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摘要:在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和家庭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的雙重壓力下,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激增。在國家的重視和推動下,我國的養老服務產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仍面臨供需差異、服務人員數量不足、專業化程度低等問題。以助人自助為原則的社會工作,由于其價值理念和專業原則,非常適合提供專業性的養老服務。養老服務事業亟待發展的今天,對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助推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社會工作;養老服務
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11月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為兩億六千萬,占我國總人口的近百分之二十,其中,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約為一億九千多萬,占我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三點五。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近六個百分點。”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家庭的養老壓力正在逐步增大。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家庭規模逐步小型化;年輕一代追求現代生活,無暇顧及老人照料;青年人婚后多選擇離開父母單獨居住……以上諸多原因使現代家庭越來越難以完全承擔照料老人的職責,家庭養老供給能力逐漸不足。為此要改變傳統的養老模式,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必須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養老服務產業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養老服務模式。
一、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必要性
(一)發展養老服務業與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密切相連。人口老齡化隨之帶來是龐大的老年群體。老年群體在眾多方面的需要決定了我國需要發展養老服務業。我們給予老人的不僅是經濟上的保障,更多的是身體多方面的照料。
(二)家庭養老功能趨于弱化催生了養老服務業。計劃生育下的一家一戶一子決定目前我國大多數家庭倒金字塔的“4-2-1”結構,即一對夫妻需照料各自的老人以及自己的孩子,這些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加之快速的生活節奏,使得家庭對照顧老人應接不暇。另外,空巢家庭也在逐漸增多,進一步弱化了家庭的養老功能。而農村的青壯年多選擇外出打工,使得農村里的留守老人也在逐漸增多。可見,傳統的“養兒防老”家庭養老模式已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
(三)發展養老服務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是促進就業的重要保障。我國的養老服務業是新興的第三產業,它集生產、經營、服務于一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納更多的勞動力,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和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和再就業,緩解了就業壓力。
二、我國養老服務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機構的供需之間存在明顯差異。目前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嚴重,需要照料的老人人數也逐年增加,但各種福利院卻出現床位大量閑置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以居家養老為主,老人一般不愿意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入住養老院,認為入住養老院有失面子,覺得入住養老院一般是沒有子女的人才入住的;第二,部分有意愿入住養老院的老人無法承擔養老院的高額費用。養老院大量空閑床位的存在,造成資金的積壓與浪費,使本不充足的老年福利經費更捉襟見肘。
(二)養老服務產業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專業化程度低、流動性強。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建設起步較晚,現有的各類福利機構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作者大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他們對工作熱情,但缺乏必要的工作方法。甚至在工作人員非專業的情況下會產生一些非人性化的后果,如打罵老人。這些都抑制了養老產業的良性發展。
(三)城鄉地區養老機構發展差距大。城市經濟發展比農村經濟發展快,因此城市中各類型養老機構明顯多于農村。在城區, 除了公辦養老機構之外, 還有很多各類民營養老機構。然而, 在農村除了政府出資辦的規模較小的敬老院等養老機構之外, 其他類型民營養老機構幾乎不存在。在中國,老人主要集中在農村, 農村養老問題也日益凸顯, 更需要養老機構來解決養老問題。但是, 事實并非如此, 農村養老機構發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許多老人未得到好的照料, 只能悲涼度日。
三、社會工作在養老服務事業中的作用
(一)社會工作為養老服務產業提供價值指導。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目前養老服務業的工作人員雖然掌握了一些專業的服務技巧,但是對于社會工作價值觀的理解不夠,甚至缺失。在養老服務中,社會工作能為養老服務提供了專業、健康的理念,它以個別化的方式為每個老年人制定工作方案、以助人自助的原則提供服務,遵循價值中立和保密原則,為老年人鏈接資源,改善老年人的生活,重塑老年人自我形象。
(二)社會工作為養老服務產業提供技術指導。社會工作可以通過開展老年個案工作、老年小組工作來發揮自己的專業性。在老年個案工作中通過懷舊、緬懷往事法幫助老人緬懷一生成功和失敗的經歷,與過去慚愧的自己和解,幫助老人減輕自責、重塑自我、找回生命的意義。在小組工作中通過開設現實辨識小組、動機激發小組等小組幫助老年人在老年期保持時間感、方位感和辨識能力,幫助不愿意對外交往的老年人重新建立于他人的關系,擺脫滿腦子都是自己與自己麻煩的狀況。
(三)社會工作為養老服務事業建言獻策。社會工作者應利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感染力,發現目前養老服務事業中的不足,向政府和社區的管理者以及居民代表呼吁,制定關愛老人的相應政策,并且督促相關部門有力地實施。
(四)社會工作為養老服務事業提供服務主體支撐。社會工作者在養老服務事業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工作內容有:(1)在接收前為老年人做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的評估,參與多學科人員對個人是否需要入住院舍的評估;(2)為老年人做需求評估,獲取一些基本信息,并識別出哪些支持性或康復性活動可以幫助老年人保持獨立、滿意的生活方式;(3)根據需求評估的結果,與多學科工作人員制定滿足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的個別化社會服務計劃和多學科照顧計劃等。
四、結語
社會工作在養老服務產業中的介入,能夠有效彌補非專業人士在養老服務方面的不足,通過社會工作者的建言獻策與相對完善的介入程序與手法幫助更多的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參考文獻
[1]陸飛杰.老齡化背景下社會養老服務現狀調查——評《城市養老服務多維度調查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239.
[2]全國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考試教材編寫組.中級社會工作實務[M].中國社會出版社,2019.
[3]馮曉娟.我國養老服務發展狀況與社會工作介入分析[J].理論與現代化,2013(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