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賓 王強 劉超 陳鵬
摘要:本文針對8011藥箔針孔缺陷問題,從鑄軋工藝方面進行優化調整。實驗結果表明,通過對鑄軋速度、合金成分、軋輥冷卻水壓力、鐵硅含量、晶粒細化劑、鑄軋區大小進行調整控制,可有效制止晶粒長大現象,降低藥箔針孔數量。
關鍵詞:8011鋁合金;藥用箔;鑄軋工藝;針孔;晶粒細化
一般認為,針孔缺陷是因為鋁液中存在硬質雜質,在箔軋時壓入鋁箔基體,造成應力集中,貫穿及撕裂鋁箔基體而產生。在鑄軋生產過程中,由于扒渣或精煉不到位,熔體中會存在大量的積渣,積渣隨鋁液的流動進入除氣過濾箱,如果除氣轉子不起作用或過濾箱中的過濾片破損、密封不嚴,則會導致大量的積渣隨鋁液進入前箱中,最后會進入到鑄軋區和鑄軋坯料;晶粒細化劑在熔體中分解形成的TiB2細微顆粒,在過濾后若在熔體中停留時間過長,會團聚長大,進入鑄軋坯料;此外,鑄軋前鋁液中會殘留大量的臟物、異物和氧化渣,且這些雜質往往是硬質粒子,在鑄軋過程中也可能進入鋁鑄軋帶坯基體中。進入冷軋、薄軋工序;隨著軋制的繼續,硬質粒子在鋁箔表面拖動,鋁箔越軋越薄,當鋁箔厚度≤0.02mm,硬質粒子就容易貫穿和撕裂鋁箔基體,形成針孔缺陷。
1 ?試驗
本試驗在企業連續鑄軋生產設備上按進行。通過改變鑄軋速度、鑄軋機輥冷卻水壓力、鑄軋機前箱澆鑄溫度、鐵/硅含量、晶粒細化劑和鑄軋區長度等參數,以改善鑄軋坯冶金質量,后續將試樣冷軋至0.02 mm。鑄軋時使用A級Al-Ti-B絲細化劑。鑄軋時控制合適的鑄軋區,嚴格控制鑄軋速度上限,前箱溫度按澆鑄溫度下限澆鑄,確保鑄軋坯料橫斷面低倍組織均勻、細化,晶粒等級為一級等軸晶粒,無偏析等內在組織缺陷,以滿足冷軋車間的冷軋工藝及退火工藝要求。
1.1鑄軋速度控制
一般鑄軋卷的鑄軋速度控制在0.65-0.95m/min。需要嚴格控制成分偏析時,8011鋁合金鑄軋速度控制在0.65-0.75 m/min;如不需要嚴格控制偏析,其鑄軋速度可以提高到0.85-0.95 m/min。,可見,鑄軋速度對合金成分和晶粒組織的均勻化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初期生產時,8011鋁合金鑄軋速度為0.72-0.75 m/min,晶粒度為1-3級的較多(我公司內部晶粒度分為三級,1-1級最好,1-2級次之,1-3級最差),隨鑄軋速度的降低晶粒度轉為1-2級,1-3級晶粒逐漸減少;當鑄軋速度降至0.65-0.68 m/min時,晶粒度多為1-1級、1-2級。本著提高生產效率的原則,繼續降低鑄軋速度對產量影響較大,因此,本試驗8011藥箔坯料鑄軋速度定位在680-700 mm/min。在此工藝基礎上,再從提高冷卻強度方面進行調整。
1.2鑄軋機軋輥冷卻水壓力控制
生產車間的鑄軋機軋輥一般控制冷卻水壓力在0.4MPa左右,冷卻水溫度多為25-35℃。本試驗將冷卻水壓力提高至0.45MPa,冷卻水溫度降至20-30℃,結果鑄軋坯料晶粒得到一定程度的細化,1-3級晶粒明顯減少。
1.3鑄軋機前箱澆鑄溫度控制
通過對鑄軋速度和鑄軋輥冷卻水壓的改善,后續試驗將鑄軋速度控制在0.68-0.70 m/min,鑄軋輥冷卻水壓控制在0.45MPa。
降低澆注溫度,將前箱熔體溫度由原來的695-700℃降至690-695℃,發現對晶粒組織改變的效果不明顯;再降至685℃時開始出現效果,1-2級晶粒增多,1-3級晶粒減少。但前箱澆鑄溫度降至685℃時,出現凝鋁現象,影響正常生產。所以,本試驗前箱澆鑄溫度控制在693-695℃。
1.4鐵、硅含量控制
8011鋁合金的主要合金元素是Fe和Si,通常控制Fe含量在0.70-0.75%,Si含量在0.50-0.55%。本次試驗在其它成分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適當提高了Fe、Si的含量(Fe提高至0.85%、Si提高至0.6%),結果使8011鋁合金藥箔的強度、延伸均有提高,改善了材料的綜合性能。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隨Fe增加時,其金屬間化合物過剩相也隨著增加,細小彌散的含Fe相不僅對合金起到一定的彌散強化作用,還能阻止晶粒長大,使合金獲得細小均勻的組織,提高了產品的綜合性能;同時,適當增加Si含量,可以促進含Mn相的充分析出,增強彌散強化作用。
1.5晶粒細化劑的影響
在鋁熔體中加入適量晶粒細化劑,可使鋁熔體在凝固過程中通過異質核而達到細化晶粒的目的。常見的晶粒細化劑為Al-Ti-B絲。在實際生產條件下,受各種因素影響,由Al-Ti-B溶解形成的TiB2質點非常細小,易聚集成塊,尤其在加入時由于熔體局部溫度較低,導致加入點附近變得粘稠,流動性差,使TiB2質點除本身易偏析聚集外,還易造成夾雜。
本次試驗針對晶粒細化劑工藝,進行了如下改進:(1)改變Al-Ti-B絲加入點至除氣箱入口,使除氣箱內的除氣轉子對Al-Ti-B細化劑進行充分攪拌,增加晶核數量,提高結晶成核率;(2)適當提高除氣箱入口鋁水溫度至720℃,使Al-Ti-B細化劑充分融化;(3)在Al-Ti-B絲上加搖擺裝置,在減少TiB2顆粒聚集的同時,增加其熔化效果;(4)定期對Al-Ti-B絲的加入點進行人工攪拌,最大限度的較少TiB2顆粒聚集,使細化劑得到充分利用。采用上述改進措施后,8011鋁合金鑄軋板晶粒組織得到有效改善:1-1級晶粒度趨于穩定,1-2級晶粒有所下降,1-3級晶粒減少效果明顯。
1.6鑄軋區的控制
對于8011鋁合金鑄軋板坯的生產,其鑄軋區長度一般控制在47-49mm。本次試驗通過增加軋輥凸度,將鑄軋區長度提高至52-55mm。試驗表明,增大鑄軋區,增強了鑄軋輥間的鋁熔體過冷度,延長了凝固結晶和冷卻時間,提高了晶粒的均勻化分布。經工藝改進后,1-1和1-2級晶粒度趨于穩定,1-3級晶粒減少效果明顯,鑄軋板組織得到有效改善。
2結語
本試驗通過對8011鋁合金藥箔鑄軋板坯的鑄軋工藝進行全面優化調整,使板坯的晶粒得到明顯細化,組織得到有效改善。經后續的冷軋、箔軋和退火后,最終的0.02mm成品箔卷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在規定的環境及燈箱光源下,利用藥箔針孔的透光性來觀察針孔的數量,并測量針孔的尺寸,發現針孔數量明顯減少,針孔尺寸也明顯減小,一般數量在150個/m2。
但是,針孔現象仍然存在,成品率尚未達到理想狀態。因此,還需進一步加強各環節的工藝改進,對每個細節都進行嚴格把控。
參考文獻
[1] 馬煥楠, 米國發, 王建增. 8011鑄軋鋁合金的組織及性能[J]. 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 2015, 35(6):648-651.
[2] 趙剛. 鑄軋法8011合金雙零箔生產工藝研究[J].有色金屬加工, 2013, 42(1):19-23.
[3] 趙圣民. 藥用鋁箔8011合金箔的生產工藝及存在的問題[J]. 科技論壇, 2007, (4):130.
[4] 唐正洪, 梁魯清. 藥箔用8011 鋁合金鑄軋板的缺陷分析及質量控制[J]. 鋁加工, 2018,(5):54-57.
作者簡介:王海賓,男,出生于1976年,漢族,山東省濱州市人,成大(工商管理),研究方向:鋁帶坯生產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