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澤
摘要: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我國城市建設規劃工作也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這樣的前提背景下,社會各界對綠色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變得越來越注重。在城市建設中構建綠色生態的理念,能夠有助于城市建設的生態平衡,并且還能夠大大優化國內城市建設的經濟效益,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措施之一就是,把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納入城市建設規劃的各個階段。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
引言
海綿城市建設是綠色城區生態城區建設中較為重要的環節。在現今城市建設中,雖然美觀性和功能性顯著提高,但城市地面硬化問題也在逐漸加劇,對于雨水較多的城市來說,地面硬化會直接阻礙雨水吸收和下滲,再加上排水系統不完善,雨季內很容易使城市出現各種安全隱患,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為此,有必要加大海綿城市建設,增強城市的吸水和排水能力,從而避免安全隱患的產生,維護城市安全。
1海綿城市概述
海綿柔軟有彈性,遇水時有吸水、滲水、蓄水的特性,通過受力擠壓又可以將海綿中的水釋放出來。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就是希望建設的城市能像海綿一樣,具有調節的能力,在雨季時有吸收雨水、儲蓄雨水的能力,在雨水不足時又能將之前的蓄水釋放出來滋養城市,減少內澇和干旱的發生,使城市擁有大自然的水文循環能力,實現城市水文系統的自我調控。
2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原則
2.1保證生態環境安全
當今時代城市建設的首要原則是生態優先,城市建設和發展不能一味追求經濟水平提升,同時需要包括生態環境的穩定,不能惡意破壞生態環境。應用海綿城市理念需要在城市建設中加入一定的吸水、保水、凈化水裝置和設備,裝設此類設備必須根據城市生態承載能力安排,保證生態安全。
2.2經濟效益評價原則
海綿城市規劃建設中涉及的內容和技術多且繁雜,投入的資金也相對較大,要想達到建設目標,做好建設過程中資產的科學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對各階段的經濟效益進行科學評估和分析,合理規劃各環節作業內容,在維護環境品質的同時,減少成本的支出。
2.3標準化原則
海綿城市理念中的海綿城市優勢和功能的發揮是基于完善、統一的城市給排水系統,即海綿城市工程建設與運行涉及的設備、管網等基礎設施要與城市原有的給排水及其他市政設施相配套、相銜接。因此,在借助海綿城市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要堅持標準化的原則,按照城市統一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標準進行海綿城市管網的設計、建設,以確保相關工程設施能夠真正對接到市政基礎設施運行之中。
3關于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具體思路的建議
3.1把握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的概念
在城市建設規劃過程中,所描述的海綿城市,主要是指城市建設過程中,充分尊重以及利用自然規律,確保城市一旦出現洪澇等自然災害,能夠使得城市發揮快速吸納雨水、展開排水的工作能力,這同樣也是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的全新理念,以及未來規劃設計所需要明確的一個重要趨勢。從另一個層面展開分析,構建海綿城市能夠不斷增強,城市對雨水的存儲、凈化以及排除能力,能夠保證城市規劃中的抗洪澇能力處于相對科學化的狀態,避免海綿城市內部出現較為嚴重的水澇問題。注重海綿城市的規劃設計概念,是相關部門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內容之一。只有概念明確后,才能夠從整體上對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工作有一個明確、深刻的認識。
3.2規劃設計程序
結合城市規劃建設方案,可將海面城市規劃設計流程劃分為以下幾點:一是做好建設區域的綜合分析與評價。了解區域地質地形、水文特征,掌握區域排水蓄水模式、植被分布情況及氣候變化特征。二是明確了解區域內現有的排水系統,并對其排水量及排水效果予以掌握,詳細計算雨水排泄量,對排水口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予以考量。三是參照勘查數據及現有資料開展規劃設計工作,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在規劃設計中,重點對城區內雨水流域基礎設施的應用范圍及街坊塊地的適用范圍實行規劃和標注。四是明確規劃設計各項指標參數,對污水排放展開科學管控,注重區域由內向外排水的高效性。
3.3合理改造生態海綿體
生態海綿體是海綿城市理念轉變為海綿城市規劃行為和效果的關鍵性載體。在城市規劃過程中,要重視對諸如湖泊、草原等生態海綿體的保護和利用,借助這些天然海綿體來凈化雨水,使水資源得到真正有效的利用。當然,對于缺乏自然生態海綿體的區域,要通過人工改造和建設生態海綿體的方法來增強自然環境對雨水的過濾能力,使生態海綿體切實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持。
3.4注重宣傳與交流
海綿城市作為一種新型的城市發展方式,其建設規劃實質上就是一項巨大的民生工程,因此,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借助于多方面社會力量進行協調配合,共同參與完成規劃建設。為了有效提升海綿城市的建設質量與效率,相關部門要積極響應社會各階層人士積極參與進來。首先,加大對海綿城市的宣傳力度,通過自媒體宣傳、報紙刊登和電視報道等多種樣式的網絡與非網絡媒介進行傳播與宣傳,有效將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價值意義與相關的綠色生態城市建設規劃內容知識傳達給社會大眾,做到“全民滲透、全民參與”;其次,積極組織各類基層知識問答與參與交流活動。吸引人民群眾的關注,積極調動人民群眾參與了解城市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內容的熱情與主動性,向人民大眾普及海綿城市建設的規劃設計理念。利用生態、景觀和城市規劃等功能,構建具備穩定性、安全性與活力性的海綿城市格局著力發揮城市中自然水系、道路以及綠地等對雨水的吸納、滲透以及存積與凈化等多方面有著積極作用,有效減輕城市的排水負擔,增強城市市政排水設施的抗雨災害能力,促進城市的健康穩定發展。讓群眾更加深入的了解海綿城市建設對緩解城市水文災害、內澇、優化城市水環境、補充地下水、涵養水源和完善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宣傳教育與普及知識,能夠讓社會大眾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與內涵價值有深刻的理解,有效增強人們的綠色生態意識與海綿精神,為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到城市建設中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大家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最大擁護者,進一步實現海綿城市建設的全民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視。海綿城市建設作為一種新興的現代化城市建設理念在規劃建設與發展進程中被廣泛應用,并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僅能夠有效調節城市內澇的效果,減輕城市的排水負擔,有效完善城市地表生態水系環境,還能夠有效滿足綠色生態城市的實際發展需求,對優化城市水資源整合協調與統籌再利用創造良好的先決條件,進一步完善與服務民生,推動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衛爽.雨水花園對降水徑流水量的削減及污水凈化能力分析[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20(1):26-29.
[2]林璐,許章華,黃旭影.福州海綿城市建設中屋頂綠化的截水作用研究[J].國土資源遙感,2018(2):223-230.
[3]許銘宇,戴偉,劉雯.基于海綿城市視角的生態雨水花園應用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8(1):83-85.
[4]阮若琳.綠色建筑生態城區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設計思路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9,33(2):75-77.
[5]歐建西.海綿城市角下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規劃設計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