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APP設計策略是通用的,了解用戶的心理是設計產品界面的先決條件。一個好的APP設計可以傳達產品的定位和價值,增加產品的滿意度和商業價值。在整個產品迭代過程中保持界面簡潔,可以提高用戶體驗、產品可用性和溝通效率。本文從用戶心理模型的角度探索考研易APP的模塊構成以及框架層、表現層設計。結合用戶心理模型來解釋考研易APP設計特點。
關鍵詞:用戶心理模型;考研;APP;設計
當前,選擇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數量不斷增加,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佳械倪^程既緊張又壓抑。作為面向考研群體的APP,考研易APP設計需要考慮考研群體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環境。一個易于使用,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APP設計對用戶來說非常有新引力。心智概念提出后不久就被應用到產品設計和人機交互領域,基于心智概念的用戶心理模型是指用戶能夠理解的產品概念和使用方式?;谛睦砟P?,用戶可以推導出產品如何操作??佳幸譇PP設計人員通過不斷收集用戶行為和反饋信息更好地了解用戶,使產品界面和功能更貼近用戶心理模型,有效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從而讓產品設計方案更好地被用戶接受。
一、功能模塊設計
首先需要設計考研易APP的功能模塊,明確其框架??佳幸譇PP是為考研群體準備的,因此,必須具備考研輔助功能,可以按照用戶心理模型對功能模塊進行劃分,最終得到系統框架。如圖1所示,考研易APP包括登錄注冊、圈子、打卡、學長、個人中心等模塊。其中打卡模塊下的子模塊包括考研干貨、學院、課程、練習等,主要為考研群體提供動態考研信息。圈子模塊主要用于滿足考研群體發布消息、查看朋友動態的社交需求。學長模塊的主要作用是為考研用戶尋找意向院校及該院校的學長提供直觀、方便的平臺。個人中心的主要作用是方便用戶管理個人信息,個人資料等。
二、框架層設計
框架層設計是指APP的原型設計,使用簡單的圖標和占位符來設計和規劃APP界面,并以線網格的形式表示界面結構。原型設計代表了一種低保真原型,一種不受視覺元素影響的框架圖,其設計側重于交互性。首先,用戶必須注冊并登錄才能使用APP,用戶創建自己的帳戶后,需要添加朋友、下載資料,注冊界面可以填寫擬報考大學以及專業的詳細信息,根據用戶填寫自動推送相關大學以及專業的最新消息,可以方便用戶,注冊成功后展示打卡界面,引導用戶進行更多的交互操作。
APP的模塊以底部標簽形式展示,符合用戶大拇指操作的特點。打卡模塊下的動態、干貨為子模塊,點擊一級模塊上的菜單可以達到子模塊,圈子功能模塊的界面框架設計如圖2所示,包括動態展示、圈子好友、朋友圈等子模塊。其中,心理咨詢、樹洞、社區功能等考慮到用戶的心理需求,通過單擊屬于主界面中的隱藏功能圖標可以進入。
心理疏導模塊是圈子模塊的延伸,應通過交互點擊等動作調用,該模塊包括心理咨詢、樹洞兩個功能,可以幫助用戶減輕考研帶來的心理壓力。APP的框架結構和層次設計均基于用戶心理模型理論完成,主要包括用戶認知和用戶行為交互,例如基于導航的內容布局、信息架構、分層設計體現簡潔、快速的原則。為了將實際模型與考研用戶的心理模型相匹配,在對考研用戶行為模型的分析基礎上設計交互行為和導航表單。
三、表現層設計
在框架層的基礎上設計表現層。即設計APP界面的視覺元素,增強視覺效果,最終設計出用戶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視覺界面。根據用戶對界面風格需求的總結,結合用戶心理模型理論進行相關視覺元素設計。針對考研群體年輕人居多的特點以及色彩心理學理論,考研易APP主色調為明亮嚴謹的綠松石色,可以有效緩解用戶視覺疲勞,同時又不像深藍色那么硬,符合年輕群體的視覺認知模式。APP界面的導航圖標采用簡潔、直觀、大氣的線性圖標,功能圖標采用情感化設計,色彩、圖形設計有趣,滿足考研用戶對簡潔和趣味的需求。
基于用戶需求分析的結果確定APP的設計理念、功能模塊以及界面結構。以標簽導航的形式在界面底部放置四個主要功能模塊菜單,不僅方便用戶的拇指操作,還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的手部舒適度要求。注冊登錄后的默認主界面包括打卡、學習任務制定、隱藏功能圖標、考研信息推送等??佳行畔⒁云俨夹问斤@示,下拉加載符合用戶的瀏覽習慣;定位功能主要用于尋找一起使用考研易APP的朋友并與之交流。圈子功能滿足考研用戶社交需求,icon設計隱藏相應的功能圖標,體現了顯式和隱式操作模式,以滿足界面布局的簡單性和靈活性,滿足用戶的心理解壓需求,緩解考研給用戶帶來的心理壓力,當用戶有需要時可以進入樹洞功能發泄情緒,尋求心理疏導,這樣的設計體現出用戶心理模型中的用戶情感模型設計理念。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考研易APP為研究對象,基于用戶心理模型理論分析考研易APP界面交互和可視化設計策略,并以APP的各個功能模塊為例進行設計分析。根據用戶心理模型理論可知用戶會根據既定的認知體驗使用產品,因此,在設計APP時應該設法引導用戶結合腦海中已建立的認知經驗操作APP,降低APP上手難度,從而提高APP的實用性??佳幸譇PP界面設計追求簡潔易懂,同時不斷豐富APP的功能,提升升產品體驗價值,為用戶提供卓越的用戶體驗。
參考文獻
[1] 孫雄飛, 吳祐昕. 基于用戶心理模型的短視頻類APP界面設計研究——以快手為例[J]. 設計, 34(4):3.
[2] 羅紅艷. 基于用戶心理模型的移動協同軟件劇本導引設計方法研究[D]. 湖南大學,2017.
[3] 王雅昆, 彭莉. 基于心理模型的移動端旅游類App的用戶需求獲取研究[J]. 工業設計, 2016(12):132-133.
[4] 宋杰. 基于用戶心理模型的手機省電工具設計研究[D]. 燕山大學,2016.
作者簡介:袁永珍,女,2001-02.12,廣西賀州,本科在讀,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