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站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這個歷史節點回望,我們感受到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書寫了一份力挽狂瀾的答卷,中華兒女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這是一份風云激蕩的答卷,中國人民從一窮二白,積貧積弱的境地大刀闊斧、破局開路,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從此富了起來,這是一份氣壯山河的答卷,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百年,這一相比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的短短一瞬,開啟如此多的深刻變革,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史上少有,世所罕見。但中國是真正的,全方位的強大嗎?中國的答卷真的足夠精彩嗎?
不,中國依然有許多方面仍然落后,特別是在科技層面。為什么TiKTok說封殺就封殺,因為這類應用軟件根本就不涉及到原始科技,很快就可以再復制出來一個,為什么光刻機卡住了中國的脖子,因為它匯集了電學、化學、光學、熱學,這些基礎科學中頂尖科技。為什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仿佛說打說打,毫不顧忌?特別是列起制裁清單就是一大串。因為美國再衰弱依舊是科技強國,而中國是科技大國。這一切的一切被動挨打的一面都圍繞這科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眾所周知??v觀世界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科技革命總是能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標志著人類知識增長的重大轉折,18世紀出現了蒸汽機等重大發明,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歷程。19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催生了由機械化轉向電氣化的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前期量子論、相對論的誕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學革命,繼而發生了信息科學、生命科學變革,基于新科學知識的重大技術突破層出不窮,引發了航空、電子技術、核能、互聯網等為里程碑的技術革命,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會生產力,一些國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難得機遇,實現了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迅速增強,綜合國力迅速提升。
但近代以來,由于國內外各種原因,我國屢次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從世界強國變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半封建國家,我們的民族經歷了一個多世紀列強的侵略,戰亂不止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的深重苦難。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不懈努力,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科技整體能力持續提升,一些重要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仍有許多科技被“卡脖子”,特別是一些高尖端科技:光刻機、芯片、超高精度機床,高端電阻電容。ITO靶材、透射式電鏡、掃描電鏡、、、、、、。有些人又可能會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美國打貿易戰是暫時的,只會在特朗普任期發生這樣的事。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斗爭早已進行,只不過以前在暗中。中、美之間的矛盾早已以單純的政治矛盾上升為社會發展上的矛盾。過去中國制造業逐漸強大形成了超大規模的供應網絡所帶來的成本控制能力及綜合效率,世界市場就那么大,直接導致了美國許多依賴中低技術的工廠倒閉,大量人中失業,嚴重影響美國經濟,現在,中國已有在高科技領域追上與趕超美國的趨勢,如現在的5G、新能源、量子通迅等領域,美國世界霸王的地位岌岌可危,卡死中國的“脖子”似乎成了抑制中國成長的最好手段。此時此刻,經科技丹青書寫更精彩答卷的需求呼之欲出。
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決定我國當前和未來經濟社會民發展的一項基礎性社會工程,也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但更是一項為中國答卷添分加彩的增分項。這需要國家與個人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
作為國家,首先要健全科技創新治理機制,完善激勵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開墾出一片適合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的沃土,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與潛力。“一波才動萬波隨”科技創新從來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密切相關,需要體系支撐。強大科技實力是強盛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離不開綜合國力系統托舉。晚清洋務運動失敗,就在于推行者沒有意識到社會機制變革的決定性作用,以致于單兵突進終難成功,如果以科技創新的角度來讀2021年新年賀詞,會發現“脫貧攻堅”為科技創新提供經濟托底,“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為基進行政治支撐;“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等科技為其賦能;隆重慶祝“深圳等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為基進行市場舞臺開拓。中國未來可期,但仍不能放松,要明白“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軍”。
接著,國家要建立與完善國家科技傳播與應用體系,科學技術創新、傳播、應用是人類科學技術領域的三大基現象,科學技術的傳播擴散在人類科技文明演講中如影隨形的伴隨在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活動中。作為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緊密聯系和有效互動的社會系統,國家創新體系的創新效率依賴各類主體的高效協同,依賴知識和資源要素在體系內的順暢流動,這就決定了配套建設與完善科技傳播與應用體系??v觀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傳播與應用往往扮演重要角色。始于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第一次科學革命過程中,正是通過布魯諾、伽利略這些科學家的積極宣傳新科學、新思想和新方法,才在知識界和社會上得到廣為傳播,吸引有才華的人們進入科學領域,迎來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著名的“硅谷模式”也十分重視科技的傳播,來自全世界高校的學術人員和各公司的工程師經常在酒吧里聚會交流,創新的概念從一家公司快速傳播到另一家公司,使得任何一家公司都難以保持絕對優勢,于是各公司只好不斷創新。產 學 研的良好互動,創新快速擴散,使硅谷創新活動異常活躍。成為引領新技術的高地。
然而,國家要特別重視基礎學科的投入,縱觀這些年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絕大部分是基礎學科的研究者。諾貝爾獎是科學的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竟爭力,是中國必須竟逐的目標,而基礎科學正是中國的“阿喀硫斯之踵”
國家是個人的延伸,個人是國家的基礎。而作為青年的我們,更應為一份更精彩的答卷而奮斗。我們如何答卷?如何當好當卷人?
樹大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國家曾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恒久回響,一代代青年矢志報國,接力奮斗,長江后浪推前浪,銘記:“扎根人民,奉獻國家”的大志。曾赴亞丁灣參加護航任務的北京大學學生:宋璽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銘記“投身家鄉教育事業”的大志,古麗加汗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留在他支教的新疆葉城縣。銘記“成為在大國工匠”的大志,青年斐先鋒跟隨海外項目隊將中國工藝帶向世界舞臺。這些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把個人志向匯入時代洪流,讓蓬勃青春與國家共振,我們一定能“戶茲砥柱中流之責任”,讓人生的色彩更加絢爛,也讓中國答卷更加精彩。
知大任: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偉大時代需要青春奮斗,偉大時代呼喚事業擔當。國家曾指出:“沒有廣大人民特別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繼,艱苦卓絕的接續奮斗,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更不會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明天”。對新時代青年來說砥礪青春理想,激揚青春活力,投向青春奮斗,生逢其時,重任在肩,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全國向善好青年名單中有幫扶干部,年輕戰士、基層醫生、網站編輯、有企業家、郵遞員、民警、學生、、、、、、優秀青年遍布神州大地,青春榜樣扎根各行各業。他們以國家的發展軌跡定義個人的成長坐標,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奮斗的方式不同,但奮斗的成色如一,青春的底色永遠是“奮斗”。也是他們書寫了更加精彩的中國答卷。
懷大德:對人類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天下太平,共享大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理想追求。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國間聯系愈加緊密,國際社會已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夢與世界夢息息相通,中國的前途與世界的命運緊緊相連?!暗轮笳?,當為天下謀,行之遠者,當計天下之利”。新時代中國青年面臨著更廣闊的發展舞臺,更難得的人生際遇,有責任也有條件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廣大青年應提高站位,擴大胸襟,涵養天下為公的大境界,達則兼濟天下的大視野,統籌認識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當好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者,文明交流的促進者,和平穩定的維護者,展示身為文明古國、泱泱大國的中國青年所當有的氣度與格局,書寫更加精彩的中國答卷。
這個時代呼喚英雄,也必定產生英雄。而在國家與個人,特別是青年攜起手來執科技之筆,定能書定更精彩的中國答卷!
作者簡介:歐陽杰(2002.12.15),男,漢,湖南永州,本科在讀,五邑大學,電子商務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