政府集中關注的重點問題。在以往發展中,對于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基本都會采用化學防治技術,雖然化學藥物殺死病蟲害細菌及蟲卵的效率比較高,但是長時間應用的情況下,病蟲會形成耐藥性,這樣就會使得化學藥物的使用量不斷增加,進而也就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使得林地的生態系統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果有效利用生物技術防治林業病蟲害,就會將上述負面效應降至最低。生物防治技術是一種科學環保的技術體系,對于周邊環境不會帶來污染,不會破壞林地的生態系統,對于林地中的其他動物、植物群落以及水域資源等都不會帶來影響。雖然生物防治技術與化學防治技術相比,前期成本投入相對較高,對于技術要求也比較高,但是可以在根本上預防與修正病蟲害,進而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常用生物防治技術
第一,加強苗木檢疫力度。在林業資源中,病蟲害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身病蟲害,另一類是外來病蟲害,其中外來病蟲害的控制難度相對較大,由于外來病蟲侵襲林業資源之后,沒有天敵制約其繁衍,所以往往發展速度極快,會對林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在林業發展實踐中一定要強化苗木檢疫工作,從根源上杜絕各類外來病蟲害的入侵。
第二,優化營林技術。營林措施是林業管理當中有效預防病蟲害的基礎方法,也屬于廣義上的生物防治技術之一。主要就是在營林的過程中綜合選擇具備極強抗病蟲害性能的樹種,在栽培的時候集中利用混交林的方法,栽種苗木之后,應該注意養護工作的開展,如定期除草、中耕,使得樹木可以健康成長,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與抵抗力。
第三,有效利用微生物制劑。現階段,生物防治技術不斷發展,微生物制劑作為生物防治技術中的基礎手段受到了極大關注,現在市場上的微生物制劑主要包括三種,其一是白僵菌,這一微生物制劑可以有效對抗松毛蟲、松褐天牛等害蟲,如今在國內使用的范圍已經非常廣泛,并且得到了較好的反饋效果,其二是病毒殺蟲劑,其三是蘇云金桿菌,這兩種微生物制劑也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發生作用。與化學藥物相比較來看,微生物制劑的有效應用,不僅可以預防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同時可以延緩各類病蟲害抗藥性的發生與發展,長時間應用的情況下,可以對各類病蟲害產生持續性的抑制作用,有利于保護與改善林業生態環境。
第四,天敵昆蟲防治方法。利用自然界中病蟲的天敵去消滅病蟲,促進苗木的茁壯成長是現階段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過程中首選的方法,也是最為科學和環保的防治手段。選用與投放天敵可以對病蟲害形成生物制衡,不僅有利于苗木的健康生長,同時可以維持林地的生態平衡。例如,在林區管理實踐中,相關工作人員發現區域內出現松毛蟲這一病蟲害之后,就可以引入赤眼蜂實施生物防治。通過實踐經驗表明,松毛蟲這一病蟲害在夏季是高發期,同時松毛蟲在夏季也是交配繁殖的高峰期,所以為了有效預防松毛蟲病蟲害的出現與發展,應該在初夏時節投放赤眼蜂這一天敵,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將赤眼蜂投放在背陰處,結合林地面積確定投放數量,按照十字形組合的方式每周投放兩次。再如,舞毒蛾也是常見的林業病蟲害之一,在發現這一病蟲害之后,應該立即選取以及投放這一病蟲害的生物天敵,從而達到最佳的預防與治理效果。
3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實施與管理
第一,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科學選擇與協同管理。雖然生物防治技術在預防與治理林業病蟲害的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依舊有很多單位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該項技術的優勢與價值,使得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穩定性不佳。基于此,各級林業管理部門應該認識到生物防治技術的優點,進而強化生物防治措施的管理力度,進而使得生物防治技術可以在實踐中發揮最大效能。現階段,不同區域選擇的生物防治技術存在一定差異,相毗鄰的區域之間防治的效果會受到相互影響,可能導致防治效率降低。為了有效規避這一問題的出現,相鄰林區之間應該積極開展協同性生物防治辦法,在選擇具體實施措施之前,一定要相鄰林區的生物防治措施,進而使得相互之間可以達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從而實現生物防治的最佳效果。
第二,生物防治技術的科學化與精細化管理。在開展生物防治的初期,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林區內部病蟲害的方式發展情況,展開廣泛的調查研究工作,進而實現生物防治技術的科學選擇。另外,由于生物防治病蟲害的見效相對緩慢,所以一定要在實施過程中做好配套防護措施,及時處理已經出現的病蟲害,避免病蟲害的擴散,對林區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第三,應該進一步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預測水平。病蟲害檢測是病蟲害防治的基礎,也是確保生物防治技術科學化實施的依據和前提。所以各級林業管理部門應該積極重視病蟲害監測與檢測工作,逐步提高一線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與職業素養,一方面要重視專業領域人才的引進,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現有技術人員開展技術能力與責任意識等方面的培訓,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開展林業病蟲害檢測與監測工作,將各類病蟲害的發展初期科學預測出來,之后結合預測結果做好針對性的防治方案,避免盲目防治等問題的出現,全面提高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的科學性與時效性,提高林業發展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