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茜
摘要:在民族偉大復興的背景下,對傳統文化的宣傳與推廣深入人心。在新時期,大學音樂教育必須要與本土音樂文化相融合,深入挖掘本土音樂文化的價值,并成為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引入本土音樂,必將使高校音樂教育更加豐富多彩,本土音樂會也在新的時代中被傳承。本文對本土音樂融入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更好地融合二者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本土音樂文化;大學音樂教育;融合
現階段,我國本土音樂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在大學音樂教育中,課程體系和理論基礎大多以西方音樂文化為背景,這樣就使得大學音樂教育和本土音樂文化之間格格不入,造成本土音樂傳承存在問題。只有克服以上困難,才能打破音樂教育的壁壘,擴大教育空間,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的容忍度。
一、本土音樂融入大學音樂的問題
近幾年,本土音樂越來越多,把本土音樂融入大學的音樂教育,顯然可以擴大傳統教育的規模。然而,目前的狀況是,雖然將本土音樂納入了大學音樂教育,但其比例不容樂觀。就音樂教育而言,大學到目前為止仍主要集中于其他領域,本土音樂的分配只有一句話,這種方法對于系統地學習本土音樂的學生來說是十分困難。就課程教學而言,本土音樂在課程設置上并沒有絕對優勢。這種配置創造了本來就不夠內容的本土音樂教育內容,沒有時間優勢,教室里的比例再次下降[1]。此外,就教材內容而言,本土音樂教材整體上還不夠科學,沒有對本土音樂進行系統的學習。在音樂欣賞方面,由于課程內容和時間較少,本土音樂的美不能通過系統分析和欣賞。在大學音樂教師的本土音樂教育中,大多數教師同時開設了多種課程。在教育內容方面,整體關注不夠,也沒有正確的未來指導計劃。很多教書并不擅長本土音樂的老師都很努力。這樣的教育現狀和教師已成為傳統。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得以延續。此外,在傳統的音樂教育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技術教育,而忽視審美的影響,在實施過程中傳統的音樂教育只是有形而非表象,亟待解決。
二、本土音樂有效整合大學音樂教育
(一)營造一個良好的本土音樂教育環境
要把本土音樂真正融入大學音樂教育,就必須建立適應于本土音樂生存發展的環境。唯有在這種環境下,各方面的支持制度、設備才能真正健全起來,對學校本土音樂的執著才能真正提高,在各個方面都會更加順利。要達到上述目標,首先需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要深入了解整個社會,就需要有政策上的支持,積極倡導本土音樂在大學音樂教育中的運用,不僅要提高高校教育中的比例,還要通過輿論進行廣泛的教育和引導。學校應協助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并撥出專款用于購買與本土音樂有關的軟硬件設備,以便在適當的環境下發展本土音樂。
(二)樹立與時代相適應的音樂教育理念
首先實現意識的融合,教師和學生要真正了解本土音樂的美,學習本土音樂的重要性,真正理解其中的要點,以確保后一種音樂的實施和整合過程更加順暢。其中,學校管理者扮演領導角色,在把握本土音樂與現代音樂教育關系上把握主動權,利用學校資源,透過空間、時間、資源,真正擁有與發展和生存有關的支撐性資源。在教師方面,教師直面學生,在引導學生思維上有明顯的作用。所以老師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管理人員不僅要意識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讓教師在溝通中傳遞精神,促進傳統教育的真正發展。當代音樂教育要與之融合[2]。
(三)整合教育內容與形式
在推動本土音樂文化與大學音樂教育融合的過程中,要掌握好教材,就必須掌握好基本的教學大綱。本土音樂內容在教科書中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比例。對本土音樂的宣傳,需要有系統介紹和細致學習,不能用通俗的語言講,不能簡單地品味,教育內容就會變成形式,無法真正落實。本土音樂與現代主流音樂的區別就在于“傳統”。所以,要想提高教材的質量,就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下功夫,挖掘出更多的傳統內容,并把它們融入教材,使包含本土音樂的教材部分更加生動、真切,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分量,以及背后的美。
(四)注重提高教師的素質
本土音樂是一種本土文化形式,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對傳統歷史和文化的積累有足夠的認識和理解。比如,把同一時期的西洋音樂和其他國家的音樂與中國本土音樂相比較,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本土音樂的聲學特點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老師對促進和整合這類教育內容的立場不言自明。高校在招聘教師時必須具備足夠的信息,使教師的力量能真正地促進本土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融合與滲透,學校需要對這方面知識進行嚴格管理。老教師要適應新時代,必須適應當前的教育需求,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率先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和道德修養。同時,組織專家、專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使教師對本土音樂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思想意識和教育水平。
(五)優化本土音樂教學方法
在大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學校可以鼓勵教師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更符合預期,使本土音樂和大學音樂的教學更加完善、合理。對此,教師可采取一些優秀的教學方法[3]。本土音樂發源于歷史和民俗學,有別于當今的流行音樂和其他國家和國家的音樂,有其歷史文化的內容,地域性強,積淀豐富。本土音樂只有真正地“躍入”其深層內涵,才能真正體會其美與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聽本土音樂,積累本土音樂知識,同時與學生共同分析作品的特點,加深對本土音樂的理解。將本土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比較,以期盡快找到相同點或相似點,并進行詳細整合,為日后指導學生學習本土音樂提供便捷。
結束語
作為充滿文化遺產和民族特色的優秀音樂,本土音樂完全融入了音樂教育,為當今音樂形式的多樣化發展作出了貢獻。高校要不斷探索教育經驗,找出共同之處,實現更緊密融合。
參考文獻
[1]呂宇坤.本土音樂文化與大學音樂教育的融合[J].戲劇之家,2021(26):87-88.
[2]魏娟.本土音樂文化與大學音樂教育的融合探討[J].北方音樂,2019,39(05):131-132.
[3]崔燃.運用地方音樂資源發展高師特色音樂教育探索實踐[J].音樂天地(生態音樂版),2015(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