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山珊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筑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當前背景下,建筑業發展十分活躍,建設規模逐步擴大。當今社會,人們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應提高我國建設者的整體建設水平,以滿足現階段人們的生活需要。 根據實際發展情況,只有對建筑主體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才能保證各階段施工的合理性和規范性,才能保證建設工程的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我國建筑主體結構的發展。
關鍵詞:主體結構;施工技術
1.建筑主體施工技術的相關概念以及應用意義
在當前的建設中,建設項目的建設特點有這樣的表現。由于土地緊缺,城市高層建筑和大型建筑的建設得到廣泛開展。同時,隨著建筑設計理念的多元化,結構的構造也呈現出更多的個性化特征。這一發展方向給建筑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無論是高層建筑、大型建筑,還是結構多樣的建筑,主體建筑的施工質量是項目能否持續推進和長期應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技術研究中,要注意主體建筑施工技術的關鍵點。在目前的主體建筑施工中,鋼結構、混凝土、鋼結構和混凝土混合結構的應用最為普遍。需要結合建設項目所在地的地理條件,根據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應用。
2.建筑主體結構中所存在的問題
2.1施工過程中水泥的應用
水泥的粘度受水灰比等因素的影響很大。隨著水灰比的增加,水泥的流動性也隨之增加,建筑物的水泥用量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結構強度、耐久性和施工成本。用量越低,混凝土強度越低,耐磨性越差。如果水泥用量大,就會增加建筑物的彈性,容易產生裂縫。 嚴重時,還可能造成建筑結構松動,影響建筑質量。
2.2混凝土配比不夠科學
建筑中水泥的粘稠性極易受水灰比等的影響,隨著水泥中水灰比的增加,水泥整體流動性也會逐漸提升,水泥粘度越小,水灰比含量則越高,除水灰比外建筑結構水泥還會受到結構強度、耐久性、施工成本等各類因素的影響,一旦水泥量不足或水灰比不足,便會明顯降低混凝土強度,導致建筑無耐磨性不足,此時若建筑中需要的水泥量較大,水泥伸縮性會明顯增加,導致建筑無出現裂縫,若情況較為嚴重會導致建筑結構松散,降低建筑施工整體質量。
3.建筑主體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
3.1鋼筋工程施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鋼筋工程的實施可以決定工程中墻體、梁結構和支撐柱的穩定性,是建筑施工地面施工階段的關鍵。混凝土和鋼筋的聯合應用可以保證混凝土的穩定性。施工中應注意材料的選擇、混凝土的質量、鋼筋的質量、鋼筋與混凝土的混合使用效果。在選用鋼筋時,要檢查鋼筋的結構、尺寸和規格,注意鋼筋的標識和保存,以免在鋼筋應用過程中出現應用失誤。在鋼筋互連施工中,要考慮不同部位鋼筋的差異,根據鋼筋的規格,靈活選擇冷壓連接或搭接的方法。一般鋼筋承受水平力時,可采用冷壓。壓接方式。在綁扎鋼筋的過程中,要注意鋼筋的長度,避免綁得太密或太疏。綁扎完成后,觀察鋼筋綁扎情況,為下一階段施工做準備。
3.2建筑測量技術
無論是高層建筑還是其他建筑,測量放線是第一步施工內容。只有確定好位置、標高,確認好布局和長度,才能保證施工的準確和質量。建筑測量精度要高于單層建筑和多層建筑,測量基準點也更多,測量范圍和內容也更加繁瑣。建筑主體結構施工前,需要做好測量方案和交底,由專業測量人員負責相關工作。測量工具要齊全并經校準,為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還需要由第三方專業測量單位進行關鍵點位和初始點位的測量復核,并出具測量報告。主要測量設備和工具有,經緯儀、水平儀、直尺、激光放線儀等。特別需要確保建筑結構邊角柱的位置、標高和尺寸,確保樓層垂直度和水平度復核設計要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建筑的標高和水平的測量,需要根據地面基準點的位置進行取基準點,不得從低層向上引用,防止產生誤差的累積。
3.3關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
在建筑施工中必須要確保混凝土的質量,此時我們需選擇合適的混凝土攪拌機,且要明確該建筑混凝土強度、粗集料的粒徑、外加劑品種等指標。在混凝土工程開展前首先要對攪拌混凝土強度進行試驗,試驗以“雙向控制”為標準,所謂的雙向控制就是供方、需方,均需按照規定進行取樣試驗,且在建筑施工中不管是地面工程,還是地下或地上工程,均要選擇泵送混凝土澆筑方式,還需注意以下內容:
3.3.1關于底板混凝土的澆筑
在建筑中若底板需要鋪設混凝土管道,那種在實際建筑中要選擇“邊澆筑邊拆管”方式,且在混凝土澆筑中多選擇“自流斜面分層一次到頂”澆筑,每個作業面均要分為前、中、后三排對混凝土進行振搗,建筑中一邊進行澆筑,一邊抹平地面,針對實際得出的標高、厚度等建筑數據,在建筑中使用水準儀進行檢測,確保建筑數據合理性、準確性,且在建筑中要確保小白線標高及建筑表面平整性。
3.3.2關于墻體混凝土的澆筑
在使用混凝土澆筑墻體過程中,我們需從一端開始選擇“循環澆筑”方式,且每次澆筑的混凝土高度要保持在1200mm及其以下,且澆筑中需確保上次澆筑混凝土徹底放凝固,才可進行下次澆筑,且需在混凝土未終凝前將混凝土的頂部拉線抹平,確保建筑中澆筑混凝土不出現松散情況,針對黏附在模板上的土漿要及時進行清理。
3.4模板工程的施工要點分析
在建筑主體施工中,面對不同的結構、不同場所的功能,我們所選擇的模板工程也有較大差異,整個模板在安裝過程中,必須確保安裝、施工的平整度、垂直度,還需隨時對觀測、下方支架的沉降情況進行記錄,在不斷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性同時,首先要對底模、側模、端模進行清理、修整,并使用檢測儀器對各場所進行定位,檢查各定位線準確程度,并在制定位置布置好錨墊板、端模、側模、預埋鋼,在建筑施工中各技術必須符合相關規定,以確保建筑施工安全性[2]。其次在端模安裝中,要做好交錯安裝、外、內側模型固定,螺栓固定等工作,還需將橫向張拉成器安裝到固定位置,在對橋面鋼筋進行幫扎處理中,我們首先要進行擋碴墻、端墻模型、梁端不等邊角鋼的安裝工作,而后對各個部位零件進行連接、固定,查看其是否符合相關要求。
4.結語
基本上,建設項目的主體結構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不管是鋼結構還是混凝土結構,都有很多要求和方法。此外,建筑物主體結構的施工工藝對整體建設工程的質量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實際情況下,相關人員必須掌握建筑物主體結構的施工過程和各工序所使用的技術,做好技術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王述海.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的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18):153-154.
[2]楊駿,鄒玲燕.建筑主體結構工程施工技術要點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6(3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