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槊 任艷瓊

摘要:《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于2018年12月6日發布距今已有數年時間,但是反觀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效果并不顯著。鑒此本文將通過傳播學5w理論中的——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受眾、傳播效果五個方面對《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在蘭州市傳播情況進行探討。
關鍵詞:傳播學5w模式 《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傳播效果
一、研究背景
由于城市國民經濟的迅速健康發展,人民的基本物質文化生活保障水平大大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利用垃圾的處理產量也迅速得到提高,2016年城市生活垃圾生產量18850.5萬噸,2017年達到20084.3萬噸,年增長率已超過6.55%,個別城市甚至高于10%,大大高于工業發達國家2.5%-5%的增長率[]。然而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系統仍存在著嚴重不足,特別是垃圾生產與處理能力之間呈現出不平衡的狀態,處理方式單一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垃圾的回收利用。
早在2000年, 國家建設部在《建設部城市建設司關于公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通知》中確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杭州、廈門、桂林八大城市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試點城市可以在法規、政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總結, 并為在全國實行垃圾分類收集創造條件[]。
2019年6月18日,住建部表示,設立全國四十六個生活重點城市后,在重點城市增加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用以更好處理居民日常生產的生活垃圾。蘭州地區是這四十六個城市垃圾綜合分類處理試點示范城市之一,但對于蘭州這一地處“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經濟卻并不發達的城市,如何做好垃圾分類處理是一項緊迫且艱巨的任務。作為垃圾分類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對蘭州市居民進行相關內容的科普,垃圾分類相關信息的傳播效果直接影響到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落實程度。雖以蘭州市政府為第一傳播主體的垃圾分類政策的傳播活動越發活躍,但由于各種原因,政策的傳播效果依然存在一些方面不盡如人意。對此,本文旨在通過對《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的傳播效果分析,充分了解分析《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傳播現狀。
CNKI上關于垃圾分類的研究共計15479篇文獻(時間截止2020年10月)。其文獻研究多從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三個角度出發。
在社會學角度中,尚曉博、李開明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現狀與管理對策》與張艷芳的《城市垃圾分類與法律治理》,從政府的立場對我國垃圾處理現狀,分別提出政策制定,政府立法與市場調節三個方面的應對策略。同樣在盧英方、孫向軍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對策討論》與李晶的《國內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分析與比較》中,通過對比分析國外發達國家城市先進垃圾分類模式,結合我國實際,也從政府角度提出相類似的措施。這也是關于垃圾分類的研究報告中最常見的研究方向。
在經濟學角度中,胡秀任在《城市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收集》中著重提出垃圾分類的經濟意義,通過對垃圾分類回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垃圾混合運送處理所帶來的負面經濟影響的分析,希望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垃圾分類的可行性與經濟效益,從而帶動我國垃圾分類進程的發展。
在管理學角度中,學者崔譯丹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推廣工作的利益相關方管理研究》中提出運用項目管理的方法,以利益有關方為切入點,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推廣的利益相關方(政府部門,環衛工人,清運公司,終端處理廠等)進行分析研究。
近年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越來越成為社會熱點問題。以垃圾分類為關鍵詞,檢索出傳播學角度的文獻中僅有97篇,且多以傳播過程中的某一個或兩個方面探討垃圾分類政策的傳播特征。其中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優化垃圾分類知識傳播的對策研究》為主要代表的三十一篇研究論文中,從微信新媒介的傳播視角進行了探究,如何才能夠更好地有效推動公共垃圾廢物分類管理政策的相關知識優化傳播;其中以《政治溝通視角下公共政策的傳播研究——以上海垃圾分類政策為例》為主要代表的五篇研究論文,是從由地方政府部門為載體主導的知識傳播體制視角下怎樣有效進行公共垃圾廢物分類管理工作;其中如《大學生對垃圾分類信息再傳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以西南大學為例》為主要代表的二篇研究論文,是從政策研究以廣大城市內部居民群眾為信息主體的傳播視角下怎樣充分培養廣大市民積極參加公共垃圾廢物分類管理工作的主動積極性。
蘭州作為絲綢之路線上的重點城市、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對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研究探討必不可少。但根據目前的文獻資料顯示,傳播學領域的研究較少,通過完整的傳播過程對垃圾分類進行探討的研究幾乎沒有。傳播學對于垃圾分類的研究本就不多,而進一步研究探討蘭州市垃圾分類的文獻數量則是更少,本文旨在通過本次研究填充傳播學在該方面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分析
蘭州作為絲綢之路線上的重點城市、更是已作為我國四十六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試點之一,對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研究探討必不可少。但根據目前的文獻資料顯示,傳播學領域的研究較少,在本就少的基數上,通過完整傳播過程對垃圾分類進行探討的研究幾乎沒有。
而《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是目前蘭州市內第一個專門針對城市垃圾綜合分類管理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文件,對于推進蘭州市的居民生活日用垃圾綜合分類管理工作開展有著重要性和領頭羊的意義,通過傳播學“5w模式”中的五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更好地了解其傳播特征,為其更好的傳播提供參考。
本次問卷共發放一百八十份,其中有效問卷一百六十五份。其中男性占比45.50%,女性占比54.5%,年齡集中在13~65歲之間。
(一)城關區《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傳播基本情況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六日,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并確定將于在2019年2月開始實施。本《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和《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參照了住建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甘肅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甘肅省再生資源回收綜合利用辦法》,以及浙江、廣州、銀川、廈門等省、市出臺的地方性法規的立法經驗,結合蘭州市實際情況進而制定。《辦法》的主要內容分為:明確分級標準和監督管理措施、確定工作機制與部門職能、確立監督管理責任人機制和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與管理信息系統等四部分。
(二)居民信息獲取途徑情況
據回收的165份有效問卷分析,顯示知道《辦法》的人數總計為147人。蘭州市居民獲取政策信息的渠道前三位分別是網絡社交(網站、微博、微信),選擇率為72.70%;廣播電視,選擇率別為44.80%;社區宣傳(海報、版畫等),選擇率為39.40%。除65歲以上受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社區宣傳外,其余年齡段、性別獲取信息的渠道排列前三均為網絡社交、廣播電視和社區宣傳。
(三)《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傳播基本效果
調查結果顯示,蘭州市居民對于《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主要相關內容知曉率普遍低于50%,對于政策的相關內容知曉率明顯偏低。后續在對各類垃圾的具體分屬的調查中顯示,蘭州市居民對于垃圾正確分類的知曉率前三的是廢舊溫度計(90.3%)、電池(86.1%)與鮮花(77.6%),但是對于一次性筷子、碎玻璃和大塊骨頭的正確垃圾分屬知曉率低于50%。
三、討論
(一)主體層面
二零一九年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建議深入開展全域性無垃圾處理場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分類系統,重點推進城區渣子、尾菜、廚余廢棄物處理廠和鄉村生活廢棄物填埋場的建設,進一步做好城市建筑廢棄物再生利用。二零二零年,蘭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圍繞提高城市管理能力,著力于建設精致蘭州市的政府工作安排。在連續二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明確提出了垃圾分類的問題,并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下年的工作重點,足以明確近年來蘭州市政府對于垃圾分類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但蘭州市政府近三年來財政收入分別為2523.54億元(2017年)、2582.94億元(2018年)、 2837.36億元(2019年)。雖然三年來蘭州市GDP一直呈增長狀態,但是在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GDP收入排名中仍處于末端位置,即便政府對于垃圾分類高度重視,也難以像北京、上海等其它試點城市一樣在垃圾分類宣傳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從而導致《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在蘭州的宣傳力度相對其他城市較小。
(二)媒介層面
二零一八年出臺《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后,蘭州市政府依托作為公眾輿論主要載體的大眾媒介,向蘭州市居民進行宣傳活動。大部分人對于政府的政策信息源于大眾媒介, 大眾媒介已經成為政策傳播的主要渠道[]。網絡社交是蘭州市居民得知相關信息的主要渠道。通過對受訪居民的調查得知,雖然大部分人通過互聯網知道這項政策的實施,但是僅僅停留在知道這項政策,未曾真正了解其具體內容。
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通常是單方面的,信息傳播者與受眾群體間無法進行即時的雙向溝通, 這一特點導致受眾對媒體信息的反饋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時的。而移動互聯網的傳播既可以是單向的,也可以是雙向甚至是多方向的, 具有廣泛迅速的交互性[。但是通過調查,在交互性較強的微博、公眾號等平臺上幾乎沒有與受眾進行互動。受眾獲取信息渠道選擇率排位第三的是社區宣傳,社區宣傳與互聯網宣傳的不同在于其宣傳內容為政策具體細節。線下宣傳較少直接告知受眾政策具體宣傳內容,而是將政策信息生活化,并著重于宣傳分類標準類信息。雖然線下宣傳更易被受眾接受,但是由于宣傳信息的不完整,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受眾在線下渠道接收信息的完整性。
(三)受眾層面
蘭州市人民政府自二零一九年二月一日起開始實施《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截至目前為止執行時間還不到二年,而政府雖然已經在生活垃圾的處理分類方面上出臺了許多強制性措施,但是因為執行和監督都不夠嚴格,造成了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處罰常態化無法落到實處,而市民也普遍反映“實施垃圾分類的感覺不明顯”,并沒有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即居民對被施加的“垃圾分類的壓力”的具體感知。也正是因此接近90%的受眾表示知道該政策的存在,但仍有40.02%的受眾對于垃圾分類的具體措施不了解。蛋殼、一次性筷子、鮮花、碎玻璃、大塊骨頭常見垃圾具體分類的選擇正確率還低于80%,可以說本次垃圾分類政策的宣傳效果并不理想。
總結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重點與第一步就是進行垃圾分類,但是相對于其它經濟較發達的城市,蘭州市的垃圾分類尚處于宣傳階段,以后全面實施還將面臨許多的問題。就目前來說《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傳播仍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政府財政資金支持不足、宣傳時間較短,互聯網傳播渠道的交互性利用情況較差、線下傳播信息的不完整,以及受眾參與度較低等。這些問題共同導致了蘭州市垃圾分類政策信息宣傳效果的不理想。
實施我國城市生活廢棄物分類管理和實施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管理的要求,是落實循環經濟政策的關鍵指標,是實施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而《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等政策的宣傳推廣活動,是做到全民共同參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必然前提。現階段,我們應立足于蘭州市的實際情況,并參考國外在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與分類政策的推廣方案下,結合實際,早日摸索出一條屬于蘭州市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分類政策推廣之路。
參考文獻
[1]《2017、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
[2]建設部城市建設司.關于公布是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通知.(建城環[2000]12號).
[3]劉雪明,沈志軍.公共政策傳播機制的優化路徑[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4(02):77-83.
[4]杜春娥,孫會.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媒介特點與受眾分析[J].計算機與網絡,2012,38(13):53-56.
作者簡介:
1.劉槊,出生年月1998.09,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省市縣):四川省德陽市黃許鎮,學歷:本科在讀,專業:廣告學。
2.任艷瓊,出生年月:1996.12.23,性別:女,民族:土家族,籍貫:重慶市酉陽縣,學歷:本科在讀。