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晶
摘要: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土地儲備已經成為了土地工作研究的重點內容。加強對土地儲備制度的轉型,能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保障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土地資源的科學發展和開發。所以,相關人員要充分了解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土地儲備制度的轉型問題,并對管理體系進行創新和改革,使其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明確土地儲備制度轉型的方向,不斷研究其改革轉型途徑,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土地儲備制度;經濟新常態;轉型
在經濟新常態全面改革背景下,要想讓土地儲備制度進行有效地轉型,就要對改革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不斷地研究和分析。相關單位要根據實際的改革情況制定一些政策來支持改革,進而促使土地儲備制度發生深刻轉型。同時,還從多方面對土地儲備制度進行績效評價,結合土地儲備工作先進經驗,不斷促進土地儲備制度的改革和發展。
1 土地儲備制度轉型存在的問題
1.1 土地儲備制度面臨社會問題
在土地儲備制度的轉型過程中,由于現行的征地補償標準沒有提高,并且與群眾期望值相差較大,所以一些群眾對土地儲備制度的轉型過程不是很看好。同時,近幾年來,土地供應價格特別是住宅和商服用地價格一直在不斷地提高,土地補償標準和出讓價格的差距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農民的土地權造成了損失。所以,在土地儲備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土地儲備面臨各方面的質疑,這并不利于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和發展。
1.2 政府土地儲備和土地宏觀調控目標不符
在土地儲備制度的轉型過程中,土地儲備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獲取資金的重要途徑,但部分相關政府卻沒有對土地儲備進行合理地調控。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有些地方的土地直接稅收和擴張帶來的間接稅收占政府預算內收入的40%。政府作為土地儲備中的受益者,為了獲取更多的土地出讓金,他們沒有對土地儲備制度改革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更沒有對土地進行宏觀的調控,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公共的利益。
1.3 土地儲備和土地需求存在差異
首先是規模上的錯配。部分地方政府為獲得土地的最大收益,他們主要維持土地市場供給的偏緊狀態。如果土地拍賣市場過熱,其土地價格就會不斷地提高,這不僅對國家房地產調控造成了影響,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經濟。其次就是用途的錯配。如果一個城市要想進行合理的發展,就需要住宅、交通以及醫療等多用途土地的持續有效供給。但是由于政府依賴土地財政,所以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往往重經營性用地,不對其他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性的應用。最后,就是時間上的錯配。在土地儲備后,需要進行必要的電、路以及水等前期開發,所以在一個周期之后才能進行有效地土地供給,這就導致了土地儲備和土地供給滯后,進而阻礙了土地儲備制度的轉型。
2 土地儲備制度轉型研究
2.1 法律層面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要想對我國土地儲備制度進行全面的轉型,就要對我國土地管理法律制度進行改革,并根據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的實際發展情況,不斷地分析其制度在法律方面的不足。但是,在實際的管理體制中,對土地這種不可流動的生產進行管理的時候,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為在運行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土地使用和利用的問題,這將會使得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法律都存在著差異,這樣的模式并不利于對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的管理。因此,相關人員要在法律層面對土地儲備制度進行不斷地研究和探索發展階段,讓其進行更好地轉型。
2.2 管理體系層面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要想更好地發展,就要進行全面的改革,而我國的土地儲備制度亦然。由于我國存在多種土地儲備模式,因此各個地方政府依據各自的儲備模式,給予土地儲備機構不同的職能權利,再加上有些政府組織間為追求經濟利益,不對相關我國土地儲備制度進行管理,進而導致土地儲備機構職能定位不符合相關的要求。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的管理,更好地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同時,相關政府還要與市場之間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約,積極地進行交流和互動。要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找到適合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模式,然后建立健全土地出讓金等配套制度,進而加強對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的管理。
2.3 土地儲備資源配置
在產權結構方面,土地儲備制度的實質是國家通過控制土地所有權來配置土地產權權能的制度安排。所以,要想對我國土地儲備制度轉型進行研究,就要先對土地儲備資源配置和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進行研究。同時,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的提出還為土地儲備制度轉型提供了一定的條件,對我國現行的土地儲備制度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此外,在實際的土地資源的配置過程中,由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能夠在不通過政府收購的情況下直接進入市場交易,所這將會使政府財政收入大幅減少,進而推動政府在財稅方面的改革。與此同時,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對土地的調控能力減弱,對未來市場機制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然而,土地儲備制度作為這個過程中維護城市土安全的關鍵,一定要對其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加強對土地市場的控制。要清楚地意識到其公益性的本質就是要求政府對公益性土地進行合理地征稅。因此,一定要對土地儲備資源配置進行有效地分析和研究。同時,相關政府要加強對公益性用地的重視,明確土地儲備制度發展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的全面轉型提供有利的條件。
3 結語
總之,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加強對土地儲備制度轉型研究,不僅能減輕政府的融資壓力,同時還能不斷地規范土地儲備的管理體制,不斷地完善土地儲備制度,進而提高我國土地的使用率,促使土地儲備在新時代背景下的轉型。
參考文獻
[1]王鵬.我國土地儲備制度轉型研究[J].居業,2017(11):178-178.
[2]許忠君.土地儲備制度完善的思路與途徑[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45):15-15.
[3]劉漢霞.我國“土地財政”現代化轉型的法治路徑[J].行政與法,2019(6):30-44.
[4]肖君,陳堯,唐鵬.基于知識圖譜視角的國內土地征收研究態勢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9(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