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養老服務的轉型發展尤為重要。居家養老是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方式之一,在與我國老齡化國情相似的日本有著較為完善的體系。本文將從法律法規、服務內容、服務提供、智慧化程度來比較中日居家養老服務的差別,在此基礎上分析國內服務的不足,為居家養老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居家養老;中日比較
根據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就意味這個國家或地區處于老齡化社會。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8%,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同樣,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20年的調查顯示,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超過3610萬人,占總人口的28.7%。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數據顯示,2030年中國65歲老年人口比例將達16.9%,2050年將達26.1%,接近于日本現在的老齡化程度。因此,在老齡化國情方面,我國與日本有著相似的發展趨勢。
在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養老模式的轉型也將越來越重要。眾多養老模式中,居家養老是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托、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各類養老社會化服務[1]。日本目前已經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居家養老體系,因此,本文從法律法規、服務內容、服務提供、智慧化程度四個方面對中日居家養老服務進行比較研究,為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提出建設性建議。
一、法律法規比較研究
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1989年,《推進高齡者保健福利十年戰略計劃》提出要開始構建以居家養老為中心的社區服務體系;2000年,《介護保險法》為居家養老提供了詳細的評價標準,為保證制度科學嚴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第三方評價機構共同參與其中,監督并評價養老服務[2]。
2011年,中國出臺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首次明確規定居家養老服務要依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提供不同的服務,家庭服務、家庭保健、家政服務和無障礙改造等服務都包括在內。各省市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制定了居家養老的政策。《寧波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就從本地情況出發,結合各社區養老服務現狀,制定相關養老政策。
然而,我國政策對居家養老服務的規定都仍然停留在淺層面,對于類似醫療衛生、醫療器械的引進方法,家庭護理服務的細則標準等都很少提及。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目前仍沒有形成獨立的養老服務評價和監督體系,各地缺乏一套統一的可對照標準。
二、服務內容比較研究
日本的居家養老模式為小規模多功能的居家-社區養老。以日本長崎市為例,長崎政府改造社區基礎設施,解決出行問題;根據社區內老年人的具體需求按優先級引進不同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值得學習的是,長崎市會在社區內進行調研,構建數據庫,使得養老服務適配性增強。
在中國,居家養老模式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以中國杭州市為例,許多社區養老機構均由之前的養老服務中心升級改造,并不能達到相對完善和高級的現代醫療水平;機構中提供的專業康復設施也較少,在專業醫療資源的引進和合作上相對日本明顯不足。
三、服務提供比較研究
目前,日本已建立養老介護服務的專業人才制度體系及資格認定體系。各養老機構以及居家養老支援中心必須有“看護師”、“保健師”等通過國家或地區專業資格考試認證的專業人才。介護服務專業人才體系由“家訪介護員1級”、“家訪介護員2級”等構成。此外,政府為減緩人才流失,也大力提高護理人才工資待遇,完善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使得更多年輕人愿意進入這個行業。
中國目前居家養老也由第三方機構提供大部分服務,一般由社區自行引進。然而,我國目前仍缺乏專業的人才評估機構和完善的人才評價體系,專業人員也存在較大缺口,缺少專業化的培訓。
四、智慧化程度比較研究
日本目前主要通過整合各社區收集的數據建立老年人信息數據庫建立智慧平臺,通過網絡篩選出不同護理等級對應的不同機構,便利了老年人的選擇。從日本全國來看,日本運用智能技術,通過使用如扶手馬桶、遠程醫療終端系統、智能機器人等實現對老年人的全面照顧。
在我國,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互聯網+養老”的多種新服務模式,推動了養老服務的轉型。許多城市例如烏鎮、西安都建立養老O2O平臺,真正實現服務互聯,為老人和家庭提供健康管理、上門護理、安全提示等服務。在智慧養老這一方面,我國具有前瞻性和極大的發展潛力。
五、啟示
1.健全法律法規和評價體系
與日本相比,國內對于居家養老服務的法律規定都只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入至詳細細則。因此,我認為政府應當起到引導作用,對社區應當配置的基礎設施、專業機構和專職管理人員做出規定,與第三方評價機構合作對社區進行評估,劃定等級,以此來起到監督作用。
2.醫療資源與居家養老結合
我國居家養老社區引進的醫療資源不夠專業、不夠全面。我認為一是社區資金不足,無法引進高端醫療資源;二是社區對內調研力度不足,無法得知社區老年人最需要的醫療資源。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將專業醫療資源引進社區,滿足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各種醫療的需求。
3.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高薪資待遇
護理人才流失是中日兩國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們應學習日本專業的專業培養與考核制度,建立完整的人才評估機制,提高薪資來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養老行業。政府可以制定居家養老需要的人才培育、資格認定體系;社會也應當呼吁更多人加入到養老行業的建設中去。
參考文獻
[1]孫作文.老齡化背景下日本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及啟示[J].當代經濟,2019(03):156-157.
[2]尹文清,羅潤東.老齡化背景下日本養老模式創新與借鑒[J].政策瞭望,2017(04):50-52.
作者簡介:王蘊珂(2001—),女,漢族,安徽省合肥市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中日文化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