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綠融合政策提出后,特色小鎮的知名度得到顯著提升,核心競爭力也得到強化,機床小鎮以產業發展為主向導,圍繞機床產業打造特色文化。
關鍵詞:紅綠融合;機床小鎮;品牌建設
2005年8月15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2019年9月4日,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在省新聞發布會提出“紅綠融合,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紅色傳承”,麗水正積極探索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路,奮力開辟紅綠融合的旅游文化。在此背景下興建特色小鎮,打出特色品牌,可以提高特色小鎮知名度,還有助于強化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實現持續發展。
浙江省首批37個省級特色小鎮確定后,計劃三年內再打造63個特色小鎮,實現三年100個的打造目標。縉云壺鎮機床小鎮以其深厚的制造業發展基礎,特色鮮明的優質產業,順利入圍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成功入圍創建名單,即是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壺鎮的產業基礎,發展環境的認可,更是體現了對壺鎮機床小鎮的殷切期望。
一、機床小鎮建設具有豐厚的文化和產業基礎
(一)政府出臺政策,為機床小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浙江省原省長李強在調研云棲小鎮的時候率先提出了“特色小鎮”這一概念,在完成調研后,他認為應該在浙江省內興建特色小鎮。隨后,浙江省開始規劃特色小鎮。僅僅過去一年時間,浙江省就圍繞特色小鎮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表1所示。在省政府大力推進特色小鎮的背景下,各個地市都積極響應,紛紛建成帶有當地標桿行業的特色小鎮。麗水市政府也指出要以“麗水之干”推進麗水市的特色小鎮規劃與建設,著力培育和創建全市特色小鎮,針對特色小鎮的產業定位、推進機制、獎懲機制等做了詳盡的制度安排。
(二)深厚的紅色文化旅游,為機床小鎮發展提供了豐富資源
壺鎮位于縉云縣東北部,地處臺州、金華、麗水三市匯集地,小鎮有228平方,目前擁有55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常住人口12.3萬。壺鎮是麗水承接長三角輻射、接軌金義都市區、對接開放引資的橋頭堡,素有“浙南北窗”之稱,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鎮,是萬年古邑、千年古鎮,白堊紀甲龍,隴東上山文明,自唐建鎮以來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浙南三大古鎮”之一。溪東老鎮區街巷格局完整、韻味肌理清晰,保留了數量眾多、分布密集的文物遺存。目前擁有54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6項。另有13家文保單位,其中省級以上有7家。在小城鎮整治、美麗城鎮建設中,把古建、文物、非遺等豐富文化元素融入城鎮建設,修復壺溪老街,改造提升九進廳歷史街區,整體搬遷百廿間,打造恐龍主題入城口,初步恢復了古鎮的獨有韻味。
壺鎮鎮高潮村歷史悠久,是中共縉云一大會址所在地,呂傳德發現黨員的故事、栗裕將軍二入縉云及攻打玉環嶺等多個經典故事制作成畫,畫在村里的墻上,加上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高潮村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秉承紅綠融合的理念,為壺鎮鎮創建機床小鎮提供了核心動力。
(三)產業特色鮮明,為機床小鎮建設提供了基礎動力
作為機床小鎮重要的依托,壺鎮鎮一季度為全年經濟工作實現了“開門紅”。全鎮累計工業產值完成28.04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規上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9.06億元,占總產值68%。技改投入0.95億元,不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5%;用電5694萬度,不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6%;招商引資達1.49個億。壺鎮91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正增長的有72家,占79%,壺鎮呈現內生型經濟的無限生命力不潛力。據壺鎮主要行業產值完成情況看,產值絕對量上,傳統優勢行業帶鋸床依據占據主導,但與之前同期的相對量比較,傳統行業普遍出現了增幅回落,而一些積極轉型,向定制化發展的行業出現了快速的增長,傳統行業面臨轉型的壓力,新的行業熱點紛紛涌現,是縉云機床小鎮發展的行業背景。機床小鎮既是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平臺,也是新行業培育的搖籃。
二、機床小鎮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
(一)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小鎮目前產業存在加工水平低、加工裝備落后等問題,小型企業以低價搶占市場的沖擊愈演愈烈,影響了行業整體提升的積極性,使行業整體存在進一步的低端化鎖定傾向。
(二)配套建設有待跟上:小鎮目前的產業基本以加工制造業為主,除天喜、晨龍等少數企業規模較大外,其余多數企業規模較小,且處于價值低端部分,綜合競爭力不強。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也相對滯后,發展困局亟待突破,面臨較大壓力。
三、推動機床小鎮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分析
壺鎮機床小鎮目前入駐企業大約有202家、擁有8個名牌產品、9個名牌商品、2個知名商號,要推動小鎮的高質量發展,應立足于小鎮的自然生態環境,遵循產業的發展規律,展現智造與技術之美。
(一)制定機床小鎮可持續發展的精準規劃
1. 產業定位
壺鎮機床小鎮產業定位聚焦于支撐浙江發展的七大產業,通過孵化小微企業,著力打造好以機床智造云中心、智能機床研發基地等項目。
2.戰略及發展目標定位
以數控機床為核心,著力構建集生產制造、設計研發、信息交流、產品銷售、商貿流通等全產業鏈的機床科技新城,全面融入研發中心、商務中心、檢測中心、物流中心展示中心等配套服務,力爭成為華南地區機床領域的重要集聚基地。
(二)強化機床小鎮可持續發展的機制保障
機床小鎮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各項機制的有力保障。
1、建立健全縣級層面推動機床小鎮創建的組織領導體系,完善各個相關部門協同工作機制。
2、建立健全招商機制,發揮企業招商主體的作用。
(三)加強機床小鎮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2014年,隨著2014MIE年度論壇舉辦,上海交通大學新材料技術高峰論壇
暨麗縉先進功能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啟勱,麗縉五金科技產業園掀開了產學研“強強聯合”的嶄新篇章。經過兩年的培育,產學研平臺的搭建,為壺鎮加快集聚科技要素、深度激發創新活力,促進高校科研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起到了積極作用,為當下的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孵化的氛圍和知識技術的支撐。各家企業也紛紛意識到產學研平臺對二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意義,例如暢爾與浙大合作,形成穩定的產學合作關系。暢爾更是建立了博士站,為企業高端創新型人才引進的窗口、科研人才培養的良好平臺以及科技創新不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已經成為企業攻關技術難題,培養技術人才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 張立.特色小鎮政策、特征及延伸意義[J].城鄉規劃,2017(6).
[2] 江凌.品牌基因理論視角下的特色小鎮文化品牌建設——以烏鎮為中心的考察[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5).
[3] [英]埃比澤尼·霍華德.明日的田園城市[M].金經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
[4] 周曉虹.產業轉型與文化再造:特色小鎮的創建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17(4).
[5]文大山.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路徑及其保障[J].求索,2012(12). [6]張鴻雁.特色小鎮建設與城市化模式創新論 ——重構中國文化的根柢[J].南京社會科學,2017(12).
基金項目:2019年度麗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紅綠融合背景下麗水市特色文化小鎮品牌建設研究——以壺鎮機床小鎮為例”(項目編號:LC201915)
作者簡介:沈璐(1986-),女,漢族,浙江麗水人,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