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必貴 官紫玲 魏麗瓊
摘要:統籌城鄉和諧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結合永秦縣域城市建設的基本特征、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計劃構想、城市整體定位以及規劃城鄉和諧發展的若干對策。
關鍵詞:協調發展;城鎮;城鄉總體規劃
1城鎮建設基本特征
永泰縣,其位于福建省的中部,距離福州市區就半小時車程,毗鄰福州大學城、科技城,被稱作福州的城市后花園。2021年全縣常住人口28.12萬,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顯示其擁有36萬戶籍人口數,其中城鎮人口快8萬人,城鎮化水平接近32%,其中永泰的特征如下:
1.1.經濟擁有一定規模,城市在發展
與福州別的7個區(市)相比,永泰縣的GDP和人均GOP落后,三次產業順序為三、一、二,其中第一產業為福州市全縣(市)處于領先地位,福州市全區第二,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差距大,經濟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
1.2.豐厚特別的資源跟快捷交通
永泰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水、地熱、森林和水果資源,是福建省十二大旅游區之一。旅游景點很多很豐富,目前擁有青云山、天門山等十余處風景如畫的景點,年客運量超過100萬人次。溫泉資源豐富,源脈寬,水量大,溫度高,品質好;福州是國家溫泉之都,永泰也是福州的主要溫泉區。永泰縣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8%,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梨鄉”稱號。
隨著福州繞城高速的通車,永泰與福州中心城區的出行的距離進一步縮短,融入“福州半小時經濟圈”。
1.3臨時建立了市區框架
城市建設規模繼續擴大。永泰縣轄21個國家級城市。城市的布局就是看交通指導線的配置。一個以縣城為中心,以交通指導線為發展軸,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城市空間。
1.4縣城的發展以舊市區為中心,逐漸向南開拓,向東延伸近幾年。
永泰縣的城市建設在總體規劃的領導下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縣城的城市建設用地從2000年的3.9km2擴大到2010年的5.5km2,市區建設從過去單一舊城區內的控制潛能和改造發展方式,跨河向南開拓,沿著交通發展的軸向東延伸。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工業發展薄弱
城市和城市的總體定位還必須明確。經濟總量小,產業水平不高,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不足,發展動力不足。城市整體的定位性質相同,有特點不明顯、輔助功能弱等問題。
2.2.加強城市空間的建設
城市和城市有明顯的均衡發展的一個特點。沒有明確的關鍵領域和建設重點,也缺乏把發展發展到最好,而在已經建設的城市中,除了縣城的人口規模在5萬人以上之外,其余的都在1萬人以下。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另外,自身經濟總量小,發展水平有限,不足以招攬縣域農村的剩余,集中力弱,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國家能力弱。
3規劃思路
3.1以科學發展觀思考城市規劃,推進城市化
強調數量的擴大,忽視內涵的提高,統一考慮城市空間布局計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再結合城市發展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促進,使城市建設和市場經濟體制完全一致。
3.2應當以提高居民幸福感為內涵,服從發展規劃和最近的建設要求
對一些民生工程要納入計劃。加強城市的一個綜合防災計劃研究,為居民提供安全居住。要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要素和地域文化特征,構建有活力的生態,使城市居住舒適,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3.3重視城鄉統一,克服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別
促進城市化和工業化協調發展,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加強區域協調,引導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縣域中心地位和它的一個作用,加強縣域集中和輻射功能,加強美大城關,加快縣域城市化進程,促進縣域經濟快速增長。
4永泰市城鄉發展對策
4.1.維護地區協調發展
明確永泰縣的整體立場。”山水城市”是永泰縣的基本功能。產業弱化的具體描述,強調永泰縣作為“縣城中心、景觀生態旅游城市”的區域地位和作用以及城市定位。
4.2整合區域城市特色
提高縣城的經濟競爭力,重點加強縣域的一個建設,形成較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城市體系形成了“一心二軸四重點”。
4.3構建“強圈、寬線、興片”的空間發展格局
以縣域為中心,發揮放射線驅動作用,開拓產業鏈,促進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省會“花園”和永泰經濟核心區。
大廠沿溪線城市將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交通線增長點,這將極大地拓展漳溪邊綠色經濟和地方特色農業、旅游業、手工藝業、綠色食品業和文化創意產業。
在中高山地區,重點發展資源型加工業和生態旅游農業,建設畜牧、林業、水果、茶葉、蔬菜等一系列環保生產模式,加快農業生產標準化進程在農產品基地的中心區和福州市區建設重要的生態的一個保障。
4.4.改進區域職能
提高核地帶的動力,改造和保護老城區,積極擴大新區建設,提高縣域生活質量,提高輻射帶的動力。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加快新區建設的同時,還得注意文化傳承,跟原有的一個生態環境保護,加快以旅游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并向外人展示永泰當地特色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城市規模,增強城市經濟實力,完成中心城市向上輻射任務,發揮其對循環經濟的一個凝聚和輻射作用,把縣城建設成為一個城市體系的中心,成為福州市的青山綠水地帶。
4.5.1歷史文化遺產
永泰縣歷史悠久,在石器時代的時候,人類生活在本土,唐代那時候建縣城設永泰縣,鎮的所在地在大樟。目前,有一個省級歷史文物保護機構,縣級8個,市內分布著很多的一個特色建筑等。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建設和發展永泰特色的一個前提。
4.5.2保護特有的生態環境
永泰是福建省會中心城市福州的后花園,既是福州市民游樂的地方,也是福州市域生態較為敏感的地方。境內風景非常宜人,同時空氣也清新,擁有國家級、省級、縣級風景名勝區9處;境內溪河縱橫交錯,大樟溪、地熱資源等特有生態環境是永泰本底,是展示永泰地域文化特色基礎,應充分加以保護和開發。
5結論
城鄉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分析發展條件,整合和完善發展要素。目標是優化城市空間的合理設計,加強核輻射,增強循環經濟的競爭力,實現城鄉共同繁榮進步。
參考文獻
[1]期刊 海峽科學/作者:張祖柱/篇名:《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思考——以永泰縣城市總體規劃為例》
[2]綜合 null/作者:何文/篇名:《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思考——以來安縣城規劃為例》
[3]期刊 山東經濟戰略研究/作者:張傳普/篇名:《城市化與區域經濟發展》
[4]期刊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作者:張祖柱/篇名:《以科學發展觀視閾思考新時期城市總體規劃——以永泰縣城總體規劃》
[5]期刊 科技經濟導刊/作者:闕芳菲/篇名:《“五位一體”背景下湘西州生態型城鎮化目標設計建設研究》
[6]博碩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作者:林欣欣/篇名:《永泰縣行政服務中心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研究》
作者簡介:曾必貴(2000.11—),男,漢族,福建省莆田市人,學歷:本科,職稱:無,單位:福州工商學院,職位:學生 ?研究方向:城鄉規劃.
通訊作者:官紫玲,女,1977.7.副教授,福州工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城鄉規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